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幼兒園的招生旺季。最近幾天,社區(qū)群里時不時有人會分享附近幾家幼兒園的招生意向摸底登記表。那些家里有適齡幼兒的家長們,也在群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說公立幼兒園好,也有人說私立幼兒園好,到底應該怎么選,家長們都非常糾結(j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住的小區(qū)方圓2公里之內(nèi),幼兒園有十來家,其中有2家是前幾年“民轉(zhuǎn)公”的,剩下的都是私立園。我家孩子幼兒園階段上的就是其中的一家公立園,各方面都比較滿意。去年9月份,孩子升一年級了,上的還是公辦小學,孩子適應的非???,整體表現(xiàn)也很不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我的選擇非常正確。

不論是公立園還是私立園,都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學前教育機構(gòu)。它們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劣勢,家長需根據(jù)自身需求和孩子的特點進行選擇。這篇文章,若蘭媽咪將會對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做一個詳細的對比,家長看完之后將不會再糾結(jié)應該怎么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公立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最大的區(qū)別,首先當然是收費不一樣。我家是在西安雁塔區(qū),周邊的公立幼兒園學費(也就是保教費)一個月幾十到幾百不等,加上伙食費,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零散費用,一個月最多也不超過一千塊錢。而周邊的私立園,哪怕是普惠園,一個月光保教費都在一千二到兩千多不等,再加上伙食費,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個月的花費最少要在三千左右。就更不要說那些高檔的私立園了,一個月七八千甚至上萬的,也屢見不鮮。

比如:我家孩子上的那家幼兒園,原本是一家品牌連鎖的私立園。因為就在我們小區(qū)門口,我們原計劃等孩子將來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選他家,特意去咨詢過他們的收費情況。其中學費+餐費一個月是2800多,這部分基礎(chǔ)費用是固定的。另外,他們還有很多特色課程,是需要另外付費的,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要800-1000元左右。如果要上雙語班,各種費用加起來一個月總共要5000左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我家孩子2歲半的時候,他家“民轉(zhuǎn)公”,變成了該小區(qū)方圓2公里范圍內(nèi)“唯二”的公立園,一時間登記報名的家長蜂擁而至,很多離這邊3-5公里的小區(qū)的家長都來咨詢了。但是,人家幼兒園明確規(guī)定,只招周圍3個小區(qū)(大約1公里范圍內(nèi))的房戶一致的適齡且未入園的幼兒(也就是不接受轉(zhuǎn)園插班),優(yōu)先我們小區(qū)。

公立園是必須年滿3周歲才可以入園,而我家孩子當時才2歲半。我原本以為是要等下一年才去登記的,有熟悉的老師說“你不趕緊占名額,還等什么呢?現(xiàn)在光咱們小區(qū)的,登記人數(shù)都已經(jīng)超額了,到明年還能擠得進來?

我一聽,趕緊去登記報名。為了穩(wěn)妥起見,我還另外報了他們的親子班(那會兒剛轉(zhuǎn)公,原來的親子班還沒停)。第二年孩子入園后才發(fā)現(xiàn),總共招4個班的新生,報了親子班的孩子就超過了2個班的人數(shù)。原本說的是招周圍3個小區(qū)的孩子,結(jié)果最終除了我們小區(qū),其他兩個小區(qū)總共才擠進來5個孩子,還都是報了親子班的。幸好有那位老師的提醒,總算讓我先下手為強,搶到了名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最近這幾年適齡的孩子是越來越少了,曾經(jīng)家長大半夜排長隊登記搶名額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私立園因為招不到孩子都倒閉關(guān)門了,公辦園的招生政策也大幅度放寬了,甚至一些生源少的公立園,也開始和私立園搶人了。

“轉(zhuǎn)公”后,學費是真便宜啊!保教費加伙食費一個月600塊,即便加上零散的其他花費,平均下來一個月也沒超過800塊,只相當于原來私立時候的零頭。而私立園為了拉人,也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各種降價打折優(yōu)惠,費用也比前幾年降了不少,但和公立園比起來,那還是要貴很多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學費便宜了,會不會辦學質(zhì)量以及服務水平也下降了呢?畢竟很多人習慣性的認為“貴有貴的道理”,認為貴的肯定要比便宜的好。但這個說法用在幼兒園的收費上,只能說私立園本來就是做生意,老板投資開辦幼兒園,自然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的,學費越貴,人家才能賺的越多呀。而公立園是國家民生教育工程,有財政補貼。只是家長掏的錢少了,但國家在這方面的投資遠超普通私立園,甚至未必比那些高檔私立園少。既然實際上并不便宜,那自然也就未必要比貴的差了。

幼兒園的伙食問題,也是家長的關(guān)注重點之一。幼兒園階段目前大部分地區(qū)都尚未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城里的幼兒園也沒有伙食補貼,所以我們的餐費不算便宜。每天三餐兩點,收費25元/天,按實際出勤天數(shù)收費。早餐一般有主食,湯粥,配菜,小食;加餐有點心和牛奶,牛奶是當?shù)刂放频募兣D袒蛘咚崮?,不是乳飲品;午餐米飯,配兩葷兩素四個菜和一個湯,都是現(xiàn)炒現(xiàn)做,堅決杜絕預制菜;午點有水果、堅果、蒸玉米,還有廚房現(xiàn)熬的三白水、梨子水、山楂水之類的;晚餐面食,也會配上一個現(xiàn)炒的菜,一個湯(湯面就換成一份小食,比如:蔥油餅)。所有的主食和配菜,十天半個月都不會重樣。我不敢說幼兒園把每一分伙食費都花在了買菜上,也不敢說一定比私立園的伙食更高檔,但孩子們的伙食整體來說,家長們都是很滿意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點是教育理念與教學內(nèi)容不太一樣。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政策一出,很多家長習慣性的認為“公立園什么也不教”。事實上,這是天大的誤會。私立幼兒園更愿意迎合家長的需求,早早地給孩子教授小學階段的知識內(nèi)容,甚至以此作為招生宣傳的“賣點”。而公辦幼兒園只是更加強調(diào)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的教育方式,避免過早教授小學知識。他們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能夠更好的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他們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更注重孩子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shù)等領(lǐng)域的發(fā)展。

因此,公立園教出來的孩子,他們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力,都遠超私立園的孩子。甚至于私立園引以為傲的孩子們的識字、拼音、算術(shù)等方面的能力,也未見得公立園的孩子強。這些基礎(chǔ)知識,公立園不是沒教,只是沒有用教小學生的那種強硬的灌輸式的方式來教。人家是把這些知識融入到日常的活動或者游戲當中,寓教于樂,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而且掌握的更牢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家孩子上的那家公立幼兒園就在我們小區(qū)門口,幾百米遠有一家私立園,附近也有好幾家私立園。我家孩子大班的時候,從附近的幾家私立園轉(zhuǎn)過來了7個孩子。你沒看錯,在幼兒園大班,即將面臨幼升小的關(guān)鍵期,一個班(中班的時候全班有28個孩子)就有7個孩子從私立園轉(zhuǎn)到公立園。

很多家長原本還想著,讓孩子小中班的時候上公立園,等到大班的時候轉(zhuǎn)到私立園,突擊學習一些小學基礎(chǔ)知識,但實際情況是轉(zhuǎn)過來的那7個孩子的知識儲備量,還不如我們一直在公立園上的孩子,就更不要說學習習慣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了。

我家若蘭去年9月份上一年級了。眾所周知,現(xiàn)在很多小學老師是默認了低年級的基礎(chǔ)知識,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都已經(jīng)學過了,講的時候都是一帶而過的。若蘭上的是公立園,嚴格執(zhí)行【去小學化】的政策要求,沒有專門教過那些基礎(chǔ)知識。但若蘭不僅沒有“跟不上”,反而在班里的成績一直都比較領(lǐng)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點不同是管理理念不一樣。有一種說法,私立園是服務家長,公立園是培養(yǎng)孩子。私立園是商業(yè)化行為,家長就是他的客戶,是上帝,他們會想方設法的迎合家長的需求,讓家長開心、滿意最重要。公立園是教育機構(gòu),怎么樣做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能夠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孩子更重要。

舉個簡單直觀的例子:私立園一般都是小班制,15個左右的孩子,配3-4個老師,孩子不好好吃飯,老師可以從頭喂到尾,家長會說“這個學校的老師真有耐心,對孩子多好啊”。而公立園基本上是大班,30個左右的孩子,也是3個老師,小班剛?cè)サ臅r候,老師可能偶爾還能喂個別孩子吃幾口,從頭喂到尾,那是不可能的。入園個把月之后,老師不會再喂飯,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自己吃飯,而且還要遵守很多餐桌禮儀,吃完飯需要自己收拾桌子。很多家長開始會覺得老師對孩子缺少愛心,不負責任,但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責任心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外,公立園所有的老師都必須持教師資格證,定期參加官方培訓,專業(yè)性有保障。公立園的老師屬于事業(yè)單位編制,流動性低。而私立園部分教師可能無資格證(尤其外教或特色課程教師,但高端園師資要求較高。),流動性較大(尤其疫情期間收入不穩(wěn)定)。

我家孩子上的是公立園,主班老師已經(jīng)在那家幼兒園工作了8年,副班老師有6年的幼師工作經(jīng)驗,在那家園也已經(jīng)工作了4年,就連保育老師也是持證上崗,在那家園工作了4年的。我家孩子幼兒園3年,正好趕上了戴口罩的那3年。但是,我家孩子從小班入園到大班畢業(yè),主班和保育老師一直沒換過,只有中班升大班的時候,換了副班老師。因為原來的副班老師在這家幼兒園轉(zhuǎn)公之前是專門帶雙語班的,人家考上了小學英語老師的編制,還分配到了一所很不錯的小學。而同小區(qū)那些上私立園的孩子,一學期換一次老師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一學期換兩三次老師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我也并不是說私立園就一無是處。相比之下,私立園的服務意識確實要比公立園好很多。我們家孩子當時小班入園的時候,班里一共有30個孩子,到中班下學期的時候只剩下了28個孩子,有2個孩子退園了。其中有一個孩子,本來是奶奶幫忙接送的,后來爺爺生病了,奶奶回老家照顧爺爺,孩子父母下班比較晚,公立園又沒有晚托服務,孩子的接送成了問題,只好轉(zhuǎn)去了私立園。另一個一直都是奶奶帶,2歲之前都沒怎么讓孩子下過地,孩子大運動發(fā)育遲緩,戶外活動跟不上,老師要照管的孩子太多,又分不開身專門照顧他,戶外活動他就只能自己在一邊玩,家長心疼得不得了,陪了一段時間,后來退園了,準備晚一年再上,最后去了私立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綜上所述,公立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在辦學性質(zhì)、費用、課程設置、師資管理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至于到底應該怎么選,則需要家長根據(jù)自家的實際情況做考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是距離問題。幼兒園在其他方面差異不大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離家近或者離自己的工作地點比較近的,接送方便。我之所以選擇了那家公辦園,就是因為它就在我們小區(qū)門口,出了大門50米就到了,送完孩子去上班,非常方便。

如果家附近沒有合適的,離上班的地方近,也很不錯。不但接送順路,幼兒園老師可能隔三差五的會讓家長去配合一些事情,離得近,一喊很快就能到,可以減少請假的頻次。

其次是教育理念是否與自家相契合。每家幼兒園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盡量選擇與自家的理念相一致的。比如我家孩子上的那家幼兒園,就更注重孩子品格培養(yǎng),每個月會有不同的培養(yǎng)主題,所有的活動也會圍繞那個主題進行。我的兩位同事,一家孩子上的是國際雙語幼兒園,從幼兒園到高中一貫制,大學直接出國留學;另一家上的是蒙氏園,混齡班,相差一歲半的姐弟倆在家也能自己一起玩,家長真的超級省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是管理模式,一定要科學規(guī)范。公立園一般會有相關(guān)部門統(tǒng)一的管理要求,一般上線不算高,但下限不會太低,又有層層監(jiān)管,輕易不會出狀況。而私立園每一家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家長一定要細心比較挑選。每一種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但前提是一定要科學規(guī)范。

如果選擇私立園,盡量要選擇集團化的品牌連鎖幼兒園。近幾年孩子越來越少了,私立園很多都撐不下去了,勉強撐著的,也越發(fā)艱難。作為盈利行的商業(yè)機構(gòu),利潤少了,錢難掙了,那些小規(guī)模的幼兒園,難保在很多事情上不會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甚至于哪一天就突然關(guān)門,溜之大吉了。那些品牌連鎖幼兒園,至少不會輕易一夜之間全關(guān)門,就算真出了問題,總能找得著地方說理,有個協(xié)商解決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