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世間最頂級、最究竟的學問到底是什么?
從古到今,無數(shù)的學者、研究者、思考者;
哲學、邏輯學、物理學、現(xiàn)代科學;
說到底,其實追求的目標都是一樣:
那就是想追尋宇宙人生,最底層,最細微的規(guī)律。

畢竟,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誰也不想稀里糊涂地活著!
只要有思想的人,無不想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
因此,不論何門何派,能夠解答根源性問題的學問,才稱得上究竟。
釋家特別干脆,直接告訴我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意思是,不用研究來研究去啦,這個世界,不過是虛擬的。
俄滴個娘吶!這句話是要把人的CPU干進ICU的節(jié)奏么?!
還好世上絕大多數(shù)人的慧根,都把這當成句瘋話,所以完全無須擔心。

道家和儒家,作為純本土特產(chǎn)思想,之前我們已經(jīng)分析過,這兩家之所以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原因就在于:他們都參透了根本。
先秦時期,人們做學問的態(tài)度相對純粹,彼此之間沒有截然的分歧。
那時,他們對這種根本的學問,有一個共識,都稱之為——道。
到底怎樣才能得“道”呢?
在《道德經(jīng)》“至虛極”章,老子提到了“觀復”的說法。
【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也?!?/p>
老子認為,通過【至虛極,守情表】的方式,讓自己的內(nèi)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這時便可以觀察到事物真實的運行情況。
而他在此狀態(tài)下,看到的是,一切事物,都以一定的方式,循環(huán)往復,回到本源。
【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p>
這句話表達兩層意思,一是描述事物的陰陽轉(zhuǎn)換,不論任何事物,經(jīng)歷了生長和繁榮時期的動態(tài)過程,都將回復到寂靜的狀態(tài);
對人來說,這叫死亡,對事物來說,這叫消亡,而這,是必然。

另一層意思則是表達,人,只有主動保持一種類似的安靜,才可能回歸那種本源的狀態(tài)。
復命,復,回歸;命,萬物所出之地;
這里既是觀點,又是方法。
老子認為,萬物循環(huán)往復,歸處也即來處,那是道所在的地方。
因此,只有主動地持守虛靜,才可能回歸本源,也即見道。

儒家的觀點是什么呢?
《大學》說,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可見,對儒家來說,其認為,要接近道,首先就要做到推究事物的本末終始,如果將事物追問到不可致詰的地步,也就接近了道。
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可見,老子之觀復,與儒家的格物,雖然說法不一,但都是尋求宇宙人生基本規(guī)律的方法。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