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

三國時代結束以后,尤其是《三國演義》風行于世之后,季漢二代目劉禪便被那句“此間樂,不思蜀”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扶不起的阿斗”成為了每一個中國人在教訓小輩時的慣用口頭禪。

不過近些年來,網(wǎng)文圈里的各路“專家”又紛紛跳出來洗白劉禪,稱其大器晚成、大智若愚,頗有手段,把劉禪的水平一路拔高到整個帝王圈里的中上階段。

所以,到底哪張面孔才是真正的劉禪?

01

三國的二代目里,孫亮繼位時年紀太小,而且不久之后還讓人給廢了,其執(zhí)政能力是個謎,沒有參考價值,所以能放在一起比的,也就曹叡和劉禪倆人。

1、

從統(tǒng)治時間上看,阿斗吊打曹叡。

阿斗雖然是割據(jù)勢力的君主,但他的在位時間長達41年,比他統(tǒng)治時間長的,只有康熙、乾隆、漢武帝劉徹、耶律隆緒(遼圣宗)、萬歷、嘉靖和唐玄宗李隆基,排在整個帝王群體中的第8位。

曹叡只有19年,36歲就掛了,如果再給曹叡20年的壽命,根本沒司馬家啥事兒了。

2、

從權謀上來看:

曹叡在繼位之前的歷史一直是個空白,所謂的曹操夸孫子說我們家可旺三代,那純粹是后人附會的。

實際上曹叡口吃,生母甄宓被常年冷落,后來更被曹丕賜死(死于宮斗,下葬之前還被郭皇后以糠塞口,以發(fā)覆面),曹丕臨死之前,曹叡才被加封平原王,并立為皇太子(不然曹丕只能傳給旁支),完成三級跳,之前一直是透明人,毫無政治根基。

但這孩子一上臺就能把曹丕留給他的四大輔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玩得團團轉,不得不說是有兩把刷子的。

以大陰比司馬懿為例。

老家伙在曹叡手下是很不好過的。

簡單來說,外表極盡榮寵,但內(nèi)里一直既用且防。

一次,曹叡問陳矯,愛卿覺得司馬懿是社稷之臣嗎?

言下之意,司馬懿值得托付嗎?

陳矯沒明說,給了個迂回的答案,說“司馬懿是朝廷之望,很得人心,至于他是不是有什么別的想法,那就不知道了。”

曹叡聽后,沒有當場給出意見,但后續(xù)的操作卻很誠實:

他放任并親手炮制了魏國黨爭第一大案:太和浮華案。

把朝堂上有名的二世祖全都牽連了進來,罪名卻很搞笑,說這些人經(jīng)常搞非法集會,行為不端,所以褫奪公職,回家反省......

這一手,把司馬師折騰的夠嗆,因為他是這個圈子里的領軍人物,卻瞬間被一擼到底。

浮華案后,司馬師和其他朝臣二代的關系降至冰點,這里面很難說沒有曹叡在搞鬼。

在曹叡的有生之年里,司馬師都沒能出來做官,一直家里蹲。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詭異的現(xiàn)象:老爹領兵在外大殺四方,兒子卻背著罪名在家無所事事。

而且,就算司馬師知道曹叡下了黑手,他們一家也不敢妄動,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前,可一直以“大魏純臣”面目示人。

換了別人在臺上,早跳反八百回了。

02

劉禪和曹叡一樣,前期也沒有什么存在感。

劉備時代,阿斗的表現(xiàn),至今只留下一句評語,被寫在劉備的遺詔里。

原文見《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

但是諸葛亮說的這句話,要考慮到當時劉備的處境:他快死了。

是不是帶有安慰的意味呢?

所以我們就得來看看,阿斗是怎么個“智量甚大”法?

注:在建興十二年(234年)之前,阿斗一直是個“實習皇帝”,這段時間的表現(xiàn)也不算數(shù)。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開始從幕后轉向臺前。

當諸葛亮的死訊傳到成都,看阿斗操作:

1、

下令各級官員緊守崗位,禁止私下跑到前線奔喪;

2、

選擇將諸葛亮的遺體就地安葬(在今陜西勉縣),不運回成都,以求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從權斗角度來說,以上兩條,是季漢中央“去諸葛化”的必要一環(huán),要收權了)

3、

魏延、楊儀之爭,季漢北伐精銳面臨分裂,阿斗果斷派出蔣琬,在楊儀獲勝之后直接架空他。

(怪就怪名臣使用說明書《出師表》上沒有楊儀)

魏、楊二人爭到最后一死一廢,誰也沒落著好。難得的是,搞出這么大動靜,最后就死了他們倆,其他人一個也沒被株連;

4、

趁著諸葛亮的死,廢除丞相制度,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費祎為大將軍,主管軍事兼管行政,相互交叉。

不允許這倆人開府自置官僚系統(tǒng)分化皇權;從此蜀漢只有宮中,沒有府中,確保權臣互相制衡,無法一家獨大。

5、

殺李藐,原因是這家伙上疏詆毀諸葛亮。

這是安撫原丞相府派系眾人,雖然分了你們的權,但相父是季漢的旗幟,永遠不會倒,你們可以放心。(揮了大棒,還得給蘿卜。)

6、

巡視都江堰,穩(wěn)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利用娶老婆的機會大赦,把季漢老百姓的基本盤維持好。

把以上這些事都安排完,阿斗照例回宮吃喝玩樂。

其實,讓曹叡面對阿斗的局面,他能做的,也就是以上這些了。

吃喝玩樂,并不能算是昏庸的黑點,曹叡末期也是大肆鋪張浪費,甚至拿戰(zhàn)馬找孫十萬換珠寶......

再看旁人是怎么評價曹叡的:秦始皇、漢孝武之儔也,才具微不及耳。

簡直逆天。

03

當然,有人會說,上面老王有借曹叡的名義過分吹捧阿斗,阿斗這么精明,季漢至于30年后被亡國嗎?

其實這是典型的唯結果論。

魏滅季漢的結局,實際早就注定了,對面強大的國勢碾壓,任誰都擋不住。

季漢從諸葛亮死后就集體“躺平”了。

蔣琬、費祎等人看得很清楚,連諸葛亮這樣的神人都不能逆天改命,他們這些人的能力可以辦成事嗎?

不過,蕭規(guī)曹隨、循規(guī)蹈矩,摸著前人的石頭過河,也是一種能力。

后來在四川割據(jù)的政權也不少,成漢、前蜀、后蜀、明夏、大西,沒有一個能撐得比季漢時間長的。

王朝末期的幾大痼疾,例如:

權臣專政、閹黨宦禍、農(nóng)民造反、軍隊嘩變,季漢一個也沒有......

除了季漢滅亡的前一年,有一條“民有菜色”的記載,可以說,毫無黑點。

拿著一張說明書,守了41年基業(yè),身為亡國之君,還沒讓人下黑手給干了,光憑阿斗這福分,已經(jīng)可以吊打90%以上的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