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30日,蘇聯(lián)西北的新地島上空,一朵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的蘑菇云騰空而起,爆炸的火球直徑4.6公里,連1000公里外的芬蘭人都能感受到震動——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核試驗,代號“沙皇炸彈”。

這枚重27噸、威力相當于3800枚廣島原子彈的氫彈,至今仍讓美國后背發(fā)涼,而全球僅存的最后一枚,正躺在俄羅斯的博物館里,成為冷戰(zhàn)最震撼的“遺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冷戰(zhàn)“面子工程”:赫魯曉夫的“核彈之王”

上世紀60年代,美蘇核競賽進入白熱化。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一拍桌子:“美國有的我們得有,美國沒有的更得有!”于是,蘇聯(lián)科學家接到任務——造一枚“能讓地球抖三抖”的氫彈,設計當量1億噸TNT,相當于6666顆廣島原子彈。

但科學家們慌了:這威力足夠把新地島炸沉,還可能引發(fā)全球氣候災難!最終,當量被砍半至5000萬噸,但即便如此,它仍是“小男孩”原子彈的3800倍。

為了運送這個“巨無霸”,蘇聯(lián)拆了圖-95轟炸機的油箱,硬塞進去,還給它配了個800公斤的降落傘,生怕它掉太快連飛機一起炸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試爆現場:地球“被打了一拳”

試爆當天,蘑菇云沖上64公里高空(民航飛機最高才飛12公里),火球直徑比引爆高度還長,沖擊波繞著地球跑了三圈,亞歐大陸直接被“推”偏了9毫米。4000公里外的美國阿拉斯加,雷達黑屏20小時,甚至記錄到5級地震;芬蘭的窗戶玻璃碎了一地,挪威人以為世界末日來了。

蘇聯(lián)工程師回憶:“爆炸后一小時,我們才恢復通訊,所有人都嚇傻了——這還只是半顆的威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戰(zhàn)?不如說是“核恐嚇”

雖然沙皇氫彈威力逆天,但它更像“面子工程”。27噸的重量,連改裝后的圖-95也只能飛單程。

一顆就能抹平整個東京灣,但現代戰(zhàn)爭只需精準打擊軍事目標,顯然用分導式核彈頭更劃算;

若真投在美國,核輻射塵埃會隨風飄回蘇聯(lián),堪稱“同歸于盡神器”。

就連蘇聯(lián)自己也承認,沙皇氫彈并不實用,只適合威懾。而試爆后,美國瘋狂追加核彈產量,雙方核彈總數一度超過4萬枚,足夠把地球炸回石器時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的陰影:至今不敢輕舉妄動

沙皇氫彈雖未實戰(zhàn),卻讓美國恐懼。冷戰(zhàn)期間,美國忌憚蘇聯(lián)的核威懾,連挑釁都小心翼翼;如今,僅存的一枚沙皇氫彈雖已退役,但俄羅斯仍擁有全球最大的核武庫。其威力足以摧毀美國本土十多次。

然而,也是這種恐怖的威力,維持了脆弱的“核平衡”。核武器的終極意義,或許不是毀滅,而是讓瘋子們學會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