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和寧波市奉化區(qū)交界地帶,新昌縣沙溪鎮(zhèn)剡界嶺村中,有一條特別的小街,當?shù)厝朔Q:中英街。
這個名稱有什么來歷?穎之一探究竟。

導(dǎo)航剡界嶺村,走甬金高速在沙溪下高速后即可到達,也可以從溪口鎮(zhèn)走江拔線公路,沿剡溪九曲而至,美麗的風景線。
剡界嶺村所在的山嶺,是寧波市和紹興市的分界線,溪水一邊流往紹興新昌方向,一邊流向?qū)幉?a class="keyword-search" >奉化境內(nèi),是奉化剡溪和新昌沙溪的發(fā)源地。
新昌縣在五代之前隸屬剡縣管轄,山嶺故名剡界嶺,嶺下之村故名剡界嶺村。

1959年之前,剡界嶺村分屬紹興新昌和寧波奉化兩地管轄,村中有一條石子鋪成的路,就是兩地的分界線,也是兩地往來的交通要道。
以路為界,一邊隸屬新昌縣第一區(qū)剡界嶺鄉(xiāng),另一邊隸屬奉化縣第三區(qū)萬鄉(xiāng)嶺鄉(xiāng),形成了一個村莊分屬兩市兩縣管轄的格局。

有一處民房的墻上,至今還保存著一塊那個年代的門牌:奉化縣第三區(qū)萬鄉(xiāng)嶺鄉(xiāng)剡界嶺大路第11號,這也是剡界嶺村分屬兩市兩縣管轄的實物見證。

1959年區(qū)劃調(diào)整,剡界嶺全部劃屬新昌縣管轄,從此結(jié)束了一個村莊分屬兩市兩縣管轄的格局。
村民為了紀念一路隔兩市的歷史,因此給那條小路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中英街”。

“中英街”之名,取自于中國歷史上永存史書的中英街。
公元1898年6月9日,清政府在大英帝國的武力逼迫下,李鴻章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guī)定將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由此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cè)為華界沙頭角,西側(cè)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如今仍是深圳和香港的分界線,也是旅游打卡地。

同一個村莊分屬兩市兩縣管轄的狀況,穎之還見過臺州市天臺縣石梁鎮(zhèn)大同五村的下深坑自然村,張姓和邱姓村民沿深坑溪而居,形成了兩個小聚落,邱姓聚落原屬天臺縣管轄,張姓聚落原屬寧??h管轄。
1952年10月,寧海縣脫離臺州,劃屬寧波管轄后,形成了同一個村莊分屬寧波和臺州兩市管轄的格局。
1958年,張姓聚落從寧??h劃屬天臺縣管轄,終于結(jié)束了一個村莊分屬兩市兩縣管轄的歷史。

剡界嶺村的中英街,兩側(cè)泥墻瓦房,小巷子幽長,漫步其間,依稀重回鄉(xiāng)村熱鬧時光。

從中英街過渡母橋,有一棟老宅,是張家瑞故居,也是游訪剡界嶺的打卡地。

張家瑞是蔣介石在鳳麓學堂讀書期間的老師,因此后來步入仕途,是黃埔軍?;I建元老,抗爭爆發(fā)后,張家瑞脫離了國民黨的政治圈,內(nèi)戰(zhàn)期間為解放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1957年,張家瑞病故于上海。

張家瑞之子張紀云,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后來擔任蔣介石侍從秘書,因不滿內(nèi)戰(zhàn),從南昌前往九江白雀寺,剃發(fā)為僧,皈依佛門,1964年病故。
張紀云次子張式安,1949年4月入臺,后入讀臺灣鳳山軍校第一期,按黃埔軍校排序為第24期。
張家瑞一家三代黃埔人,被譽為“黃埔世家”,其故居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發(fā)源于剡界嶺的奉化剡溪之水,流入寧波市奉化區(qū)溪口鎮(zhèn)境內(nèi),形成了六詔、蹕駐、臼坑、三石、茅渚、班溪、公棠、沙堤、溪口九曲風光,稱為“剡溪九曲”,美麗的風景線。

發(fā)源于剡界嶺的沙溪之水,下游黃澤江,匯入嵊州剡溪,沿線也形成了剡溪九曲風光,長樂、艇湖、禹溪、仙巖、西鮑、姚岙、嶀浦、沈家、三界,也是美麗的風景線,歷代文人墨客游訪吟詠不絕,被譽為“唐詩之路”。

剡界嶺兩邊之水分別匯入了兩條不同的剡溪,方向南轅北轍,都有剡溪九曲勝景,這是中國地理上的一個奇特現(xiàn)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