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在榻上策中早就說的很明白了。

  •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他這里強調的是“鼎足”,而非南北對峙,早在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預設了第三方勢力來牽制曹操,只不過這個第三方勢力隨著時間的變遷,最后落到了劉備身上。

曹操的強大,蜀漢跟東吳都有著清醒的認知。

吳蜀兩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想要抗衡曹操還需要抱團取暖。

周瑜率領呂蒙等人拿下南郡之后,東吳的邊境線直面曹操的威脅,可想而知壓力有多么巨大。而劉備則躲在東吳的大后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備需要生存空間,孫權需要縱深和時間。

這就很有意思了,借還是不借?

如果不借,曹魏南下的時候,東吳會首當其沖,需要劉備出兵援助的時候,不管從哪里出發(fā),都需要跨過東吳的防區(qū),這可是兵家大忌,誰也不想借虢伐虞的故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而且東吳還需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防備曹操與劉備,劉備為了生存是否會放棄前嫌跟曹操合作,也未可知。

其次,劉備可以在東吳的羽翼下,猥瑣發(fā)育,不需要顧忌曹操的威脅。只不過荊州南部四郡多為丘陵山地,經(jīng)濟落后且人口稀少,難以支撐劉備 “興復漢室” 的野心,最終還需要尋找突破口。

最后,劉備往南沒有發(fā)展的地方,想要擴張就必須從東吳控制的區(qū)域尋找北伐的出路或者西進入蜀,可是如果沒有南郡做依托,西進入蜀的路程又太過曲折和遙遠。這就可能導致劉備會優(yōu)先選擇跟東吳一戰(zhàn),以便獲得一條通道!

如果借給劉備南郡的話,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而且劉備作為曹操的頭號敵人,東吳深知他的價值,他的出現(xiàn)可以讓東吳的壓力得到緩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不過,事態(tài)的發(fā)展是魯肅沒有想到的,劉備拒不歸還。

魯肅與關羽單刀赴會的時候。

據(jù)《三國志·魯肅傳》裴松之引注《吳書》記載:

  • 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獲濟?

這是魯肅對關羽以及蜀漢最后善意的提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在這之前,他跟呂蒙有一次會面,在那一次會面中呂蒙為魯肅提出了五條計策,史書中沒有記載這五條計策的具體內容,不過從魯肅“越席”,“拊其背”說:

  • “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li>

可知呂蒙所提出的計策是多么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且魯肅也是很贊同的。

從后來呂蒙接任魯肅之職后,奪取荊州的方法很可能就是那五條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