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 | 陶然 編輯 | 魏曉

一批寄希望于AI給工作減負的打工人,正被AI困在工作里。

設想下這樣一種場景:被會議填滿的周一,打工人打開AI工具試圖快速完成周報,他們需要一份既有數(shù)據(jù)支撐又有觀點提煉的文件,內容既要整合網盤中散落的歷史素材,又要抓取網絡上最新的市場調研。

AI瞬間生成了洋洋灑灑的數(shù)千字,看似完美覆蓋所有要求,卻在格式上與公司模板格格不入;提到的市場數(shù)據(jù)看似詳實,仔細核對才發(fā)現(xiàn)用的是三個月前的過時報告;觀點論述還算精巧,卻沒法轉化成PPT中可視化的圖表作為支撐。

AI帶來了方案,人卻仍需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耗費大量精力。創(chuàng)意與落地中間的落差,還是人在填坑。

而這一部分,人們本來是指望AI去搞定的:你有什么想法,AI幫你選擇合適的路徑、找到合適的工具,并盡最大可能調用工具來接近這個想法,成為真正的AI Agent。

人,只做過程中關鍵的、必要的創(chuàng)意和決策,最大限度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而非原始勞動力,這才是最為根本的技術紅利。

兩年前由ChatGPT掀起的對話式機器人AI應用浪潮、或是兩個月前DeepSeek引發(fā)的深度推理模型革命,兩種路線各有各的風景,卻都未能填補AI在“指點江山與付諸行動”中間應用層的缺位,無法做到完整工作流的“一鍵直出”。

在基模能力優(yōu)秀的標準之上,誰能打通從“如何工作”到“完成工作”的距離,誰才能夠真正成為AI Agent概念的首批落點,定義生產力工具的未來形態(tài),站上AI時代的第三極。

這樣的玩家,有嗎?

你好,有的。

超級入口

其實早就有了,并且還在不斷進化、完善。

只是因為它很多時候就在手邊,早已融入進你的工作生活,所以你大概不會覺得它是個新產物、搭上了AI時代的早班車——人家本來就在車上。

2018年,馬斯克辭去董事會席位淡出OpenAI那年,夸克正式上線了AI引擎,搜索性能大幅提升。隨后幾年,夸克陸續(xù)新增了網盤、AI搜題、健康助手、夸克掃描王、AIPPT等多個面向C端的功能,幾乎輻射到包括學生、職場白領、自由職業(yè)者在內的大半高頻AI用戶。

易觀分析發(fā)布的《2025年AI產業(yè)發(fā)展十大趨勢》報告顯示,夸克位居中國AI應用活躍用戶榜單第一,同時成為唯一一款00后年輕用戶數(shù)量占比超過50%的AI應用。

量子位智庫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1-10月新增下載量夸克接近2.7億,相比第二名的1.4億斷層級領先;在用戶粘性上,第一名的夸克三日留存率超過40%,七日留存率接近30%,均遠遠高于行業(yè)對優(yōu)秀產品留存率的要求——它甚至沒怎么參與去年頭部AI APP拼買量、拼轉化、拼留存的大戰(zhàn),畢竟很多用戶本來就在這里。

但夸克,并不會把自己局限在一個AI搜索+工具箱的定位當中,又或者說,夸克的目標并非僅僅成為某個頂流App,而是讓AI自下(技術)而上(應用)貫穿平臺,將用戶引向一個真正可被稱作“AI超級入口”、通向AI Agent模式的門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3月13日,基于阿里通義推理及多模態(tài)大模型打造的“新夸克”亮相,區(qū)別于市場主流的AI Chatbot產品形態(tài),夸克更進一步將AI對話、深度思考、深度搜索、深度研究、深度執(zhí)行整合到一起,以一個極簡的“AI超級框”,滿足用戶所有需求。

用戶在“AI超級框”中輸入指令后,夸克智能中樞將自動識別意圖,規(guī)劃梳理后調動各種不同模型和Agent模塊,包括不僅限于AI搜索、寫作、生圖、PPT、學術研究、搜題、健康問答等等,幫助用戶解答問題并調用平臺應用執(zhí)行對應任務。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吳嘉做了個頗為形象的類比:我們希望夸克AI超級框就像機器貓的口袋一樣,能夠讓用戶在這里進入AI世界。

AI落地應用的門,從這個包羅萬象的框中開啟。

進化邏輯

傳統(tǒng)搜索框的本質是“信息中介”,即用戶需要明確表達需求并手動篩選結果。這種模式下,AI的價值停留在信息過濾層面,無法真正介入用戶的工作流。

正如年輕人不愿做飯并非缺乏烹飪知識,而是困于從食材準備到火候控制的繁瑣流程,傳統(tǒng)AI同樣面臨“能指導卻不能執(zhí)行”的困境。

夸克的“AI超級框”打破了這一桎梏,完成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執(zhí)行進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個常見的場景,職場白領用戶輸入“幫我整理上周會議紀要并制作PPT”,系統(tǒng)不再只是返回相關資料,而是通過智能中樞解析任務意圖,自動調用搜索、文檔處理、PPT生成等多個模塊,完成從信息收集到內容創(chuàng)作的全流程。

這種從“提供答案”到“交付結果”的轉變,標志著AI開始從工具屬性向代理屬性躍遷。

根源其實在于聚焦用戶的本質需求——完成工作,盡可能直出最終結果,這個結果可以是文檔,也可以是PPT,按需提供。

AI超級框打破了用戶幫AI想辦法的困境:既無需學習復雜的prompt工程,也不必將自己的訴求事無巨細全盤托出,AI懂你想說什么、懂你需要什么,然后通過整合了搜索、寫作、學術分析等多項原子能力、動態(tài)響應的智能中樞調用智能體交付上面說的“結果”。

一如吳嘉所說“AI使用工具,而人使用AI”:在AI時代把所有產品重新做一遍的真正內涵是,要讓AI更好地使用工具,把這些工具重做一遍。

在這個系統(tǒng)內,AI不僅能理解任務,更能調動實際工具執(zhí)行操作。當然,這也得感謝夸克自己在前面栽下的樹(底座互通的工具),以及背靠阿里云帶來的基模和云服務優(yōu)勢,才能實現(xiàn)這種技術到基礎設施的智能生態(tài)連通。

夸克的生態(tài)化設計解決了實現(xiàn)AI Agent的又一關鍵瓶頸:孤立一根細木條用處有限,只有組成筷子再有“手”去調用,才能形成系統(tǒng)性的合力,真正成為用戶工作流的一部分。

你好,AI Agent時代

吳嘉提出的“未來是AI在使用搜索”,揭示了人機交互的深層變革。

在傳統(tǒng)模式下,人類需要適應技術的操作邏輯;而在AI Agent時代,技術將主動適應人類的任務需求。

“超級框遠不僅是搜索,搜索只是完成任務的手段(之一),不是目的。”

就像熟練的助手能理解主人的工作習慣并主動補位,AI Agent也將通過學習用戶的行為模式,提供更準確、個性化甚至預見性的服務。這種變革不僅提升效率,更重塑了人類與技術的關系:AI不再是被動的工具,而是成為具有執(zhí)行力的智能伙伴。

由技術層面的智能,帶來應用層面的萬能——做非常多的事情,實現(xiàn)“All in One”,在吳嘉的設想下,未來夸克用戶的所有需求,都能在這個框里執(zhí)行、解決。

“萬能在AI時代是非常重要的特質。我們希望這個框能服務的人群是普惠的,不僅僅是能寫學術報告,學術報告只有少數(shù)人會用到,它也可以做旅行計劃,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工具?!?/p>

站在2025年的技術節(jié)點,夸克AI超級框給推理模型熱度空前、Chatbot風頭不減的行業(yè)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范式,即從“指令-響應”轉向“任務-交付”,基于從技術到應用的廣域覆蓋,搜索、推理、對話、多模態(tài)被框入一個智能系統(tǒng)。

一個明確以結果為導向的AI Agent綜合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模型軍備競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逐漸被淡化,基模能力提升的基礎上,應用場景重構的價值會愈發(fā)凸顯。

夸克更新AI超級框后,知名投資人、金沙江創(chuàng)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在朋友圈點評稱,AI超級應用要足夠易用,需要產品創(chuàng)新,而夸克就給了行業(yè)一個好思路,一個超級框連接用戶需要的智能體。

“夸克用戶規(guī)模已經超過2億,再加上阿里自研基礎模型的賦能,是一個非常好的布局”。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競賽中,夸克已率先起跑。而它的下一步,或將重塑整個AI應用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