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分時節(jié),晝夜均而寒暑平。

當(dāng)杏花綴滿枝頭,博物館里的文物也悄然訴說著“花事”——清代《十二月月令圖》中的杏雨沾衣、吳昌碩扇面上的虬枝紅萼,還有那些與杏花相關(guān)的登科吉兆……這個春天,不必遠行,文物中的杏花早已為你開好一場千年花宴。

走吧,到博物館里,看看這場古人為你下的“杏花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圖 │ 趙夢蝶

農(nóng)歷二月又叫仲春,它還有個浪漫的別稱,叫“杏月”。杏花是二月的代表花?!凹t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向人們展現(xiàn)出春天的嬌俏和繁華,給人無比燦爛美好之意。

杏花開放時是粉紅色,粉面含羞不勝嬌柔,一叢一簇,在杏枝間相擁,花團錦簇,如豆蔻年華的妙齡少女。杏花將落之時,從粉色褪成白色,如杏花雨,叫人感傷。唐代詩人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人觸景傷情;宋代葉紹翁名句“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給人無邊的春思。韋莊的《思帝鄉(xiāng)》詞里,“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fēng)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又如此熱情大膽,無怪乎宋人姚寬在《西溪叢語》里,以杏花為“艷客”了。

杏花微雨

古代詩人將春季稱為杏花天,古代園林中也普遍運用杏花作為觀賞植物。如今可從博物館所收藏的文物中窺見古代杏花微雨的景象,比如這幅以二月杏花開為主要圖景繪制的《十二月月令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佚名 《十二月月令圖二月》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清代前期宮廷畫家繪制的作品,共有12幅,描繪了宮廷成員在圓明園慶祝每月節(jié)令的情景。畫面中的杏花盛開,紅白相間、依山傍水,在庭院前后次第開放,花瓣輕拂水面,宛如一幅優(yōu)美的園林畫卷。上面是女性居住和活動的區(qū)域,有的在園中蕩秋千嬉戲,有的在室內(nèi)欣賞景色。前方建筑是男士休閑的地方,有人在展卷讀書,有人在品茗清談,男主人則站在池邊沉思。庭院的一角,茶童在爐前煽火煮茶,另一個人則手托茶碗,準備奉茶。茶爐上放著一個紫砂壺,茶盤上則擺放著帶蓋的茶碗。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宋 趙昌 《寫生杏花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圖采用了宋代流行的折枝畫法,僅畫杏花一枝,以寫實的手法將杏花的嬌俏姿態(tài)刻畫得栩栩如生?;ò曛饕冒咨头凵秩?,僅在花蕾部分點綴胭脂,顯得晶瑩剔透;花萼則用胭脂點染,色彩濃烈,相互映襯,增添了一份嬌媚。畫中老干的皴擦明顯帶有寫意風(fēng)格,而嫩枝則接近沒骨技法。作品色彩明亮均勻,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使得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層次感和立體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豐子愷 《杏花吹滿頭》漫畫冊頁

浙江省博物館藏

豐子愷畫風(fēng)樸實、造型簡約、饒富童趣,他習(xí)慣以詩入畫,曾作《護生畫集》勸人愛惜生命,長養(yǎng)仁愛之心,這幅漫畫《杏花吹滿頭》就是其中之一。春日里,行人攜幼出行,伴著清風(fēng),拾階而走,道旁杏花疏斜,開得爛漫,杏花雨紛紛,片片拂到行人頭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昌碩 《杏花春雨》扇面

浙江省博物館藏

吳昌碩擅以書、印、金石氣入畫,使畫作呈現(xiàn)出蒼勁有力、古樸凝重的韻味。這幅杏花扇面以濃淡相間的赭墨色繪寫杏花老枝,搭建出幾個不等邊三角形空間,互相交錯,疏密結(jié)合,氣勢如虹,寥寥幾筆即勾勒出杏花虬枝的筋骨,更以濃艷的紅、粉色點出叢叢杏花,立體明媚。

杏林春燕

在畫家的筆下,杏花常與燕子一起出現(xiàn)。“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毙恿执貉嘣诿耖g象征著登高及第和富貴吉祥,因為古代皇帝在二月杏花盛開時宴請新科進士,而此時雙燕齊飛,燕與宴同音。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了兩幅清代畫家的杏林春燕圖。粉紅花瓣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燕子或花間啼叫,或展翅飛翔,帶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畫家們也將杏花的嬌艷、燕子的靈動以及春天的氣息相融合,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詩意的自然畫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郭傑 《杏林春燕圖》 設(shè)色扇面

浙江省博物館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 王武 《杏花燕子圖》 設(shè)色扇面

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明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踏春好時節(jié),清明憶故人。讓我們欣賞一首最適合清明時節(jié)的古琴曲《陽關(guān)三疊》,該曲由古琴名家蘇思棣先生用浙江博物館館藏唐代仲尼式“疏影”琴演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 仲尼式“疏影”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

編輯丨丁晨

校對丨周倩

本文為原創(chuàng),版權(quán)歸中國收藏雜志所有,歡迎轉(zhuǎn)發(fā)到朋友圈,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本雜志,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頻及視頻號講述的背后故事,都將在雜志獨家呈現(xiàn)。

創(chuàng)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郵發(fā)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