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有一條位于福島區(qū)堂島川的步行道,交通便利,離JR大阪站約1.5km左右。
平日這里安靜平和,兩岸附近高樓林立,也種植著不少樹木。是許多上班族以及附近居民平日里散步的好去處。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安靜的散步之路,卻在19日爆出了一條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的新聞。
3月19日,一名50代的公司男性職員中午休息來這里散步,發(fā)現(xiàn)一個垃圾袋,里面似乎裝著一些類似肉塊的物體。并且有幾塊已經掉落出袋子。該職員覺得很奇怪,就報警了。

這個袋子通體綠色,長約48cm,寬約58cm,里面大約裝著10片左右肉片,以及20片左右碎骨。警察接到通知后,將垃圾袋送去司法解剖,結果顯示,這些肉片竟然是來自人體胸部組織以及內臟,骨頭來自人體肋骨?。。?/p>
更讓人覺得驚悚的是,在這個垃圾袋里并未找到受害者的頭部。

很顯然,這是一起惡性殺人碎尸案。但目前日本警方目前無法確認到受害者的年齡、死因以及死亡具體時間。

日本網友對此都表示,光是看到這篇新聞報道內容都有種想要嘔吐的感覺,對日本這幾年的治安越變越差感到擔憂。

“太恐怖了,已經沒辦法去那邊散步了。發(fā)現(xiàn)的那個人肯定會留下心理陰影吧。最近的犯罪真的太離譜了。”

“在這種大城市也能發(fā)生這種事情...日本已經不再安全了”

“關西最近怎么了?
伊丹的鐵路線旁發(fā)現(xiàn)了被遺棄的嬰兒的白骨化遺體,還有被灌入混凝土的尸體,太亂了,真讓人害怕?!?/p>
一些居住在附近的日本居民被采訪時也表示本以為這里是很安全的街道,沒想到會發(fā)生這種事。

也有家里有小孩的居民表示這個地方有死角區(qū)域,想必犯人就是在死角處作案的,擔心孩子的安全。

說起來,這起大阪碎尸案有很多疑點。
為什么犯人會堂堂正正地將碎尸后的遺體丟棄在大馬路上?還是有不少行人經過的地方。
另外,僅用一個單薄的垃圾袋就包裹住碎尸片,不怕散發(fā)異味或者被烏鴉等動物叼出尸體嗎?

新聞里也提到,職員發(fā)現(xiàn)這個垃圾袋時,有一些肉塊是掉出來的。估計是附近的野貓或者烏鴉等叼出來的。
兇手能做到這么細致地分尸,甚至知道摘除頭部,卻考慮不到丟在馬路上殺人事實會很快暴露這點嗎?

丟棄在河川附近,難道是指望河里的小魚小蝦們將肉片吃掉?
對此,有日本網友想起來很多年前日本發(fā)生的一起類似案件——東京井之頭碎尸案。至今這起案件仍未找到兇手,被稱之為日本世紀末未解懸案之一。

“讓我想起了東京井之頭公園的案件,雖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起案件也是將被害者碎尸后,卻隨意丟棄在公園的垃圾桶里,也是一件充滿了謎團的案件?!?/p>
井之頭公園碎尸案發(fā)生在1994年,是日本戰(zhàn)后歷史上最為詭異、震驚社會的一起未解案件,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兇手。

案件發(fā)生在東京著名的井之頭恩賜公園,這里以其美麗的湖泊和寧靜的環(huán)境聞名。

然而,1994年4月23日,一名公園清潔工在清晨打掃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悚的場面——裝有人體腳踝部位的塑料袋被丟棄在公園內的垃圾桶中。
報警之后,警察又在公園的7個垃圾桶中發(fā)現(xiàn)了27塊被肢解的人體殘肢,包括手、腳和部分軀干。
這些尸塊被裝在兩層塑料袋中,外層是帶小孔的黑色濾水袋,內層是半透明袋,并且采用了漁民常用的特殊打結方式,捆綁得非常牢固。

在進行遺體檢查后,警察驚訝地發(fā)現(xiàn)死者的手指指紋幾乎被完全刮除,足以見出兇手有多細心。
通過僅存的殘留指紋,警察鎖定受害者為住在公園附近的一級建筑師——川村誠一。

4月21日,川村和公司的前同事一起在高田馬場吃了飯,之后又去卡拉OK唱了會歌,晚上11點左右到達新宿站,與同事告別后,就不知行蹤了。22日,家人報警,警方發(fā)布了搜索通告。

遺體被發(fā)現(xiàn)的4月23日,根據警方的請求,杏林大學醫(yī)院的佐藤喜宣教授進行了司法解剖。
在以往的碎尸案件中,受害人的尸體通常是按照關節(jié)部位切割的,因為關節(jié)處切割較為容易。
然而,兇手在處理川村的遺體并沒有遵循這一常規(guī),而是忽略了關節(jié)部位,所有的切斷都在大約20厘米的長度內進行。
除此之外,分解的遺體的27個部位不僅長度一致,連粗細也都被統(tǒng)一了。肉質較厚的部分甚至被削去了一部分肌肉,以保持切割的一致性。

井之頭公園的垃圾桶尺寸為高20厘米、寬30厘米的郵筒型垃圾桶,而遺體恰好被切割成可以放入這些垃圾桶的尺寸。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犯人可能從一開始就預設了將遺體棄置在公園垃圾桶中的計劃,因此故意將遺體切割成適合的大小。

隨著法醫(yī)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所有尸塊中沒有一滴血殘留。此外,遺體被徹底清洗干凈,沒有任何能夠作為線索的附著物。
為了完成這些操作,犯人需要具備一定的醫(yī)學知識,并且需要大量的水,遠超過一般家庭浴缸能夠提供的水量。
因此警察將犯人定位為具有肉制品加工經驗以及擁有醫(yī)學相關知識的人。
另外讓人毛骨悚然的是,發(fā)現(xiàn)的遺體僅占受害人全身的三分之一左右,受害人的頭部和大部分軀干至今仍未被找到。
由于案情極其殘忍,媒體迅速將其命名為“井之頭公園碎尸案”,并引起了全國關注。

警方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查,走訪了死者川村的社交圈、工作單位以及生活場所,但始終沒有找到明確的犯罪動機,也沒有確定的嫌疑人。
國家一級建筑師的川村不僅經濟狀況穩(wěn)定,人際關系也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矛盾,他完全不像是會卷入重大糾紛的對象。
說起來最可憐的可能是他的妻子。丈夫川村遇害時,妻子35歲,還懷有身孕。
警方曾考慮多個可能的作案動機,包括個人恩怨、黑幫行兇、心理變態(tài)殺人等,但由于缺乏關鍵證據,所有線索都陷入了死胡同。
由于兇手的手法極為專業(yè),警方一度懷疑是某個熟悉人體解剖的醫(yī)生、屠夫甚至黑道成員所為,但始終無法鎖定具體嫌疑人。
案件發(fā)生后,日本社會對安全問題產生了極大的不安,人們開始擔憂東京是否隱藏著一個冷血的連環(huán)殺手。
然而,此事件發(fā)生三天后,4月26日,日本發(fā)生了中華航空140號航班在名古屋機場墜落的事故,造成264人死亡。

媒體隨之將重點集中在這一墜機事故上,關于碎尸案件的報道急劇減少。導致民眾對井之頭碎尸案的關注也逐漸減少。
11個月之后,日本又發(fā)生了奧姆真理教策劃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東京警視廳的相關偵查人員也被調去處理奧姆真理教案件,導致井之頭碎尸案件的偵查小組解散。

次年的1995年,日本又發(fā)生著名的全日空857號班機劫機事件,媒體又將視線轉移至此事件,井之頭碎尸案也因為一直沒有進展已經徹底淡出大眾視野。

根據日本法律,井之頭公園碎尸案在2009年4月23日公訴時效正式到期,這意味著即使未來找到兇手,也無法再對其進行法律制裁。
盡管如此,這起案件仍然被許多犯罪研究者、刑偵愛好者和懸案追蹤者反復探討,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最神秘的未解懸案之一。

回到此次大阪碎尸案。
目前關于受害者、兇手以及作案動機等細節(jié)依然撲朔迷離,尤其是兇手在碎尸后隨意將尸體裝進垃圾袋丟棄在路邊的行為,真令人細思極恐。
隨著調查的深入,或許會揭開更多的線索和真相。希望這個案件不會像二十多年前的井之頭公園碎尸案那樣,因訴訟時效到期而導致兇手無法被追究責任。

對于受害者的家屬而言,漫長的等待破案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煎熬。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會大大加深對日本社會安全的擔憂。
希望日本警方能夠盡快查明真相,給公眾一個交代,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 ? 3月22日匯率: 0.04876011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