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對外宣傳美國自由民主的“美國之音”,卻禁止美國民眾收聽。

“美國之音”是美國新聞署的對外廣播系統(tǒng),成立于二戰(zhàn)期間,一直是美國政府對外宣傳的喉舌。

“美國之音”致力于講述“美國故事”,推廣美國所謂的“民主自由”。

“美國之音”每年從美國政府拿10億美元預算,是美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宣傳機器,與中情局一起打配合,在全球范圍內搞顏色革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奇怪的是,這個專門宣傳美國價值觀的電臺,卻一度禁止美國民眾收聽。

《史密斯-蒙特法案》明文規(guī)定,美國政府傳播給國際受眾的信息,不得在美國國內傳播。

不讓美國民眾收聽“美國之音”,就好像不讓中國人看新聞聯(lián)播。

美國這個操作非常奇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難不成“美國之音”有什么是美國民眾不能知道的秘密嗎?

還真是。

自從小紅書涌入大批美國人后,那些曾經在中國廣為流傳的美國故事,被美國網友紛紛打假。

比如,美國總統(tǒng)為拯救一只被高壓線纏住的小麻雀,下令停電,組織軍方救援。

故事的結尾還來個升華:偉大的國家能為任何卑微的生命停下腳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刷三個月盤子就能在美國買房的故事,吸引著多少人向往美國生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故事都彰顯了美國的偉大、文明和繁榮。

不過遺憾的是,都是假的。

為了不被自己人打假,當然也就不能讓美國民眾收聽“美國之音”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這個每年拿著10億美元、全世界傳播美國假故事的“美國之音”也快迎來大結局了。

2月9日,美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在X平臺發(fā)文,他稱美國政府下轄的“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等媒體浪費了大量美國財政支出,應該全部關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作為“美國之音”的老大哥,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已經被馬斯克動手,裁員1萬多人,砍掉500多億經費。

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干的事情與“美國之音”差不多,都是策動顏色革命,宣傳西方的美好。

不過“美國之音”是自己下場編故事,美國國際開發(fā)署是花錢找人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在全球30個不同國家,支持了6200名記者和707家新聞機構,以及279家民間媒體組織。

那一篇篇抹黑中國的文章,都是拿了錢的。

沒了付費批評,中國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會瞬間變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要不相信啊,BBC已經起義投誠了。

一個月前,BBC還發(fā)布今年中國不行的紀錄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馬斯克砍掉美國國際開發(fā)署預算后,同樣是BBC,秒變中國夸夸團,出了一個稱贊中國科技的紀錄片《中國制造2025》。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該片回顧了10年來,中國制造的成果,并對比了10年前。

片中表示,經過十年的發(fā)展,中國科技在眾多領域領先世界。

紀錄片里,把中國的無人機、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光伏、人工智能等全夸了一遍。

片中提到了,西方在科技上對中國實施了大量制裁,不過這不僅沒有用,反而喚醒了中國人的自強意識,迫使中國在科技上實現(xiàn)國產化替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里面提到了華為的例子。

2019年,華為被美國制裁,使得華為無法獲得高端芯片,致使華為陷入困境。

但如今華為已經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了自主研發(fā)的高端芯片。

這表明了,西方對中國的制裁不僅沒有取得效果,反而加快了中國實現(xiàn)科技自強的步伐。

片子最后,BBC總結道,雄厚的資金加長期耐心,是中國科技的崛起的關鍵因素,而這些是西方國家無法做到的。

BBC發(fā)布的紀錄片,不僅夸了中國公司和中國科技,還夸了中國的制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BBC對中國的態(tài)度轉變得太快,有點讓人不太習慣。

說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前BBC那桀驁不馴的樣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已經被美國國際開發(fā)署斷糧的BBC,似乎在用這部紀錄片向中國喊話: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中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馬克斯砍掉的美國政府部門越來越多,相信向中國“投誠”的媒體和個人也會越來越多。

畢竟以前他們是拿錢辦事,現(xiàn)在沒了金主,得重新找一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