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全世界的自動駕駛技術(shù)迎來了白熱化的競爭,網(wǎng)絡(luò)上到處都喧囂著特斯拉FSD和華為系A(chǔ)DS在無明確路標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一路狂飆的視頻,試車的人心驚動魄,看視頻的人也大受震撼,2025年,自動駕駛已經(jīng)進化到類老司機駕駛風格的地步了?可真讓人期待呢。

為什么現(xiàn)代智能汽車可以做得到像真人一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就不得不從傳感器說起,自動駕駛的最簡陋的原型大概是ACC和LCC,ACC稱之為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tǒng),LCC稱之為車道保持系統(tǒng)。ACC控制車輛在X軸縱向的加減速狀態(tài),LCC控制車輛在Y軸橫向的左右搖擺狀態(tài)。無論是ACC還是LCC,都得依賴傳感器捕獲路面及路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狀況,從而判斷為行車電腦的下一步?jīng)Q策提供輸入資料來源,做出車輛軌控決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早搞出ACC技術(shù)的汽車廠商傳聞是梅賽德斯-奔馳,眾所周知,奔馳在汽車安全的研發(fā)投入上有目共睹,后來沃爾沃也發(fā)明了名為城市安全的主動縱向車身控制系統(tǒng),在ACC的基礎(chǔ)上,引入了AEB功能,當前方遇到潛在的碰撞時,能分析與前方障礙物的距離,提前減速或剎車。我記得2008年前后,一輛車要想搭載ACC功能,至少是中高檔、20W以上價位,如那個年代的一汽·大眾-CC,而且還得是選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2019年,特斯拉Model 3發(fā)布,特斯拉免費基礎(chǔ)的主被動安全AutoPilot就讓車輛出廠標配了ACC+LCC的集成。AutoPilot強得可怕,其無比精準的車道線識別能力,讓車主/司機在高速/快速路長途自駕時,徹底解放司機長期高度專注路面狀況的精力,降低駕駛疲勞感,以至于讓日行千里成為可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2025年,自動駕駛路線之爭又分為了兩個幫派,分別是多傳感器識別的華為系幫派、走純視覺流線的特斯拉幫派。所謂的多傳感器識別,是指依靠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捕獲路上的多維度數(shù)據(jù),多類型數(shù)據(jù)融合,投喂給智駕芯片大腦,從而擁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實現(xiàn)車輛在全天候、多用途的路面狀況下出色的自動駕駛能力。但特斯拉以一己之力孤傲地證明了,不用激光雷達、不用4D毫米波雷達,也不用超神波雷達,單單用超高像素的攝像頭,也能實現(xiàn)稠密算力下的自動駕駛。

激光雷達主要用于遠距離探測、毫米波雷達主要用于兩個移動的物體間的測速、超聲波雷達用于低速行車環(huán)境下的障礙物檢測、而視覺攝像頭包攬了前三者所有的功能,Tesla能依靠純視覺走EAP輔助駕駛的原因正在于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智能輔助駕駛的算法原理上,最早是依靠Google發(fā)表的一篇人工智能論文,該論文詮釋了Transformer架構(gòu),2025年智能輔助駕駛的技術(shù)算法方案是Transformer+BEV+OCC。Transformer負責把數(shù)據(jù)的讀取和轉(zhuǎn)換,BEV以3D視覺立體鳥瞰周圍成像,OCC則是通用障礙物檢測,三套組合拳下來,車輛自動駕駛能力進步神速。

后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叫「端到端」,所謂端到端,就是把感知、規(guī)劃、決策三個模塊三者合一,放在一個黑盒子里執(zhí)行,端到端提升了車輛響應速度,自動駕駛更穩(wěn),特斯拉當前的FSD V13版本就是端到端技術(sh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Transformer+BEV+OCC到「端到端」架構(gòu),那自動駕駛技術(shù)的下一步演進,是什么呢?是……本月理想汽車最新提出來的MindVLA大模型和蔚來汽車提出來的NWM蔚來世界模型。MindVLA和NWM在端到端技術(shù)架構(gòu)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通過算法仿真,實時重構(gòu)模擬生成現(xiàn)實世界的行車電腦信息,從而車輛行駛自動學習人類老司機行為,行駛操控更擬人、更可靠。蔚來世界模型將于2025年4月上線推送給NIO車主,這將讓蔚來NAD闖入自動駕駛陣營第一梯隊。而理想的MindVLA將于7月份跟隨理想i8同步首發(fā),一并推送給理想汽車車主,我感到無比激動,AI在現(xiàn)實世界的大比武精彩時代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