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東中山吳先生家出了件怪事——老爺子那臺按鍵都磨掉漆的老年機,既不能上網(wǎng)也沒裝微信,居然每月準時被劃走50元流量費,整整7年愣是沒被發(fā)現(xiàn)!

"這手機連個攝像頭都沒有,難道流量包是給流量包》。

流量包的“隱身術(shù)”:老年人的錢,究竟被誰盯上了?

您可別以為這是個別案例。前兩年警方破獲的案子讓人脊背發(fā)涼:全國近百萬臺老人機出廠就被植入"吸血木馬",自動訂閱增值服務(wù)不說,連扣費短信都能攔截。

這里頭藏著條黑色產(chǎn)業(yè)鏈:

  • 手機廠商里有人搗鬼,把扣費程序焊進主板
  • 運營商睜只眼閉只眼,給扣費開綠色通道
  • 黑心商家專挑老人下手,吃準他們看不懂話費單

網(wǎng)友神評論:"建議這些手機改名叫ATM機,還是24小時自助取款那種!"

流量包的“鍋”,真該運營商全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表面看是運營商吃相難看,但細想更值得玩味:

  1. 老年機設(shè)計越簡單,暗門反而越隱蔽,像極了武俠小說里的"無招勝有招"
  2. 三年訴訟時效成了護身符,敢情薅羊毛還講究"過期不候"?
  3. 多少老人至今蒙在鼓里,話費單在他們眼里跟天書沒兩樣

要說黑色幽默,這持續(xù)7年的"幽靈流量包",都能申報"最執(zhí)著無效消費"吉尼斯紀錄了!

數(shù)字時代,如何保護“慢半拍”的爸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每月幫爸媽核對話費單,比送保健品實在
  2. 遇事別怕扯皮,民法典白紙黑字寫著:未經(jīng)同意的收費都不作數(shù)!

科技本該是溫暖的拐杖,不該變成掏空老人錢包的無形手。畢竟誰家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但某些企業(yè)收錢的速度,倒真比龍卷風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