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林芝見到了樹齡足足有三千多歲的“世界柏樹王”——西藏林芝柏園的巨柏。就在林芝八一鎮(zhèn)東南方8公里處的巴結(jié)村。那里本是一處山坳,因自然生長的古老的柏樹遍布而聞名。
走進巴結(jié)村遠遠地,就看見一棵棵的粗壯樹干遍布山坡。尤其顯眼處的柏樹王,令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十幾個人合抱都抱不過來。它那凸出地面的盤根錯節(jié)的發(fā)達根系,扭成一條一條的麻花股。這種古木是林芝獨有的樹,叫作林芝巨柏,也稱雅魯藏布柏木,十分珍貴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在世界柏樹王的周遭,柏樹分布的自然景觀形成了具有觀賞性的園林。每走兩步都能看見茂密參天的大樹。游覽園林的過程也是沿著山坡不斷攀登的過程,涼風習習中,人順著木棧道蜿蜒向上,觸手可及一棵棵古木的樹干。山坡上的參天古柏平均樹高有30米,平均直徑超過100厘米,這些巨柏歷經(jīng)歲月洗禮,挺過風霜侵襲,動輒二千多歲,年齡最小的也都有幾百歲。
傳說,林芝巨柏是苯教開山祖師辛饒米保且的生命樹。因此,這片巨柏林被當?shù)氐牟刈迦嗣褚暈槭サ兀⑹艿教貏e的尊重和保護。當時為了修建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奴隸們曾源源不斷地運送木材,但當他們完成任務后,卻發(fā)現(xiàn)被拋棄的木材,原地生根發(fā)芽,形成了今天的巨柏。傳說來自民間的口口相傳,是藏族人民敬畏自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記憶。
這些挺拔的巨柏古木扎根于青蒼的天空下,荒蕪的草地做它的點綴,四面環(huán)繞的青山是它的背景板。最具權(quán)威的柏樹王,有3200歲之久,樹高50米,胸徑14.8米,曾經(jīng)有人做過試驗,需十幾個成年人合圍才能抱住它。為了保護這棵世界柏樹之王,工作人員用白色的石墻圍住它。樹干上每一條紋路都彰顯著它經(jīng)歷的滄桑歲月。站在柏樹蔭下,抬頭看它的枝繁葉茂,入眼就是望不見邊的綠意,只有幾縷頑強的陽光順著樹葉的縫隙打到地上,照在人身上。三千多年的風吹雨打,三千多次日升日落,巨柏只是默默扎根土地,充實自己,穩(wěn)固自己,不為外界所擾,它終長成了如今挺拔蒼勁的模樣。
山是有斜度的山,看到或多或少的樹木起初都是垂直于斜坡生長,長著長著就追尋著陽光和雨露,扳正了身板,再也沒有重心不穩(wěn)而落倒的危險了。但也有個別樹木,沒能借助自己的力量穩(wěn)住身體,于是往往會有一到三個木板支撐住樹木。
都說小樹的生長就像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生病或陷入自我懷疑,我們體內(nèi)的免疫力可以讓我們抵抗外界的細菌病毒,最終能扳正身體,恢復健康。也有免疫力差的孩子,或求助家人朋友,或求助醫(yī)生護士,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與外界的力量互不可缺。就像被木板支撐的小樹,有了外界的加持,加上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又怎么不會向上生長,最終恢復健康。
越往里越能看見各種彩帶,纏繞在樹枝上,連接起一棵又一棵樹,架起一座座“彩虹橋”。
藏族的朋友說,在樹上掛不同顏色的哈達代表了不同的祝愿。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者考試升職等重要事情都可以在樹上掛白色的哈達,以求平安通過。
不同的哈達也有不同的含義。白色哈達多代表對親朋好友的祝福;藍色哈達常用來祭奠神靈;紅色哈達則多用于婚慶節(jié)日,也寓意著身體健康有活力;黃色哈達可用來祈求豐收或表達感激之情;綠色哈達象征著新生和希望,多用于新生兒的誕生;黑色哈達也常用于悼念儀式,表示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思。不同的哈達,代表了不同的祈福和祝愿。它是一種儀式,是連接人們感情的紐帶,更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祝愿的體現(xiàn)。
而現(xiàn)在這個“彩虹旗”又有不同的意思,這些彩色布條叫經(jīng)幡。藏語音譯叫“隆達”,又稱“風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俗,也是獨特的風景。彩旗的顏色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同時融入了中華民族古老的五行說,也代表了金、木、水、火、土。
據(jù)傳經(jīng)幡源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儀式。經(jīng)幡上多印有經(jīng)文咒語、佛像神馬等圖案,懸掛經(jīng)幡是千百年來流傳于藏民族地區(qū)的一種宗教習俗。風每吹動一次經(jīng)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jīng)文誦讀了一遍。懸掛經(jīng)幡的人會受到好運庇護,也有這樣的說法:哪里掛有經(jīng)幡,哪里就有善良和吉祥。
我學著身邊的藏族朋友,在彩旗下拜了拜眼前的千年老者——林芝巨柏。三千年的風雨,三千年的季節(jié)輪轉(zhuǎn),它們是這樣無聲地堅固著這片土地,不只是現(xiàn)在,還有未來。對頑強生命的震撼,對大自然的敬畏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眼前的古木行了一個禮。這不只是一個千年的樹,更是精神文明的代表,是“活的文物”。
同行的藏族朋友說,這附近有一個神山叫“比日神山”。是西藏唯一的一座以自然資源為主題的動植物活體標本博物館,也是游客了解西藏珍稀動植物的最佳場所,它好像一本林芝的百科全書。尤其三月末桃花開的季節(jié),鳥語伴著花香,步入山間即有撲面的植物清香。
與朋友定好了接下來相約的比日神山的地點,我們就告別了林芝巨柏。但我的思緒仿佛還停留在園里。想著柏樹王樹干上歷經(jīng)風雨的古樸紋路,想著那三千年的歷史。
(備注:本文首發(fā)于《流火》2024年四期)

作者簡介
唐鳳喆,女,鞍山市散文學會會員,西藏農(nóng)牧大學學生。曾獲蘇州閱讀節(jié)一等獎,獲得國家級好讀書一等獎學金,西藏自治區(qū)團體朗誦優(yōu)秀獎等獎項。作品見于《佛山文藝》《民心》《流火》《燕都晨報》《松原日報》《鋼都周報》等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