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理解歷史的應(yīng)該知道,李淵的生母元貞皇后獨孤氏與隋文帝的發(fā)妻獨孤伽羅是親姐妹,也就是說李淵要稱呼隋文帝為姨夫。正因為如此,即便是李淵早早便失去了父親李昞、母親獨孤氏,也因為姨母獨孤皇后的緣故,而在隋朝建立后深得隋文帝器重。

隋文帝去世后,隋煬帝楊廣繼位。
若是按照輩分的話,隋煬帝與李淵還是親表兄弟的關(guān)系。
然而即便是如此,隋煬帝終究因為不得人心而引起各地起義不斷,最終也因為江都之變而被身邊的心腹宇文化及所毒殺。
而李淵,便是隋末眾多起義軍中的一個。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在晉陽起兵,并且用了僅僅6個月的時間便率兵攻入了長安。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毒害后,李淵便正式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史稱唐高祖
而從李淵在隋朝為官、一直到李淵登基稱帝的過程中,為了建立大唐的基業(yè),而“得罪”很多人。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李淵后宮20位后妃(包括早逝的太穆皇后竇氏)中,居然有三位是李淵仇家的女子。李淵為何要將這些仇家女子納入自己的后宮呢?

這些仇家女子,難道不會在李淵沒有防備的時候弒君嗎?
大楊嬪與楊嬪
唐高祖李淵的大楊嬪,是隋文帝寵臣楊素的女兒。
楊素是弘農(nóng)郡華陰縣人,跟隋文帝楊堅是老鄉(xiāng),都是出身名門大族—弘農(nóng)楊氏。
楊素從小便身懷大志,而且飽讀詩書、博學(xué)多才,在北周權(quán)臣宇文護掌握實權(quán)時,楊素為中外記室。在北周武帝除掉權(quán)臣宇文護后,楊素跟隨武帝一起南征北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在北周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
后在北周靜帝在位時,掌握實權(quán)的是權(quán)臣楊堅,而楊素則是投靠了楊堅;
并且為楊堅柄權(quán),平定叛亂。
為此,楊素而被封為清河郡公。
待楊堅建立隋朝,正式登基稱帝后楊素便加上柱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隋朝重臣,深得隋煬帝的寵信。在隋文帝登基后,又多次率兵出征,在開皇十二年(592年)晉升為尚書右仆射。

而且楊素在宇文述的勸說下,正式投靠晉王楊廣,幫助楊廣爭奪太子之位。
開皇二十年(600年),在楊素與宇文述的努力下,隋文帝終于將楊廣立為新太子。
四年后楊廣繼位,史稱隋煬帝。
而楊素也因此而成為隋煬帝繼位的大功臣,再加上平定漢王楊諒叛亂有功,而被隋煬帝晉封為楚國公。但是在朝中地位越來越高的楊素,也因此而受到了隋煬帝猜忌,大業(yè)二年(606年)去世。
雖然楊素是因為受到隋煬帝猜忌早早抑郁而終,但是他的兒子們還是得到了隋煬帝的重用。
尤其是嫡長子楊玄感,畢竟在隋文帝在世時楊玄感便已經(jīng)被授柱國,成為朝廷重臣,而且因為能干而頗有聲譽。
在楊素去世一年多后,楊玄感便承襲楚國公爵位,并且被隋煬帝授予禮部尚書一職。
楊玄感因為愛才而門下名士眾多,再其祖上顯赫,朝中很多的文武大臣原本都是其父楊素的故吏,楊玄感也是越來越驕縱。

而隋煬帝楊廣,一天比一天愛猜忌。
這讓楊玄感很是不安,便與諸位弟弟們一起商議想要弒殺隋煬帝,改立秦王楊浩為新帝。
大業(yè)九年(613年),在隋煬帝第二次親征高句麗的時候,楊玄感負(fù)責(zé)糧草一事。
而便是趁著這個機會,楊玄感正式起兵,很快麾下人數(shù)便達到了十幾萬人。
楊玄感不僅驍勇而且力氣很大,每次作戰(zhàn)必定沖鋒在前,時人將其比作項羽。
在得知楊玄感叛亂后,隋煬帝隨即便調(diào)兵平叛。
在楊玄感叛亂之前,李淵雖然與隋煬帝是親表兄弟,但是隋煬帝并不信任李淵,李淵并無兵權(quán)。
不過正是因為楊玄感叛亂,李淵得以奉隋煬帝之命前去鎮(zhèn)守弘化郡,并且掌管關(guān)右軍事務(wù)。

楊玄感雖然起兵之初聲勢浩大,但畢竟此時的隋朝還是兵強馬壯,很快楊玄感之亂便被平定。
楊玄感被殺后,隋煬帝自然不會饒過楊氏一族。
族中女子,若是按規(guī)矩需要全部被充入掖庭為宮婢。
而其中,自然包括楊玄感的妹妹,也就是后來的大楊嬪。
這一年,大楊嬪尚且只有12歲而已。
按理說大楊嬪理應(yīng)掖庭為宮婢,但是根據(jù)“大唐江國太妃墓志銘并序”的記載,大楊嬪在兄長叛亂時雖然尚且只有12歲,但是因為憂心隋朝危亡,而得到了父親在天之靈的庇佑,并未入掖庭。隋煬帝并未因為她是楊玄感的妹妹而為難她,而是對其禮遇有加。
如此可見,大楊嬪雖然是楊玄感的妹妹,但應(yīng)當(dāng)并不是很贊同兄長的叛亂之舉。
也正因為如此,也沒有受到太多的牽連。

既而漆室之中情深余嘆。九天之上跡庇后庭,隋煬帝欣加禮異,特超恒序。”
除此之外,還包括楊玄感的一位族姑,也就是后來的楊嬪。
雖說楊嬪是大楊嬪的族姑,但實際上楊嬪比大楊嬪的年紀(jì)還要小,只是在家族中的輩分比較高而已。楊嬪的父親楊文紀(jì)在隋朝時被封為明郡公,伯父楊文思在隋朝任民部尚書。
楊嬪與大楊嬪的父親楊素,是同一個曾祖父楊鈞。
而李淵,便是平定叛亂的功臣之一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李淵正式登基稱帝,建立唐朝。
而李淵稱帝之前,隋煬帝便在江都之變中被毒害了。
隋煬帝一死,隋朝正式結(jié)束。
隋煬帝去世后,雖然出現(xiàn)三位傀儡皇帝,但是沒多久便均被毒害而死。
雖然并不確定,大楊嬪與楊嬪究竟何時被李淵充入后宮為后妃,但也可以確定的是,二人并不會痛恨李淵。

畢竟真正讓楊氏家族沒落的,是叛亂的楊玄感,是隋煬帝。
而非建立唐朝的唐高祖李淵,而大楊嬪與楊嬪反而會感激李淵能夠給二人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
可能有人會問:李淵為何非要將昔日仇敵家的女子納入后宮呢?
難道當(dāng)真不擔(dān)心她們會有異心嗎?
要知道,不管是大楊嬪還是楊嬪,都是出身名門大族——弘農(nóng)楊氏。
對于唐朝的開國皇帝,十分需要這些名門大族的支持。
從這些名門大族中挑選女子入宮為妃,便是最直接的方式。
其實李淵能夠?qū)顙寮{入后宮,還因為其容貌出眾、能夠書寫文書、在問詩上頗有才華。
楊嬪嫁給李淵后,并無所出,在貞觀三年(629年)時跟隨李淵一起遷到了太安宮居住,所以楊嬪也被稱之為太安宮嬪楊氏,貞觀八年去世。
至于大楊嬪,在嫁給李淵后,先后為李淵生一位皇子:江王李元祥。

在貞觀十一年時,大楊嬪便跟隨兒子一起前往封地,因此也被尊為江國太妃。
大楊嬪還是比較長壽的,活到了唐高宗繼位后,去世時56歲。
李淵一度想要立為皇后的宇文昭儀
除了大楊嬪與楊嬪外,李淵還娶了一位仇家女子——宇文氏,宇文氏被封為昭儀,是李淵十分寵愛的一位后妃,甚至李淵一度想要將其封為皇后,但是被宇文昭儀堅決拒絕了。
很有意思的是,宇文昭儀出身的家族雖然是李淵的仇家,但李淵卻陰差陽錯地為宇文昭儀報了仇,甚至宇文昭儀的哥哥宇文士及,還在唐朝做了宰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
李淵也在大業(yè)十三年(617年)起兵,很快便占領(lǐng)了長安,不過李淵并未直接稱帝,而是擁立了隋煬帝的一個孫兒為傀儡皇帝。
次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毒害。
隋煬帝一死,李淵便可以放心稱帝,正式建立唐朝。

而毒害隋煬帝的宇文化及,也擁立了傀儡皇帝、隋文帝的孫兒秦王楊浩,成為隋末梟雄之一,與建立唐朝的李淵爭奪天下。
而隋煬帝的皇帝蕭皇后等一眾皇室女眷,也都在宇文化及的手中。
而宇文化及,便是宇文昭儀的親兄長。
不過沒多久,宇文化及便遇到了河北一帶勢力最強的竇建德。
宇文化及也在此時正式稱帝,建立大許國。
原本自立為帝的宇文化及,是唐高祖李淵的勁敵之一。
然而還未等到李淵動手,竇建德便“幫助”李淵除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均被竇建德所殺。就連宇文家族其他人也慘遭宇文化及的牽連,而被竇建德所殺,其中便包括隋煬帝的外孫、南陽公主所生的唯一的兒子宇文闡師。
而便是在這個時間段前后,宇文氏被李淵納入后宮,封為昭儀。

而李淵,之所以將宇文昭儀納入后宮,不僅僅因為其美色、其端莊賢淑,畢竟后宮從不缺美貌的女子。其實李淵看中的還是宇文昭儀出身的家族——宇文家族。
宇文昭儀的祖父宇文盛,是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的大將,跟隨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北周孝閔帝、孝武帝、孝明帝的父親)一起南征北戰(zhàn),憑戰(zhàn)功而被升為驃騎大將軍;北周建立后,被北周宣帝拜為上柱國,死后追封為襄國公。
而宇文昭儀的父親宇文述,因為投靠北周權(quán)臣楊堅而得到重用,隋朝建立后成為重臣;因幫助隋煬帝楊廣奪嫡成功,而被楊廣拜為左衛(wèi)大將軍,改封許國公。
而且,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士及娶了隋煬帝唯一嫡公主南陽公主為妻。
在隋煬帝一朝,宇文述家族顯赫一時,無人能及。

即便是宇文家族,因為宇文化及而被竇建德誅殺了很多人,但是宇文家族的影響仍在,仍舊是隋末唐初的名門大族。
而在宇文昭儀成為李淵后妃后,宇文昭儀的哥哥宇文士及也投奔了李淵。
其實李淵原本跟宇文家族便是故交,尤其是宇文士及與李淵是故友。
李淵稱帝后,宇文士及便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南陽公主與兒子宇文闡師,前來投奔李淵。
李淵見昔日好友來投奔自己自己,自然是十分高興。
宇文士及不僅在唐朝為官,而是僅用八年的時間,便位至宰相。
這除了李淵與宇文士及的交情、宇文士及的才能外,跟宇文昭儀也有分不開的關(guān)系。
宇文昭儀是李淵登基后,最為寵愛的一位妃嬪。
寵愛到什么程度呢?
李淵想要將宇文昭儀直接冊封為皇后,畢竟在李淵稱帝之前其發(fā)妻太穆皇后便已經(jīng)去世了。
也就是說李淵登基后,后位一直虛空。

但是能夠成為李淵的寵妃,宇文昭儀自然是一位十分善于審時度勢之人。
她很清楚,如今朝中不管是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都是太穆皇后所生的嫡子。
而太子與秦王之間不和,是大家都知曉的事情。
若是宇文昭儀被冊封為皇后的話,那么她所生的兒子便有了嫡出皇子的身份。
即便是自己的親生的兒子不奪嫡,也難免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若是因貪戀皇后之位,而卷入奪嫡之爭中,便很難母子均善終了。
宇文昭儀何其聰慧,又豈會不知曉其中得了厲害呢?
宇文昭儀所生的兩個兒子:
李元嘉被封韓王
李靈夔被封魯王
而宇文昭儀,則是活到了貞觀八年,去世后被追贈為徐國太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