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預測,今年小米 SU7 絕對會成為市場的爆款。為什么呢?你可以到年底去看這臺 SU7,我敢說,如果小米的產(chǎn)能能跟得上,月銷絕對破 2 萬,甚至可能會破 3 萬。你看這顏值、這造型,如果價格還能有超高性價比的話,那絕對是賣爆的,真的沒得說。
雷軍在營銷方面就是高手。今天他帶著 SU7 亮相武漢大學,為什么是武漢大學呢?因為這里是雷軍的母校,是他夢開始的地方。雷軍去年還是前年,剛剛給武漢大學捐了 10 億。所以當他帶著自己的夢想座駕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時,這又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關注點。

現(xiàn)在,蔚來、特斯拉、小鵬等車企其實真的非常危險,因為小米真的太猛了,雷軍太懂營銷了。他們雖然先跑了這么幾年,但是雷軍一來,立刻把優(yōu)勢追了上來。
而且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新勢力車企大多都沒有什么核心技術,不像比亞迪、華為,有很多自主研發(fā)的技術。比亞迪甚至連電池都是自己研發(fā)的,而且刀片電池真的非常厲害。最近比亞迪宣稱 5 分鐘能充 400 公里,說全球遙遙領先真的都不過分。你能找出一個車企,其充電技術的充電速度比比亞迪更快的嗎?沒有,真的沒有。
但是小米沒有類似比亞迪這么厲害的核心技術,為什么沒有人噴它呢?要知道,這幾年國內(nèi)很多網(wǎng)友對于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包容度是很低的。比如說手機、電腦行業(yè),最典型的聯(lián)想,大家都說它是組裝公司,一直在批評它。為什么到小米這里,大家的包容度就這么高,而且還給了這么多情緒價值呢?

這里面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蜜雪冰城。4 塊錢的檸檬水用了隔夜檸檬,大家為什么不罵,而且還都在為蜜雪冰城站臺呢?這就證明,當一個東西性價比足夠高的時候,市場的包容度是非常強的。你看小米 SU7,20 萬左右,但是給到你的情緒價值是百萬級別保時捷的那種,所以大家很能包容它。如果你這車賣七八十萬,你猜猜市場會有怎樣的反應?包括小米 SU7 Ultra,賣 50 萬,能給 1500 匹馬力,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創(chuàng)不創(chuàng)新先放到一邊,這么好的顏值、這么高的馬力,內(nèi)飾也過得去,各方面質(zhì)量也非常不錯,確實沒什么可挑剔的。
而且還有一點,我非常佩服雷軍,就是他的真誠。國內(nèi)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企業(yè)確實搞了一些創(chuàng)新,但是不要動不動就說 “遙遙領先”。東西確實可能領先一點點,但是老是說 “遙遙領先”,第一次說大家覺得新鮮,第二次說就惡心了,第三次說已經(jīng)審美疲勞了,接著每次都說 “遙遙領先”,真的讓人受不了。比如搞了一個小折疊手機,把大折疊變成小折疊,就說是 “遙遙領先”,這真的讓人難以接受,甚至把股市都搞崩了。
所以雷軍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真誠,而且他跟用戶之間幾乎是零距離的。很多企業(yè)家搞營銷,把自己搞得高高在上,比如某車企負責人,讓用戶覺得和車企距離很遠,讓那些本來不是特別喜歡這個車的人產(chǎn)生反感。但是小米不一樣,大家覺得小米這公司很真誠,而且服務真的做得非常不錯。你出了什么問題,馬上找客服,服務速度非??臁?/p>
從小米的手機到現(xiàn)在的小米汽車,其實雷軍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并不是雷軍不想創(chuàng)新,或者小米不想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需要積累的,技術研發(fā)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華為、比亞迪能有今天,是 20 年甚至 30 年的積累。華為的芯片,從 90 年代就開始搞了。你說小米不想搞芯片嗎?雷軍當然想搞,但是這不是一朝一夕砸錢就能搞出來的,人才得積累,技術也得積累,而且這就像搭積木,是一塊一塊搭上去的。
比亞迪也是 2003 年開始做汽車,而且王傳福一開始就想做新能源汽車,做電動車。所以當比亞迪之前油車做得很不錯的時候,他突然砍掉油車業(yè)務,完全轉型做電動車,哪怕剛開始做電動車走了很多彎路,市場不買單,他依然堅持。所以到了這幾年,才有這么多技術的井噴。我相信有一天小米也會這樣,擁有很多自主研發(fā)的技術。
雷軍知道自己在這個階段需要做什么,就好像華為當年也是靠做貿(mào)易起家的,任正非最早是代理了香港一家公司的交換機起家的。不可能從一開始就走自主研發(fā)的路子,就好像還沒學會走路就想學跑步,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小米、比亞迪、華為,都是代表了中國制造的不同類型的企業(yè),完全沒有必要厚此薄彼。不要因為喜歡小米就去黑比亞迪,也沒必要因為喜歡比亞迪就去黑小米。王傳福跟雷軍之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雷軍做小米之前,曾經(jīng)跑到比亞迪去請教王傳福,王傳福也給了很多自己的經(jīng)驗。
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應該攜手并進,一起發(fā)展。中國汽車要在世界上超越德國汽車、日本汽車、美國汽車,需要一批企業(yè)共同努力,包括蔚來、小鵬、長城、吉利、上汽、一汽、廣汽等等,大家一起協(xié)同發(fā)展,并不是靠某一家企業(yè)。所以大家對中國的車企真的應該更加包容一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