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猖兵馬,又稱“五路猖神”“五方猖兵”等,其司職掃除邪魔妖怪。“猖”有勇猛、狂妄之義,故五猖神也有別于舉止莊重的大神、正神,其舉止頑皮、不安分,甚至還有些乖張暴戾,正因為如此,在祭祀五猖時,其裝扮和行為都與其他祭儀不同?!安ⅰ痹趦畠x中較常出現(xiàn),也是梅山法教、河南法教常用的兵馬。
配置
五猖兵馬分為正五猖和邪五猖兵,正五猖乃神兵,等級制度分明;邪五猖則是害人的手段,多為山精野怪,行事乖張,難以管教。而五猖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又稱天猖隸屬雷部,由二郎神與趙公明統(tǒng)領(lǐng),司驅(qū)邪、收妖、護(hù)法等職責(zé);中等又稱地猖,歸張五郎統(tǒng)領(lǐng),按五行分為五方五路,衍生出“五五二十五路”體系,每路兵馬職能各異,常見于民間法事科儀,是梅山等法教常用兵馬;下等則歸呂洞賓指揮,也各司其責(zé)。

聊到五猖兵馬不得不提的就是梅山法主張五郎。五猖兵馬的統(tǒng)帥包括東方青五猖張大郎、南方赤五猖張二郎、西方白五猖張三郎、北方黑五猖張四郎、中央黃五猖張五郎,其中又以中央黃五猖張五郎居于統(tǒng)領(lǐng)的最高地位,有的壇班在舉行有關(guān)祭祀儀式的時候,常以張五郎代表整個五猖神,甚至連五猖神位牌也以“張氏五郎之香位”代替。
張五郎亦稱翻壇打廟神,在梅山本土“72正教”巫儺儀式中的張五郎,具有“兵主”神格,被視為“猖兵帥將”,執(zhí)掌五路猖兵(神)、五路壇神。城步等地苗族師公稱張五郎為“壇內(nèi)管兵”。梅山弟子出門做任何儺事,都必須啟請張五郎同行,到事主家后需安五郎壇,以竹制量升打大半升米,將神牌插于米上,前面點一根線香,安置到神案下,再在其位前供5杯酒。儀式開始時,也有用程序,叫“立寨”,即在五方建立起五營五寨,安置五猖兵馬駐扎。儺事結(jié)束時,也有專用法事,叫“上馬”,即讓五方猖兵各回原駐地。

職能
按照五猖兵馬的習(xí)性、特長又分為不同的職能,又可分為“披頭散發(fā)五猖”“游山捕獵五猖”等多達(dá)二十余種,用途可分為收魂、破廟、招財、報事、斗法等類型,全憑使用者行法時的指令。其中,生冷活納五猖負(fù)責(zé)收魂立禁;游山捕獵五猖則擅長追捕山間的邪祟;封刀接骨五猖擁有神奇的療傷能力。
禁忌與約束
五猖兵馬雖然在民間法教中被廣泛運(yùn)用,但由于部分兵馬乃兇悍精怪或亡靈組成,有著自己的脾氣和禁忌,易反噬施法者,故需符令嚴(yán)格約束,否則易誤傷無辜。因五猖僅聽令行事,無善惡判斷能力,常誤傷普通孤魂野鬼,故多慎用“收禁罐”類儀式。使用時,使用者也需通過“藏身藏魂”或“化身法”隱藏自身,佩戴護(hù)身法器保護(hù)自身,并需請統(tǒng)兵神,以防失控。使用五猖兵馬后,也需妥善 “收猖” ,否則也可能會反噬,甚至禍害周邊百姓。
此外,五猖兵馬厭惡污穢,安位處必須保持潔凈,否則就會感到不悅,也會導(dǎo)致其自行離開。在部分地區(qū)設(shè)有“壇神”,若遭冒犯會引發(fā)疾病,需定期祭祀以安撫。還有“冷壇霸兵”現(xiàn)象,即廟宇香火中斷,五猖會主動作亂,導(dǎo)致瘋癲、災(zāi)禍。也因為諸多禁忌,故在道教內(nèi),都慎用五猖,授箓道士多用“箓兵”(天兵天將),因其具備善惡判斷力。同時,也為了警示使用者,在儀式中需誦讀“放猖害人終害己”等訓(xùn)誡,警示使用者不可僭越。《天壇玉格》中還明令,濫用五猖者“死入酆都,永做鬼群”,強(qiáng)調(diào)心術(shù)不正者必遭反噬。

祭猖
祭猖儀式的站壇作法的主壇藝人通常裝扮為頭捆紅帕、赤膊、腰纏圍裙、下身著紅褲,其行為多為翻跟斗等。內(nèi)法桌上置五猖神位牌,神位牌前設(shè)香燈位,置生熟刀頭各一個、酒杯五個、凈酒一瓶。還備放五個碗、五個雞蛋和鹽茶、米、豆等,法桌前的地上鋪一張席子。祭猖一般分為請神、接駕、安猖和祭猖等程序。
- 請神
請神,在眾法師開壇啟語的敘唱聲中,主壇藝人手拿牌帶、師刀,邊舞動邊吟唱,時不時的還口吹法角,然后眾法師敘唱“鳴角一聲深叩請,叩請何神降來臨”后,即依次請神。先恭焚真香,然后奉請東路五猖、南路五猖、西路五猖、北路五猖、中路五猖、五路五猖、生吃五猖、熟吃五猖、五五二十五猖,東方張大郎、南方張二郎、西方張三郎、北方張四郎、中央張五郎統(tǒng)領(lǐng)的東方青帝九夷兵、南方赤帝八蠻兵西方白帝六戎兵、北方黑帝五狄兵、中央黃帝三秦戰(zhàn)鼓兵馬。接著請梅山神圣,然后是福德尊神、堂上宗祖老少亡魂等眾,繼續(xù)是三天門外虛空過往糾察善神、地府諸神等、各廟神明、兵將、功曹等;最后請老君、張?zhí)鞄煹雀鹘套鎺煛?/p>
- 接駕
接駕乃是將所請之神都接進(jìn)來,但重點是接五猖神及其統(tǒng)帥的兵馬。挽訣接駕后,即打卦。打到陰卦,即證明五猖兵馬及其他諸神已臨壇就座。
- 安猖
安猖是指五猖神及其所統(tǒng)領(lǐng)的兵馬臨壇后,即將他們安頓在壇場的東、南、西、北、中五方,以便鎮(zhèn)守壇場。按踩五方、立五寨、排陣練兵三個步驟進(jìn)行。

- 祭猖
最后的祭猖是儀式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祭五猖、判吉兇以及和五猖等步驟。
先是祭五猖,眾人念詞后,主壇藝人提起雄雞走至壇場東方張大郎營寨,將雞冠血點在雞蛋上,再扯雞毛貼在蛋上。然后前滾翻至內(nèi)法桌前,將雞血點在五猖神位牌上,貼雞毛于神位牌上。之后便是二祭南方桃湯粉火張二郎、西方開腸破肚張三郎、北方擦鏵頂鰲張四郎、中央翻壇打廟張五郎。
祭完五猖,提著雄雞在堂屋走圓場,然后一手捉雞頭,一手捉雞腿,牙齒咬嚙雞頸,連咬帶扯,一個前滾翻,雄雞身首兩斷,順勢甩出堂屋門外看吉兇。然后以觀察雄雞的姿勢斷吉兇,如果身首成丁字形,沒有什么問題;身首成一字形,頭在外,身在內(nèi),也不妨事;如果身首成一字形,頭朝內(nèi),腳朝外,患者兇,有亡故之兆。然后,再將雞頭和雞身走進(jìn)堂屋。將雞身依次甩打東、南、西、北、中五方,并將雞血粘在雞蛋和五猖神位牌上。
接下來開始和五猖。主壇藝人將五個碗的鹽、茶、米、豆集中在一個碗里,把五個雞蛋豎立在該碗中,再將三個空碗側(cè)立在碗里,又將一個空碗反扣在三個側(cè)立的碗上,再將雞頭按嘴朝外的方向置于反扣空碗的碗底上,對著碗挽系馬樁訣。然后在放碗處焚燒五束長錢,意為給五猖兵馬做盤纏。和五猖之后即謝師。謝師便是感謝請來的諸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