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讓人挺有感觸的。

發(fā)帖的朋友說,剛上班那會兒,雖然掙得不多,但每天過得還算輕松。工作是不少,可也沒覺得有多累,更沒覺得上班是件痛苦的事。

但現在呢,上班累得要命,連想夢想的力氣都沒有了,真的挺痛苦的。

累得連和朋友聊聊天都成了奢望。

現在,很多人好像在工作中煎熬,手機成了釋放痛苦的端口,咖啡成了提神神器,煙也成了離不開的伴兒。

“累”,這個詞好像已經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標簽了。

生活過得亂糟糟的,好像已經不記得什么是輕松自在的滋味了。

上班也不再是以前那種單純的干活兒了,它變成了一場和時間賽跑、和壓力斗爭,還得不斷尋找自我價值的“大戰(zhàn)”。

以前,大家都想著要在城市里站穩(wěn)腳跟,因為覺得那里是實現夢想的好地方,是成功人士的搖籃。

哪怕每天吸著汽車尾氣,吃著便宜快餐,也要拼了命地在這座沒什么人情味的城市里扎根。

但現在,大家開始琢磨著老家的地還能不能種,想著是不是能回老家種地養(yǎng)雞算了。

城市生活讓人太累了,回老家反而成了逃離城市這個“牢籠”的唯一希望。你說,好不好笑?

說起來,我覺得有兩個關鍵原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個就是選擇太少了。

有網友就說過,以前沒手機、沒微信的時候,工作是怎么干的呀?

現在,離了微信,工作就沒法干了,感覺離了它就寸步難行。

以前公司業(yè)務紅火,年底獎金、年會禮品、節(jié)日福利啥都有,考核就是看業(yè)績,別的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現在,大環(huán)境不好,各行各業(yè)都不景氣。

各種奇怪的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多得要命,可結果呢,啥用也沒有。

錢沒掙到多少,事兒卻越來越多,還得兼顧一堆雜七雜八的業(yè)務。

一個人得當三個人用,既要追求效益,又得死摳成本。

會議一個接一個,加班加到吐,事兒永遠做不完。

就算你把事兒都做完了,業(yè)績還是穩(wěn)如老狗,一動不動。

每天還得寫各種報告,月報、周報、日報,還得做PPT,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到點兒就得發(fā)。

打一份工,微信里得加好幾十個群,群里比朋友圈還熱鬧,消息響個不停,跟進了傳銷組織似的。

關鍵是,就這種工作,還有一大堆人搶著要。

為啥會這樣?因為沒得選!沒工作就沒收入,沒收入就得喝西北風。

現在大家都在卷,可卷的路上全是坑。

就像有個作家說的:“生活中80%的痛苦都來源于上班,但如果不上班,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于沒錢?!?/p>

所以,網上吐槽的人一堆,可現實里還是得乖乖地低頭干活。

第二個就是光鮮背后的空虛。

很多人上班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他們干的工作和自己的價值觀根本不匹配。

很多人都是被迫干著自己不喜歡、沒激情,甚至和道德觀都相違背的工作。

這就好比讓一個素食主義者去屠宰場上班,那每一天都是身心的煎熬。

這種內心的沖突和不協(xié)調,讓上班變成了精神上的折磨,而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有研究表明,個人和公司的價值觀匹配程度對工作表現影響很大。

如果你的價值觀和工作環(huán)境合不來,那你可能就會在職場上迷失方向,感到不滿。

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做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那這份工作再光鮮亮麗,對你來說也沒意義。

說實話,人生本來就沒什么絕對的意義。

工作變成了現代版的“煉獄”,明明受盡了折磨,卻還得假裝自己很享受。

就像油門踩到底了,剎車卻失靈了,只能一路狂奔,直到把自己累垮。

卻忘了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條路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

別害怕你的生活會結束,應該害怕的是你的生活從來都沒真正開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