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從古至今,“春游”便是中華兒女普遍追求的生活美學,是神州大地共享樂享的美事雅事。安徽縱跨千里,橫亙江淮。山岳聳峙,湖泊棋布。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這山水仙境之中或竹杖芒鞋,登頂絕壁,或輕舟短棹,漫游碧波。留下千古絕唱,翰墨情緣。春臨江淮,風光如畫。黃山之巔,瞭望天地造化的絕世風景;徽州古村,體驗賡續(xù)不輟的民俗文化;

三曹故里,漫溯千古傳頌的傳奇故事;大別山上,感受光耀史的英雄風骨;醉翁亭下,品鑒犒賞味蕾的美食佳味。走進春天里的安徽,總有一種美好不期而遇,總有一種心動陌路相逢。而在安徽,居然藏著這么一個地方,它是安徽唯一不收門票的5A景區(qū),被譽“吃貨的天堂”,為何鮮為人知?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安徽唯一不收門票的5A景區(qū)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三河古鎮(zhèn)的那些事。三河古鎮(zhèn)位于合肥市區(qū)南部約40公里處,因有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河流經(jīng)而得名。古鎮(zhèn)由三河上的古碼頭發(fā)展而成,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春秋時名鵲岸,明代始稱三河鎮(zhèn),1858年太平天國陳玉成、李秀成在此大敗清軍,稱“三河大捷”。古鎮(zhèn)的老街上鋪著青石板,被千百年來的人行車壓打磨得光滑。

兩側(cè)的徽派建筑別具一格,有不少是青磚直接砌成墻,馬頭墻上挑出的飛檐上翹得比宏村、西遞馬頭墻上的夸張得多。穿過為紀念“三河大捷”而建的大捷門牌坊,便來到鎮(zhèn)中心的三拱石橋三縣橋。三縣橋的西北有國粹樓,高七層,登樓可俯瞰三河古鎮(zhèn)全景。樓內(nèi)陳列著轎子、牌匾、雕花床、石雕等精美的徽派特色文物。國粹樓附近的大夫第(三河民俗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同樣精美。

有官員私宅的廳堂布置,漂亮的木雕,1.5米長的大算盤等。三縣橋的東北有仙姑樓(中和祥舊址),徽派民居式的寺廟,為當時的大商人所建。由仙姑樓沿著小南河東岸北行,是青石板鋪就的古西街。長500米,曾是古鎮(zhèn)歷史較繁華的街道。這里散落和分布著很多傳統(tǒng)老店,比如先前仙姑樓旁邊有還在營業(yè)的中和祥糕點店。而在這些傳統(tǒng)中,較大的是劉同興隆莊,內(nèi)部依舊按商鋪的模樣布置。

此外,在古西街上還可以看到宗賢根雕館。從三縣橋沿著小南河的西岸南行,首先看下河上有1500多年歷史的鵲渚廊橋,然后在古南街、萬年街兩條街上,主要看民居,有楊振寧舊居、孫立人故居、古娛坊、鶴廬(劉秉璋故居)等,名人舊居里都有屋子主人的圖文介紹。其中有名的當屬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舊居,當時楊振寧為避日軍戰(zhàn)亂而客居此處,舊居附近有條有意思的巷子一人巷,狹窄到只容一人通過。

萬年街上還可以參觀下萬年禪寺、城隍廟等。走到小南河的東岸古東街(與古西街相連,在古鎮(zhèn)南部),可以參觀下土地廟,太平天國軍當時筑的古城墻,在戲臺萬年臺處,每逢節(jié)假日有廬劇表演可看。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安徽合肥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被譽“吃貨的天堂”,為何鮮為人知? 安徽唯一不收門票的5A景區(qū)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