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被治愈的一天。打開視頻軟件,看到小岱與花花合奏《好想愛這個世界》的一幕,那一刻,真的被觸動了。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很早就開始關(guān)注自閉癥患者)如何在音樂中破繭成蝶。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看見,是改變的第一步

節(jié)目中,當齊聲為小岱歌唱時,彈幕飄過一句話:“我們不是在同情他,而是在學習如何平等地愛他?!边@種“看見”并非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是放下偏見,嘗試理解他們的獨特邏輯。比如,小岱聽到嘈雜聲會捂住耳朵,不是因為“矯情”,而是感官超負荷的真實反應;他重復擺弄一支筆,可能是為了緩解焦慮。自閉癥患者的世界或許像一座迷宮,但愛和理解能成為引路的線。當我們說“關(guān)注自閉癥”時,不是在談?wù)撘粋€遙遠的群體,而是在呼喚一種更包容的文明——它允許有人不愛說話,有人癡迷數(shù)字,有人用旋律代替語言。

一、從“孤島”到“詩性”的認知覺醒

在當今社會,公眾對自閉癥的認知仍然存在諸多誤區(qū)。許多人認為自閉癥患者只是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或者將自閉癥與心理疾病混淆。而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并非性格孤僻,而是神經(jīng)發(fā)育的獨特存在,他們可能不善于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圖。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小岱的高顏值和音樂才華,讓他在網(wǎng)絡(luò)上收獲了無數(shù)贊美。但這也容易讓大眾產(chǎn)生誤解,認為自閉癥患者都是如此,從而忽視了那些外貌普通、沒有特殊才藝的重度自閉癥患者。實際上,大多數(shù)自閉癥患者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可能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備,更無法像小岱一樣在舞臺上閃閃發(fā)光。據(jù)統(tǒng)計,我國自閉癥患者中,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展現(xiàn)出特殊的天賦,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他們才是更需要社會關(guān)注和幫助的群體,這種“天才濾鏡”反而加深了對普通患者的認知盲區(qū)。

小岱的母親曾說:“他不是天才,他只是找到了鑰匙?!?/p>

二、被誤讀的“天才”與被忽視的群體

比起小岱,我更想聊一聊他的母親胡女士,有人說,小岱患自閉癥是不辛,同時他又很幸運,因為他有一個很愛他的媽媽,可以把小岱養(yǎng)得那么好。但其實他媽媽也曾有過崩潰的時候。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從小岱3歲確診為自閉癥患者,母親胡女士為了照顧小岱,辭去了工作,開始陪讀。從此,媽媽化身“教室里的影子”,每天上課,她有時和小岱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有時就坐在走廊里,透過窗戶看著小岱。老師課上講的內(nèi)容,小岱有時跟不上,媽媽就記下來,回家之后再掰開揉碎教給他。小岱學得慢,可媽媽從來不嫌煩,一遍一遍耐心地教。

剛開始,小岱上的是普通學校,他因為心智發(fā)展與同齡人存在差距,學習上十分吃力。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他總是難以理解,回答問題時也總是含混不清,招來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和嘲笑。課間休息時,別的同學三兩成群地玩耍,小岱卻只能獨自待在角落,仿佛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還會遭遇一些同學的捉弄,被拉進女廁所、被嘲笑模仿,這些經(jīng)歷讓小岱內(nèi)心充滿了恐懼和自卑,他開始抗拒上學,每次靠近學校就情緒崩潰,又踢又踹。三年級的一天,在上學路上,小岱突然癲癇發(fā)作,全身抽搐??粗痪茸o車帶走的小岱,媽媽的心碎了,也讓她徹底清醒過來:強迫小岱融入普通學校,或許并不是正確的選擇,健康和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把小岱轉(zhuǎn)到了特殊學校。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視頻賬號截圖

社會誤解比疾病更傷人

“孩子不理人,是家長沒教好吧?”“自閉癥會傳染嗎?”——這些偏見讓許多家庭承受雙重壓力。實際上,自閉癥與教養(yǎng)無關(guān),更非傳染性疾病,而是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三、從“矯正”到“接納”的教育覺醒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小岱對音樂的熱愛上。媽媽發(fā)現(xiàn),每當音樂響起,小岱原本游離的眼神就會變得格外專注,整個人也沉浸其中。于是,媽媽開始轉(zhuǎn)變方向,帶著小岱上音樂課,讓他接觸各種樂器。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小岱在音樂上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天賦和熱情,學葫蘆絲時,僅僅上了一節(jié)課,他就能吹奏《小星星》。此后,鋼琴、架子鼓、陶笛、薩克斯……小岱在音樂的世界里如魚得水,盡情遨游。小岱進步飛速,一年時間就學會了音樂課堂上的所有曲目,老師都對他贊不絕口,稱他的學習速度和表現(xiàn)有時甚至超過了正常孩子。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回顧這些年陪伴小岱成長的歷程,小岱媽媽也成長了很多。小岱剛被確診的前幾年,她給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每天安排了滿滿的康復訓練。一旦小岱進步緩慢或出現(xiàn)退步,她就會跟著崩潰。后來她意識到,要降低期望,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理解孩子的需求,努力的同時別逼自己,更不要與其他孩子攀比。她坦言,對于孤獨癥孩子的家長來說,最首要的功課,是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同。很多家長會在孩子被確診之后感到內(nèi)疚甚至是羞恥,很多家庭也容易因此出現(xiàn)變故,夫妻間會互相埋怨、沖突不斷。家長只有先調(diào)整好自己,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實際上,像小岱這樣的孤獨癥孩子還有很多。2024年,我國孤獨癥譜系障礙人群已經(jīng)超過了1000萬,其中0~14歲的兒童大約有300~500萬人,孤獨癥已經(jīng)是兒童精神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而且發(fā)病率還在上升。孤獨癥的治療康復過程漫長復雜,對于有著孤獨癥孩子的家庭,不僅要承擔高昂的康復治療費用,還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微博賬號截圖

母親胡女士的覺醒具有標本意義:“降低期待,接納現(xiàn)狀,理解需求”的教育理念,讓每個生命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長節(jié)奏。接納他們的不同,不是妥協(xié),而是用溫柔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那些常人未曾觸及的璀璨與可能。

四、打破偏見的社會支持體系

“在小岱被認定為二級殘疾后,每年可以享受政府發(fā)放的5萬元康復費用,一直到18歲,大大地減輕了我們的經(jīng)濟負擔?!毙♂穻寢屵€表示:“街道工作人員時不時會打電話來關(guān)心問候,有適合孩子的活動或者補貼也會通知,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對特殊兒童的關(guān)愛?!睂陋毎Y孩子的關(guān)懷,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社會也需要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開展科普活動,消除大眾對他們的誤解與偏見。小岱家庭的實踐證明,社會支持需要多維度構(gòu)建:企業(yè)提供包容性就業(yè)崗位、學校建立融合教育機制、社區(qū)完善無障礙設(shè)施,而公眾能做的,或許只是給予一個微笑的等待。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賬號截圖

就像小岱媽媽曾經(jīng)說的:“特殊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滿挑戰(zhàn),但是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尊重和保護?!敝挥腥鐣餐?,才能為這些“星星的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包容的環(huán)境,讓他們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像小岱一樣,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道光。希望每一顆星星都能被溫柔以待。

對于未來,小岱媽媽表示:“這么多年來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忙,希望也能反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更多“星星的孩子”?!毕M约罕M可能地幫助到有需要的網(wǎng)友,也希望孩子以后能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在公益、宣導方面發(fā)揮正能量。

五、科技時代的陪伴革命

在短視頻平臺@糊糊和小岱的賬號里,百萬粉絲見證著這個家庭的日常:彈奏樂器的專注、旅行時的獨特視角、偶爾的青春期叛逆。這種真實記錄正在改變公眾認知——自閉癥不是悲情敘事,而是需要被理解的生命形態(tài)。小岱媽媽說,最大的希望就是小岱可以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賬號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糊糊和小岱賬號截圖

當小岱在新疆冰川前駐足,他關(guān)注的不是壯麗景色,而是冰面上玩耍的孩童。這個細節(jié)恰是自閉癥群體的隱喻:他們用獨特視角觀察世界,在自己的認知維度里構(gòu)建著平行宇宙。正如《世界贈予我的》歌詞所唱:世界贈予我擁有,也贈予我回敬。當我們學會用平等的目光欣賞這份不同,每個生命都能在屬于自己的星空下自由生長。這或許就是小岱故事給予社會最珍貴的啟示。

每個人都能成為“點亮星光”的人:如果你身邊有自閉癥孩子,請耐心等他反應,一個微笑比催促更有力量;哪怕只是轉(zhuǎn)發(fā)一則科普帖,也是在打破偏見的高墻;讓每一份不同,都能溫柔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