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個中學(xué)生能逃過“北宋背誦默寫天團”的審判。

直到多年后才明白,我們是在最糙的年紀,吃著最細的糠。

柳永、歐陽修、王安石、蘇軾......他 們不僅僅是語文課本里必背篇目的作者,不只有著響徹古今的聲名與流芳千古的才情,他們更有著與尋常人一樣的喜悅與悲傷、成功與失敗、偉大與渺小。他們也曾在人生的長河里浮沉掙扎,被無常的命運玩弄于股掌之上。

他們的求而不得、失意迷惘,正如你,如我,如蕓蕓眾生所面對的種種困境一樣。他們并不遙遠——

文字是有力量的,也許它有一定的滯后性,也許當下的我們無法感受得到。但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它會洞穿一切,排山倒海而來,給我們帶來一瞬間的頓悟,或鼓舞,或釋然。

又或者,它不會起到任何實質(zhì)的作用,只是喚起了一次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鳴。

本期帶你走進柳永的一生。在他的年代,他不過是一個不被接納的小人物,然而,不論順境還是低谷,他始終都堅守著人性中最真的一面。

若覺人生太難,勸君讀讀柳永。

暢銷才女景步航全新力作!

北宋七個人物,七個困厄中爬坡的故事

??

?文本摘編自景步航《汴京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野心勃勃:

總有一天,汴京會認得我

一個風塵仆仆的年輕人駐足于繁華的市井之間。

一座座臨街的茶坊酒肆熱鬧非凡,商鋪之上琳瑯滿目,店家叫賣著各式各樣的珠釵簪花、綢緞絲帛、衣衫鞋靴、沉檀香料,四海之珍奇,無所不包。年輕人的眼神先是流連于身旁令人目不暇接的種種商品,驚嘆之余他抬起眼簾,越過重重的層樓閬苑,極目遠望。他看見了皇宮雕龍畫鳳的雍容身影,在碧藍蒼穹的映襯下,顯得那么神圣,那么遙遠。

這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他正身處宋真宗統(tǒng)治下的汴京。

年輕人面容疲憊,目光卻炯炯如炬,清亮的眼神中透著些勃勃野心。他望著遠處的皇宮,心中躊躇滿志。他相信自己努力踮一踮腳,便可觸摸到龍樓鳳闕高高翹起的檐角。一扇扇常年緊閉的朱紅宮門,終將有一天,為他次第而開。

不敢想象金榜題名的那一刻,他會有多快樂。年輕人已在車水馬龍之間做起了白日夢。

這個置身于喧鬧市井的年輕人,叫作柳三變。他有一個更為人們所熟知的名字——柳永。沒錯,就是那個后來寫下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詞壇大咖柳永。此時初到汴京的他,仍是一個小透明。盡管柳三變在江南一帶已初有才名,但這還遠遠不夠。汴京城人才濟濟,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三變此次入汴京,是為了春闈而來,科舉考試將在明年的春天舉行。千千萬萬和柳三變一樣,渴望入仕為官、建功立業(yè)的讀書人從全國各地趕赴京城,寒窗苦讀十年,為的就是一朝揚眉吐氣。

鯉魚躍龍門,一戰(zhàn)就上岸。這是所有考生的夢想。

柳三變的心中有些激動,汴京,果然是他記憶中的樣子。四歲那年,柳三變曾跟隨入京上書的父親來過一次京城。那時他還太小,只記得滿街吃食的香氣了。如今故地重游,年幼時朦朧的記憶又一點一點變得清晰起來。街上來來去去的百姓步履匆匆,寶馬香車揚起的煙塵令柳三變的身影逐漸模糊。汴京很繁華,也很忙碌,無人注意到這個衣著平平的年輕書生

沒關(guān)系,總有一天,汴京會認得我,當朝天子與百姓都會知道我的存在。柳三變很自信地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年少起,柳三變便懷揣著登科及第、考取功名的夢想。在他眼中,汴京城很遠,也很近。春闈高中,是夢,也會是真。

柳三變是崇安人氏,大約在987年出生。柳三變是他最初的名字,后來才改名為柳永。柳三變字景莊,他在家族中排行第七,世人又稱之為柳七或柳七郎。“三變”一名,出自《論語》:“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边@是一種文人士子紛紛追求的境界——遠遠看上去莊嚴可畏,接近時卻是溫良和善,聽其言語則是嚴厲不茍。可見柳三變父親對他寄予了一番厚望:“我兒日后必定成為既溫潤如玉,又莊嚴端正的謙謙君子?!?/p>

遺憾的是,柳三變后來的人生道路,與他父親所尊崇的君子之行背道而馳。二十年后,當柳三變混熟了京城的花街柳巷之時,一眾青樓女子一致認為柳三變這人真不錯,溫柔可親極了。某種意義上說,“三變”之中,他倒是做到了“一變”——即之也溫。

然而最開始,柳三變也是朝著父親期待的方向而努力奔跑的,只是一不小心,跑偏了。柳三變出生時擁有的,是一個令大多數(shù)讀書人都會羨慕的順風開局。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乃名門望族河?xùn)|柳氏之后,柳三變和寫下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屬于同一脈。

柳三變的爺爺叫柳崇,是五代時期的儒學(xué)大家,雖得朝廷賞識,卻因時局動蕩而選擇隱居避世,終身未仕。柳崇隱居之地便是福建崇安,他一生“以行義著于州里,以兢嚴治于閨門”,頗得鄉(xiāng)里敬重。

柳崇其中一子,柳宜,也就是柳三變的父親,曾是南唐舊臣。宋滅南唐后,柳宜作為降臣,入仕宋朝,擔任沂州費縣縣令,他時常走訪民間為百姓請命,四處奔波。因為工作太過辛苦,弄得自己“旅鬢生雪,朱衣有塵”——剛到中年就雙鬢斑白,衣服也臟兮兮的,跟個糟老頭子似的。

柳三變就是在父親到沂州當縣令期間出生的,他是柳宜的第三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大哥柳三復(fù)和二哥柳三接。柳三變的母親劉氏,精通音律,小柳同學(xué)最初對樂理的懵懂認知,便是來自母親吟唱的小曲小調(diào)。

淳化元年(990),柳宜被升職為全州通判,他喜滋滋地帶著一家人入汴京上書,辦理一系列的入職手續(xù),全家人也順便到京城玩一趟。到達汴京后,柳宜便忙著奔走于各司衙門,準備上任所需的各類文書。這次任職不可攜帶家眷,柳宜便準備先將家人送回家鄉(xiāng),再只身趕往全州赴任。

就是在這一年,年幼的柳三變匆匆一瞥繁華如夢的汴京城。

點擊鏈接下單,關(guān)于人生、命運、夢想啟示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莫負良辰:

努力吧,少年!

回到家鄉(xiāng)的三年,柳三變正式開始接受啟蒙教育。他和兩位哥哥一同去學(xué)堂讀書,聽先生講那些讓人“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圣賢之道?!对娊?jīng)》《周禮》《爾雅》,小柳同學(xué)朗朗念于口,默默記于心。雖然父親不在身邊,但有幾位腹有詩書的叔叔時不時給予教導(dǎo)與督促,小柳同學(xué)的學(xué)問進步飛速。

崇安多山,柳三變也會在讀書之余,與叔叔和哥哥們游覽于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一次登山游歷中,叔侄們皆作詩留念此行,小柳同學(xué)也寫下了一首《題中峰寺》: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這一首詩歌的磅礴之勢,不似出自少年人之手。此時的小柳同學(xué),其創(chuàng)作詩詞的天賦,已然初露鋒芒。在家鄉(xiāng)期間,他還讀到了一首不知誰人何年何月寫下的《眉峰碧》,并對之喜愛不已,他將這首詞題寫在墻壁上,反復(fù)琢磨,研究其作詞章法。相傳柳三變深受此詞影響,其中“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一句,多年后被他的生花妙筆化作了那闋名動天下的《雨霖鈴》中之句——“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淳化四年(993),柳宜在全州通判任上已滿三年,需要回京述職,等候三司差遣。次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diào)往揚州,這次允許帶家屬,于是他回家鄉(xiāng)接上妻兒一同前往揚州。

十歲不到的柳三變,跟著父親四處開闊眼界。他在童年時期,就見過了讓杜甫慨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齊魯山岳,游覽了“金翠耀目,羅綺飄香”的東京汴梁,還踏足了寄托杜牧“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的十里揚州路。

世界真大啊,等長大后,定要四處游歷,不負良辰美景。小柳心里默默地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 |《汴京客》實拍

柳三變的家庭氛圍主張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統(tǒng)儒家思想,在其父的諄諄教導(dǎo)下,小柳同學(xué)對于學(xué)習之事有了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揚州時,他寫下了《勸學(xué)文》:“是故養(yǎng)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xué),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xué),則公卿之子為庶人。”在別的小孩子仍在玩泥巴的年紀,柳三變就已在屬文作詩上初現(xiàn)光彩。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趙炅駕崩,趙恒即位為帝,是為宋真宗。在位之初,他任用賢臣,勤于政事,從而令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促成“咸平之治”。997年,柳宜遷國子博士,主要負責傳道授業(yè)于國子監(jiān)的學(xué)生,工作更加忙碌。柳宜想到自己在外為官多年,家母必然思念,便讓弟弟攜帶自己的畫像前往故里崇安帶給母親,柳三變跟隨叔叔一同歸鄉(xiāng)。

接下來的四五年,小柳便在家鄉(xiāng)崇安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稚氣未脫的少年郎,胸中已埋下了將來一舉奪魁、封妻蔭子的雄心壯志。而科舉考試,則是他打開理想大門的必經(jīng)之路。

努力吧,少年。前途一片光明,未來充滿希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三變是幸運的,他生在了一個對文人很友好的時期。宋朝,是中國文人的黃金時代。立朝之初,宋太祖趙匡胤曾勒石立碑,規(guī)定子孫后代永遠不得殺害士大夫,后來宋朝便形成重文輕武的風氣,文人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朝廷取消了門第限制,無論什么家庭出身,只要是腹中有文采的優(yōu)秀青年,都可通過科考進入仕途為官。寒門學(xué)子也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執(zhí)大臣,一切皆有可能。

宋代科考既考詩詞歌賦,也考經(jīng)義策論,通常以后者為重,時人謂之曰:“國家以科目網(wǎng)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jīng),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儒家的經(jīng)史典籍是科考的重點復(fù)習資料,小柳同學(xué)便在一年又一年的春花秋月下誦讀著四書五經(jīng)等圣賢書。

有時他也會讀到來自晚唐五代時期的花間詞,或清妙婉約,或香艷靡麗,多出于溫庭筠、韋莊、歐陽炯等人之手,比如“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讓柳三變的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偶爾偷瞄一眼“小黃書”,小柳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寫得真美呀,這就是男女之情嗎?青春期的小柳同學(xué)對詩詞中描摹的綺情艷思向往不已。

只是他很清楚,這些課外閑書絕不在科考的范圍之內(nèi),且與儒學(xué)奉行的克己復(fù)禮大相徑庭,甚至會為士大夫之流所不齒、所摒棄。

小柳定了定神,心又重新回到儒學(xué)經(jīng)典的詩書之上。

枕籍經(jīng)史的日子匆匆而過。

點擊鏈接下單,看盡一夢浮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宋第一“海王”:

百花叢中惹滿身芬芳

古人講究先成家,后立業(yè)。拼搏事業(yè)之前,該把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辦了。咸平四年(1001),大約是在柳三變十五歲時,他由家鄉(xiāng)的長輩做主,娶妻成親。柳三變的這位妻子,史書上并未言明其姓名、生平和家世。但這位女子,卻是讓后來多情風流、取次花叢的柳相公初嘗情愛滋味的第一人。

柳三變曾寫下一闋《斗百花》,這闋艷詞便是在描述他新婚夜的旖旎光景: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卻道你但先睡?!?/strong>

少女新婚夜的嬌羞情態(tài)躍然紙上,卻也夠香艷、夠露骨、夠大膽。這是飽讀儒家經(jīng)籍的柳三變初次放飛自我的一闋詞。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到南宋時,朱熹甚至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可天生反骨的柳三變,卻偏要將男歡女愛、七情六欲盡現(xiàn)于筆端。

春宵一刻值千金,誰不愛?

現(xiàn)代人通常認為詞是高雅的、婉約的,是陽春白雪,是曉風殘月。但從源頭上來說,其實詞是一種市井文學(xué),是通俗的、直白的。它出自百姓之口,流傳于尋常巷陌與繁華街市之間,相當于古代人自己編寫哼唱的流行歌曲,寫的是平民生活,談的是男歡女愛,為的是娛情消遣。所以詞中會寫喧鬧的市井煙火,也會寫香艷的男女情事。

照理說柳三變出身儒學(xué)世家,家風嚴謹,本不應(yīng)年紀輕輕就如此通曉俚俗文化,或許是因為小柳自年少起就跟著父親行南走北,領(lǐng)略了許多地方的市井風情,受到各種流行歌曲的熏陶,再加上他本身在詩詞音律上的天賦和浪漫無拘的性子,如今一首艷詞已是信手拈來。

新婚宴爾的柳三變與妻子度過了一段很美好的時光。才子佳人,鶼鰈情深,花前月下,恩愛非常。日子過得很慢也很快。這段時日,柳三變也在為考試做著準備。他在心里告誡自己,溫柔鄉(xiāng)雖醉人,圣賢書還是要讀的,不能因此耽誤了學(xué)業(yè)。

然而事實證明,只要溫柔鄉(xiāng)足夠醉人,學(xué)業(yè)也不是不可以耽誤。

咸平五年(1002),柳三變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他告別妻子,北上赴汴京。由于離次年的春闈還有些時日,所以可以一路慢悠悠地過去,賞一賞沿途的山山水水,看一看路邊的花花草草。柳三變這次獨自闖蕩大都市,和年幼時隨家人至汴京的狀態(tài),已大不一樣。此時的他,是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郎。衣衫輕薄,心性也輕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路上的秦樓楚館讓年輕氣盛的柳三變心旌搖蕩,路邊的野花可真香啊。

宋代青樓盛行。朝廷重用文人,廣開科舉,文官當政,服務(wù)于文人群體的青樓文化便應(yīng)運而生。各路文人墨客皆愛于煙花之地尋找創(chuàng)作詩詞的靈感,或是相聚于此,彈琴對弈,把酒言歡。青樓不同于普通妓院,更和單純從事皮肉生意的窯子之流不可同日而語。青樓中的女孩子大多接受過專業(yè)培訓(xùn),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可以和文人才子吟詩作對。

一開始,柳三變也十分思念家鄉(xiāng)的妻子,兩人互通書信以寄相思之情。可漸漸地,外面精彩的世界就讓他樂不思妻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江南一帶,更是如此。杭州自古便是繁華之地,無數(shù)文人騷客皆在此流連忘返。

白居易說:“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對柳三變而言,何必等到重游的那一日,不如這次就玩?zhèn)€夠,莫負青春好時光。

再不瘋狂就老了。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杭州,像是不知人間愁苦般,盡情揮灑著美麗和詩意。而秦樓楚館,則是杭州城內(nèi)集中了最多美麗和詩意的地方,可謂是“春色滿樓關(guān)不住,一只紅袖出窗來”。

柳三變留了下來,在杭州一醉就是大半年。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留滯杭州,是為了增長閱歷,開闊眼界,順便以文會友,切磋文采;也是為了尋找機會,充實人脈,若是得到此地大官賞識,來日引薦一番,金榜題名,不就如探囊取物一般了嗎?

柳公子以文會友不假,只是他會的,都是美麗的女性朋友。

柳三變在煙柳之地認識了數(shù)位紅顏知己,他為美色而來,卻不只是貪戀枕席之歡。柳三變打心底覺得女孩們真是美好,他為她們凄苦的身世流下淚水,為她們的一身才藝傾倒不已,也為她們嬌美的容顏獻上贊歌。姑娘們可真美,個個都跟花似的。當然,才情滿懷的柳公子可不是只會把女孩比作花的庸才,他寫下各種各樣的辭章,花式夸贊青樓中的女孩。譬如《少年游》中,他大贊佳人:“層波瀲滟遠山橫。一笑一傾城。酒容紅嫩,歌喉清麗,百媚坐中生?!?/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公子可謂北宋第一“海王”,既多情又有才情的他,贏得了姑娘們的一致贊許,在百花叢中惹得滿身芬芳。他天生就愛美人,美人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是他靈感迸發(fā)的源泉;而與美人的情情愛愛,則是他初期寫詞作賦的“第一生產(chǎn)資料”。

多年之后,柳永再到杭州,回憶起初來乍到的這段時光,依然會苦中含笑。不變的是,他依舊在仕途上有所追求,想要得到重量級人物的舉薦,所以大書杭州的繁盛美景,向知府孫沔干謁。這首詞就是他晚年的代表作《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寫完后,柳永立刻去找杭州城里的名妓楚楚姑娘,請求道:“老生柳七想拜訪孫大人,只可惜沒有門路呀。若孫府上有宴會,請楚楚姑娘前去,希望借姑娘的朱唇歌于孫相公之前。如果他問是誰作的詞,你說是柳七就好啦?!背廊粦?yīng)允。

不久后孫大人在中秋佳節(jié)舉行宴會,又請楚楚去唱歌佐歡。楚楚應(yīng)柳永之托,唱起了他的干謁詞,果然孫大人對之贊不絕口。

只可惜,這時的柳永已近油盡燈枯之末時,人生得意已難盡歡,把江南哪怕杭州玩?zhèn)€遍的力氣都不足了。

相傳柳永過世很多年后,金朝皇帝完顏亮有次聽到此詞,為詞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景所傾倒:“嚯,原來江南這么美呢,讓我來看看?!庇谑菗]鞭南下,進攻中原。

當然,柳永可想不到百年之后的事。世事難料,可怎么都怪不到他一介詞人的頭上。偌大的王朝,怎么能被一首詞毀掉?

連載欄目,未完待續(xù)!

點擊下方鏈接,精彩搶先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