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的食用價值在世界古代史、中古史上不可或缺。羅馬帝國時期,粟作為重要作物貫穿于農業(yè)社會的始終。然而上流社會食之甚少,食用粟與否,甚至作為區(qū)分社會地位高低的一個標志??v觀整個羅馬時代,粟不僅僅作為飼料那么簡單,它在農業(yè)生產、日常烹飪、醫(y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與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價值息息相關。
歐洲中世紀時期,粟是窮人最重要的食物。到了19世紀,西歐的粟逐漸被小麥、馬鈴薯、玉米、黑麥和水稻(尤其是前三者)所取代,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他糧食作物的高產屬性以及粟不是制作面包所必需的原料。即使受到其他作物的排擠,如印度河下游、恒河下游的河谷和三角洲集中栽培稻,但仍有大片土地尤其是貧瘠的土地上種植粟 (粟較強的抗逆性和價格的低廉性,決定粟可以在相對貧瘠的土地、在降雨相對不好的年景取得產量并用于救荒)。

現在,粟在世界糧食作物中所占的份額低于以前,歐洲世界的縮減是比較重要的因素,但粟在西歐地區(qū)依然有小區(qū)域種植,主要作為家畜的飼料;在東歐,粟則一直作為制作面包和發(fā)酵酒的重要原料,大量種植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英語稱粟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中古法語又來自拉丁語milium,所以粟的拉丁學名叫Miilacium,它源自印歐語mele,是“壓碎”“磨碎”的意思,因此由mele衍變?yōu)閙ill(磨),這些都是從原始農業(yè)使用石磨盤脫殼、磨粉中引伸出來的詞匯,也是滋生新詞的根本。由于磨成的粉很細小,無法計數,所以有million(百萬)這樣的詞匯形容數量極多。探析該詞匯的源頭,可見原始農業(yè)種植的粟及其加工用的石磨盤發(fā)生“血緣”的關系,可以將粟的歷史追溯到很久之前,乃至為原始農業(yè)的基礎。
本文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雜志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