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遠,好吃,好飽。
——今天的編輯 門牙
去這家餐館之前,對新川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
印象中的新川,大都來自各方拼湊的刻板標簽。說它有點像那二年辰的三色路,遠,且方圓幾里地找不到一家好吃的。
所以一聽說那兒有一家地道好味,還是爛偏偏,我便想去探個究竟。于是我搭上地鐵,約上我愛吃的朋友@Ceci :龍燈山見。
真正到了龍燈山,我才切身感受到那種天遠地遠。午間12點,陽光耀眼。

整個地鐵站安靜得,掉根針都聽得清清楚楚。一出地鐵,左邊是新川標志性的寫字樓,右邊,便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油菜花田。
從地鐵站走過去,差不多要走10分鐘。我們一路導航,一路上都在相互問:是這兒嗎?是這個缺缺進去嗎?前頭……還有路?。?/strong>


鉆進油菜花田,走過一截土路,經(jīng)過一個廢舊的公用廁所,一處荒廢的工廠,終于到了。

其實差點走過。如果一直認到字找的話,是很難找到的。走攏聞見炒菜香,才算見到真章。
我給@Ceci 說:“你看,哪個來這兒找得到嘛,它招牌那個顏色都要掉得來看不到了?!?/p>
面前,一棟居民樓上,赫然立起四個紅字:飯店,茶樓。紅字之下,有一排褪色到5.3視力的人都會以為自己失明的小字:鑫悅來飯店。
所謂飯店,其實就是利用舊樓一樓延伸出來的一小塊空地,搭起的篷篷。備菜、炒菜、傳菜、吃飯、廁所……都在這兒。

你要不想這么野,要有點兒室內(nèi)的環(huán)境,那就一樓請進,帶轉盤的圓桌隨便坐。
彼時,外面幾桌客人都已吃得差不多。老板兒一家忙到埋頭炒菜,沒有一個人前來招呼。你要安心吃,就自己找位子坐。

見我們坐定,一個大姐不慌不忙來安客。我問她咋點菜,是掃碼還是有菜單?她一邊收拾桌子,一邊喊我不慌,她曉得拿來。
剛坐下,我們便被挨到兩桌的陣陣菜香雙面夾擊。仔細聞了聞,是一股水煮調(diào)料和紅油拌菜的味道。
大姐遞來的菜單,正式揭秘了這家館子的兩大頭部:一是麻辣魚,二一個是涼拌雞。


麻辣魚是花鰱,按斤賣,上桌就是一盆。
為了能多吃幾個不同的菜,我們選擇了紅油土雞,加了一個酸椒兔,一個小白菜豆腐湯。再來一只臘味鵪鶉香香嘴兒,足夠了。
沒有環(huán)境,沒有服務,老板兒一家,一人要花成三半用,自然也很難給出一張笑臉。
點菜之后,我和@Ceci 安靜如雞地等待。其間經(jīng)歷了大桌到小桌的移形換位,怕大姐端錯跟她示意,沒想到大姐人歪嘴嚼:曉得,認得到。不可能你們調(diào)個方向我就認不到了。

雖是臘味,但這鵪鶉是熱過之后宰成四小塊的,用筷子捻起就能吃。蘸點兒盤邊的海椒面兒,這鵪鶉入口就是一個嫩氣化渣。
用四川人對腌臘制品的標準好評就是:不咸不淡。這鵪鶉你也無法把它夸上天,但是一吃便知,它不是陳貨。
對于這種忙得啥子都顧不上的館子來說,能給你熱了加點兒海椒面兒端上桌,真真兒是體現(xiàn)了老板兒對于風味嚴格的個人審美。

吃到腿腿兒那一截,微微爆汁。甚至讓我聯(lián)想到了幾年前吃過的烤乳鴿,當時那個老廣朋友教我,一只合格的烤乳鴿,你掰開它的翅膀的時候,是有豐沛的汁水的。
這只臘味鵪鶉,不輸。
紅油土雞還沒擱上桌就能聞見熟油海椒和花生米的香味。雞是拌勻和好的,蔥和花生是現(xiàn)撒的。

紅油不媚不搶,只是淺淺地在一汪醬汁邊緣圍了一圈,像是一種預告,一種加冕。
四川人妙手之下的紅油拌雞,是那種想把雞吃完,湯湯都要用來拌飯的好吃。
每一分得到“少許”指令的調(diào)料,在這小小一盤中和平團聚,不油不悶。搭配眼前這油菜花田的背景,晃眼竟有些野趣。
“它一吃就是那種土雞。一點都不綿,一嚼一個香。嘶,好辣。”@Ceci 一邊贊美,一邊筷子不停。

我說這個雞肉給牙齒的回應非常積極,每一次咀嚼都聽得到響,但是我并沒有嚼不動,反而很化渣。
化渣的時候,連同雞肉上附著的調(diào)料一起深入味蕾……它這個熟油海椒,后勁大——
“飯喃?老板兒,打兩碗飯!”
湯比兔子先來。是小白菜豆腐湯。以往我們在外頭的館子吃,老板兒總是希望我們點帶肉的湯,遇到素菜湯,都是湯寬菜少,撈一撈地,像在大海里頭淘拖帕。
這家的白菜豆腐湯平平無奇,不過分量感人。


豆腐就是來自鄉(xiāng)間的老豆腐,所有氣孔縫隙都乖乖聽話,吸附到了白菜湯最樸實的精華。小白菜雖不起眼,卻是肉菜最忠實的清口好伴侶。一缽吃下來,幾乎沒得丟頭。
一碗素菜湯過度之后,酸椒兔終于登場,半個小時的等待時間,可見老板兒在爐灶前費了些功夫。
兔有雙椒,青椒和小米椒。雙椒并不酸,所以我猜,菜單上的“酸椒”應該是想突出掩藏在雙椒之下的一絲泡菜酸。

泡菜味道老練,厚積薄發(fā),絲絲入扣地融進汁水,如出征掛帥一般,灑脫又穩(wěn)固地掛在每一坨兔肉丁上。
兔肉新不新鮮一口就吃得出來,表皮微微焦皺,輕輕一抿,它便軟爛脫骨。
@Ceci 喜歡吃這兔子里的藕丁,邊挑邊吃非常香,稍不注意,一碗飯就消耗殆盡。

以我對@Ceci 的了解,吃到這兒,她差不多飽了。以為她要張口喊老板兒買單,沒想到她張口喊老板兒:再來一份兒鹽煎肉。
被美味驅使的下意識點單,我倆都有點猝不及防。她才轉過頭來征求我意見:點個鹽煎肉,可以嘎?
鹽煎肉確實可以。
青椒切得精細,經(jīng)猛火爆炒之后起了虎皮,微微有些卷曲。鹽煎肉嘛,肯定是瘦的,但是油潤的配比,絕對是按照熬鍋肉的程度來的。

豬后腿肉,經(jīng)過干煸,鹽分充分滲透,再有豆豉的加持,這肉,便有了它原始的咸香。配了白米飯吃,醬香的回味來得熱烈,讓油脂更顯豐盈醇厚。
這可是瘦肉。

隔壁桌一家四口吃完結賬。四個大人168元大喊便宜。見午間高峰已到尾聲,點單的大姐便把小院的門拉過來上鎖。門一關,馬上荒野求生的既視感就來了。



買單的時候,大姐說她這家店都開了十五年了,一直在這兒。然后我和@Ceci 走到鐵門口,自己解開那把打鐵鎖。

約摸兩小時后,我們搭乘地鐵回到三環(huán)內(nèi)。
@Ceci 說,這一餐不僅僅只是一餐,它有點兒像是我們相約到郊外野游,遇到一家鄉(xiāng)野小店吃了一嘴,嘿好吃,下次專門來。

來之前,我們計劃多點幾個菜,吃不完就打包。來之后,我們確實多點了幾個菜,全部吃完。并且計劃,下一次,一定要來把水煮魚吃了。
新川遠,但值得。

今日編輯 | 好久沒跑這么遠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哇咔咔
西府海棠開得好

@See you
天氣太好啦

@杜師傅
后視鏡里的春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