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為了讓一個陷入困境的城市重獲新生,他安眠藥吃了一瓶又一瓶,人變得干瘦,簡直老了二十歲:“我對升官發(fā)財不癡迷,我只想做些事情!”
1993年,36歲的耿彥波出任靈石縣縣長,剛到任,他就敏銳地察覺到縣里發(fā)展的困境。
靈石的礦產(chǎn)已經(jīng)開發(fā)的所剩無幾,支撐不了多久。
這意味著,靈石必須轉(zhuǎn)型,才能度過礦產(chǎn)枯竭之后的日子。
可是,轉(zhuǎn)型的機會究竟在哪里?
耿彥波思索良久,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王家大院。
他宣布,要斥資5000萬,重修王家大院。
消息一出,罵聲不絕于耳,因為王家大院在當?shù)乩习傩昭劾?,是不值錢的老古董,修來做什么呢?
但耿彥波硬著頭皮,把這個項目堅持了下去。
1996年,第七屆中國民居藝術(shù)會議在太原召開。
耿彥波特意邀請與會專家,去修繕好的王家大院瞧一瞧。
專家們這一瞧,贊不絕口,第二天王家大院上了新聞,四面八方的游客,一下子涌進了靈石這個曾經(jīng)冷清的小城。
靈石縣的經(jīng)濟頓時實現(xiàn)了飛躍,賺回來的錢,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修繕王家大院的成本,人們這才理解耿彥波的良苦用心。
2008年,耿彥波成為大同市市長,迎接他的是一個陷入困境的城市。
大同和靈石一樣,是一個依靠礦產(chǎn)資源生存的地方,也同樣的,吃完老本之后,整個城市走進了發(fā)展的死胡同。
同時,大同遍地都是違章建筑,大量的居民擠在棚戶區(qū),生活質(zhì)量極為糟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幾乎是白紙一張。
當時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同沒有重獲新生的希望,但耿彥波卻有了主意。
因為他看到了,大同的財富,不僅僅是煤礦。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到處都是古建筑,而且保存的很完好。
一個王家大院就能夠救活靈石,這么多的古建筑資源,救活大同,當然不話下。
所以耿彥波又宣布,大同也要進行一次“大手術(shù)”,老舊的房屋推倒,舊城區(qū)的居民要遷出,殘損的古建筑重新修復。
另外,城市綠化等基礎城建,都必須安排到位。
毫無疑問,這是個巨大的工程,投入驚人。
為了讓這份工程盡善盡美,耿彥波幾乎成了一個扎根工地的“包工頭”,一磚一瓦都恨不得親自過目,開發(fā)商只要有一點糊弄,就立刻換人。
這樣殫精竭慮,對身體損害很大。
工程進到后期,耿彥波的神經(jīng)越來越緊繃,安眠藥吃了一瓶又一瓶,人變得干瘦,簡直老了二十歲。
妻子心疼的直掉眼淚,每每勸他多休息一會兒,可耿彥波前腳答應,后腳工地一有什么事,他就又坐不住了。
以至于他每天都是凌晨出門,累了,在車里瞇上一會兒,醒來又接著奔波。
外界的批評也從沒斷過,說他想貪錢,說他吹毛求疵,說他做無用功……
但耿彥波卻絕不動搖,用自己的堅持,讓大同迎來了新生。
耿彥波當年遭受質(zhì)疑時,曾說過:“我對升官發(fā)財不癡迷,我只想做些事情!”
而如今,他的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話。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耿彥波:獲“特殊貢獻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