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但其家族內(nèi)部,關(guān)系并不融洽,乃至兄弟大打出手,夫妻反目成仇,兒子刀刃其父。家族的撕裂還導(dǎo)致一個19歲的少年飲彈自盡,他就是周建人的二兒子周豐三。

周氏家族的撕裂既與錢財?shù)人资掠嘘P(guān),也與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guān)。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和周建人的原配羽太芳子都是日本人,且是一對親姐妹。她們強悍的個性與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事態(tài)交織,給家族的裂變增添了復(fù)雜性。

魯迅作為這個大家族的家長,在處理家族內(nèi)部關(guān)系上,無疑是失敗的。兄弟三人本住在一起。1919年,周家賣掉紹興老宅,花3千元在北京八道灣11號購置了一套四合院。三兄弟一起移居八道灣,約定誓死不離。

這個大家庭包括魯迅的母親魯瑞,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周作人夫婦和他們的一兒一女,以及周建人夫婦和他們的兩兒一女。

魯迅作為大家長,但因為朱安不識字,一家的財權(quán)都由羽太信子掌控。魯迅和周作人每月的薪水,大部分都要上交給羽太信子,由羽太信子調(diào)配家用,以維持整個家族的運轉(zhuǎn)。

歲月在寧靜中流逝,家族矛盾也在寧靜中醞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兄弟全家福

一:失敗的家長:魯迅為何和周作人大打出手?

魯迅和周作人的關(guān)系惡化之深,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不僅多次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以至于魯迅和周作人的葬禮,雙方家屬都沒有出席。

周建人和兩個兄長的關(guān)系也不諧。和周作人更少來往。

這個大家庭的狗血劇,和所有中國家庭并無不同。家庭初始的核心矛盾,其實就是一個〝錢〞字。

魯迅和周作人每月的薪水加起來有700大洋左右,這在當(dāng)時是一筆巨款。要知道,當(dāng)時富貴人家請一個仆人,月薪也不過兩到三個大洋。魯迅和朱安沒有孩子,但仍把大部分薪水上交給羽太信子。他把兩個弟弟的五個孩子視同已出,非常的疼愛。這段時間,周家三兄弟的關(guān)系無疑是和諧的。

但魯迅以及周建人,都分別和羽太姐妹發(fā)生了矛盾。

首先是羽太信子花錢太無節(jié)制。

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以節(jié)儉為美德。但出身貧寒的羽太信子,突然間掌控那么多錢,就像一個暴發(fā)戶想把自已裝飾成貴族一樣?;ㄥX大手大腳。一下子請了十幾個仆人。孩子一點小病,都要請較貴的日本西醫(yī)。不合意的飯菜和衣物,隨意賞賜給下人。買貨專挑較貴的日本貨。每次出門都坐轎,架勢十足。

魯迅是極節(jié)儉的人,平時也就抽抽煙什么的。羽太信子大手大腳,弄得魯迅有時候還要向朋友借錢。作為家長,免不了教育羽太信子兩句,要羽太信子省著點花。這個時候,羽太信子對大哥還能保持表面的恭敬,消費也有所收斂。但一來二去,不滿的種子已已經(jīng)種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作人夫婦

家庭關(guān)系的真正轉(zhuǎn)折點,是周建人遠赴上海工作。

周建人沒到北京前,在老家紹興任中小學(xué)教員。薪水不高但一家衣食保暖沒問題,兩個哥哥又多有救濟,夫妻生活簡單快樂。

但一到北京這個大都會,周建人失去了工作,羽太芳子則失去了方向。周建人的收入只能靠點零星稿費。羽太芳子過不了這種逼仄的日子,常嘮叨自己的男人無用,在日常上對周建人也越來越冷談。

據(jù)周家朋友的回憶,有次羽太姐妹帶孩子們野游,周建人也跟著去。羽太芳子竟用嫌棄的語氣說,你也去呀?

周建人感到傷了自尊,很是郁悶。

看弟弟過得不舒暢,周作人就托胡適,在上海商務(wù)出版社幫周建人謀了一份編輯工作。周建人多次要求羽太芳子隨他一起到上海生活,但芳子離不開姐姐,更離不開八道灣富裕和舒適的生活,不愿前往。

但八道灣的富裕生活,顯然是魯迅給的。單靠周作人的個人薪水,肯定是不夠。魯迅不滿意羽太芳子對周建人的態(tài)度。他常說,建人賺多少錢,芳子都不一定滿意。

分居上海的周建人,對羽太芳子的態(tài)度也就漸漸冷淡了,加之兄長對羽太姐妹的不滿。周建人漸漸移情別戀,和自己的學(xué)生王蘊如公開同居。在當(dāng)時年代,士大夫有個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周建人并不認為有何不妥。他每月仍會給羽太芳子寄三五十元,但極少回八道灣。

這對羽太芳子顯然是很大的傷害。羽太信子和魯迅的激烈沖突,也大半緣于此。她認為魯迅作為家長,沒有約束周建人在外面找女人,沒有做到〝公正〞,對羽太芳子不公平。

魯迅拒絕在羽太芳子和王蘊如中作出仲裁,拒絕介入周建人的婚姻生活。因為羽太姐妹甚至把自已兄弟,父母,舅舅都從日本帶到北京,加重了周家的經(jīng)濟負擔(dān)。魯迅沒少資助他們。魯迅不滿另一個大家庭寄生在周家,但又不能明說。

羽太信子怒不可竭,開始處處給魯迅臉色,甚至指桑罵槐。一向懼內(nèi)的周作人,對兄長的態(tài)度也開始轉(zhuǎn)變。

1923年7月24日,周作人正式和魯迅決裂。他給魯迅寫了一封便箋,不再稱呼其為兄長,而是直呼〝魯迅先生〞,謂〝薔薇的夢是虛幻的,現(xiàn)在所見才是真的人生〞,要求魯迅以后〝沒別的事,別再到我的院子里來。〞

許多年來,史學(xué)家一直想弄清楚周作人和魯迅決裂的原因和細節(jié),卻一直云里霧里。據(jù)周家熟人章廷謙回憶,羽太信子說魯迅調(diào)戲她,并在他們夫妻臥室〝聽窗〞,偷聽周作人夫婦情話,偷看羽太信子洗澡。

這種指責(zé)先不管真假,但確實惡毒。盡管魯迅和朱安過著無愛的夫妻生活,但不至于淪落到調(diào)戲弟媳的地步。至于〝聽窗〞,周作人夫婦臥室的窗戶前都種滿花草,這種指責(zé)顯然不真實。

但無風(fēng)不起浪,外人又怎能窺探到他人的家事呢?8月2日,魯迅收拾行囊,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離開了八道灣周家大院,另覓新居。很久以后,魯迅回八道灣取自己的舊書,周作人夫婦立即沖上前去,對魯迅大聲責(zé)罵,雙方大打出手。

據(jù)周家的好友許壽裳回憶:首先是信子拿起書遠遠擲向魯迅,周作人拿起香爐向魯迅身上砸。魯迅于是抱起一個陶瓷枕頭進行還擊。

曲盡人散,魯迅和周作人兩家,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不久,周建人也和周作人發(fā)生激烈沖突。八道灣就剩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的前妻及孩子。

羽太信子成了八道灣的主人。

二:名門〝孤兒〞,周豐三緣何飲彈自盡?

周作人的兒子叫周豐一。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周豐二,小兒子叫周豐三。

自從周作人遠赴上海另組家庭后,就極少回八道灣,但每月仍會給羽太芳子寄錢,盡量避免和羽太芳子見面。但母親魯瑞的八十大壽卻是必須參加的。就這樣,在八道灣周家大院,周建人同羽太芳子及她的兩個兒子,發(fā)生了激烈沖突。

這次沖突發(fā)生在1936年,魯迅剛剛?cè)ナ?。為了撫慰魯瑞的哀傷,周作人把別居的老母親接到八道灣拜壽。周建人和王蘊如從上海趕赴北京。為了避免沖突,他事先把王蘊如安排在朋友家,只身前往八道灣。在這里,羽太芳子和她的兩個兒子爆發(fā)了。

據(jù)知情人回憶,年輕氣盛的周豐二拿起一把軍刀沖出臥室,向父親周建人刺去,幸虧被周邊人快速拉開。之后羽太芳子開始了撕心裂肺的哭鬧,周豐三抱住媽媽,也厲聲斥責(zé)父親。

接著,周豐二一邊攔住父親,一邊給日本大使館打電話,要求日本憲兵來捉周建人。接電話的人因為醉酒,沒有理會。

日本人會不會扣押周建人?確有可能。他們后來就關(guān)了魯迅遺孀許廣平很長時間,后由內(nèi)山完造保釋出獄。控制文化名人既可增加號召力,又可作為對中國人洗腦的利器。盡管1936年日軍并未深入平津,但羽太姐妹同日本使館互動密切,甚至把八道灣周宅的牌子,改名為〝羽太寓〞。

從羽太芳子的角度,周建人違反〝婚姻法〞,請日本大使館為我做主,也似乎并無不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建人、王蘊如和女兒

周豐二挾洋自重,刀刃其父。當(dāng)時日本己占領(lǐng)東北,從周建人角度,有個日本人老婆受知識界鄙夷。國恨家怨,周建人決定和羽太芳子及兩個兒子一刀兩斷,不再給他們寄一分錢,于是羽太芳子和兩個兒子,唯一的依靠只有周作人了。

周作人負擔(dān)之重,當(dāng)時羽太信子的母親,兄弟,舅舅都在北京,加上自己的兩個孩子,羽太芳子一家三口(周建人大女兒在上海),還有位于北京的母親,全靠周作人一人的工資養(yǎng)活。

建國后周作人曾給周總理寫長信解釋,說他并非誠心作漢奸,實屬〝家累〞,一家〝十四口人〞都要他養(yǎng),無法去家南下。不否定這是原因之一。

1937年日本拿下平津后,邀請周作人出來做官。周作人閉門不出,保持了氣節(jié)。但當(dāng)時北京的大學(xué)都已南迀,失去教職的周作人,收入大幅縮水,養(yǎng)活一大家子愈發(fā)困難,只能靠微薄的稿費支撐。這時候,又發(fā)生了一次針對周作人的暗殺。一個訪客向周作人當(dāng)胸一槍,所幸子彈射到周作人的銅紐扣上。但亂槍打死了周宅胡同口的一個路人。

死里逃生的周作人認定是日本人暗殺他,驚恐之中他只得答應(yīng)了日本的要求,出任偽職。這次暗殺徹底改變了周作人的一生。

日本人并不承認他們暗殺周作人。至于是誰在暗殺周作人?真相撲朔迷離??箲?zhàn)結(jié)束后有人披露,暗殺周作人的實際上是一抗日愛國組織。因為周作人妻子是日本人,又和日軍眉來眼去,所以招致忌恨。

對于周作人來說,既然離不開八道灣,又身處危險中,那就老老實實出任偽職吧。一則可以得到日本的保護,二則收入會大幅增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作人訪問日本

周建人的小兒子周豐三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一則父親不認他,他靠伯父周作人撫養(yǎng)大。伯父待他視同己出,給了他全部的愛,讓他受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日軍侵華,作為漢奸的侄子,又擁有一半日本血統(tǒng),當(dāng)時在輔仁大學(xué)讀書的周豐三,成了同學(xué)暗中排擠的對象。

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出身名門,但大伯父死了,二伯父是漢奸,父親不要他。他既不是日本人,又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中國人,撕裂的身份,讓他小小年齡,就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隨著日軍深入中國腹地,周作人這個漢奸,也做得越來越得心應(yīng)手了。他甚至專程到日本參拜了靖國神社,看望了日本傷兵。他成了華北偽文人中的精神領(lǐng)袖,兼任數(shù)十個偽職,可謂風(fēng)光無限。他的太太羽太信子,也越來越跋扈了。言必稱日本高級,中國低級等。

隨著日本愈來愈深入中國,身處華南的周建人積極加入抗戰(zhàn)組織,他同八道灣的周家事實已處于敵對關(guān)系。由于大量地下抗戰(zhàn)組織深入平津地區(qū),不僅周作人每天提心吊膽,周豐三也日益不自安,既擔(dān)心伯父的安全,又對中日的互相殘殺感到傷心憂慮。這個19歲的輔仁大學(xué)高材生,終于沒戰(zhàn)勝自己的抑郁癥。

1941年3月,周豐三從周作人的一個警衛(wèi)那里要了一把手槍,當(dāng)著周作人的面,他眼含熱淚,欲言又止。突然他把手槍對準自已太陽穴,扣動扳機。

周作人猛地癱倒在地,八道灣周宅哭聲一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上法庭的周作人

三:結(jié)語

周家三兄弟,文化上的成就之大,有點像唐宋八大家里的蘇門三杰,即蘇軾、蘇洵和蘇轍。但蘇門三杰相愛相攜,周家三兄弟則互相纏斗,無論如何,這是周家的悲劇。

49年后,魯迅所受的尊榮,真的高的不能再高了。周建人也跟著沾光,風(fēng)光無限。

只有周作人,一生背負著漢奸的烙印。

但拋開愛國因素,僅從傳統(tǒng)的做人上,周作人似乎又是三兄弟中最好的。只有他沒有拋棄結(jié)發(fā)妻子,而且把弟弟周建人的兩個兒子也撫養(yǎng)成人。至于妻子娘家的老老小小,也都由他工資供養(yǎng)和照顧。

當(dāng)時魯瑞和朱安都住在北京。魯瑞死后,周作人甚至承擔(dān)了供養(yǎng)寡嫂朱安的擔(dān)子,當(dāng)時朱安還帶著一個仆人。如此,周作人的義氣和擔(dān)當(dāng),簡直算兄弟中的楷模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

但一旦拔高到國事,周作人必十惡不赦。而周建人同周作人及日裔妻子的決裂,甚至于算民族英雄的行為了。所以建國后的周建人風(fēng)光無限,甚至做到了副國級。周作人則頂著漢奸的罵名,在一片罵聲中去世。

周作人死后,周建人和周海嬰(魯迅之子)都沒出席他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