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正月,孟達降而復叛,準備脫離曹魏重回蜀漢懷抱,結(jié)果卻被司馬懿千里奔襲斬殺。之后不久,諸葛亮舉兵北伐,給曹魏造成了很大混亂。諸葛亮誘降孟達,本是一著好棋,卻被司馬懿破了局。

孟達是個小人,而且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小人,而孟達也甘心情愿做一個小人。孟達是扶風郡郿人,建安初年為躲避戰(zhàn)亂,與法正一起入益州投靠劉璋。211年劉璋派法正與孟達一起迎接劉備,孟達與法正、張松組成“內(nèi)奸三人組”,投靠了劉備。

219年奪取漢中之后,劉備派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繼續(xù)進攻上庸,劉備私下?lián)拿线_難以獨當一面,于是命劉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tǒng)領(lǐng)孟達的軍隊,與孟達會合于上庸地。

關(guān)羽包圍樊城、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發(fā)兵援助。當時,關(guān)羽的戰(zhàn)局勝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剛剛歸附而人心不穩(wěn),因此劉封和孟達拒絕了關(guān)羽的要求。不料,關(guān)羽的戰(zhàn)局很快就急轉(zhuǎn)直下。在關(guān)羽戰(zhàn)敗后,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常受到劉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孟達投降曹魏后,帶領(lǐng)著夏侯尚、徐晃進攻劉封,劉封不敵逃回成都被賜死。投降曹魏后,曹丕非常喜歡孟達,任命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其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一時朝野側(cè)目。
孟達是一個善于鉆營的人,這恐怕是家族遺傳。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靈帝時期,中常侍張讓權(quán)勢滔天。孟達的父親孟他仕途不盡人意,于是傾盡家財賄賂張讓的門客,并與他們結(jié)為親家,最終成功巴結(jié)上了張讓,得到了涼州刺史的官職。

所以孟達投降曹魏后,混得風生水起,不但得到曹丕的寵幸,還與夏侯尚、桓階交好??上Щ鸽A221年去世,夏侯尚、曹丕226年去世,孟達在曹魏朝廷一下成了孤家寡人。本來就因為得到曹丕的偏愛,為人所嫉恨,這下沒了依靠,孟達內(nèi)心極度不安。
諸葛亮誘降孟達
《三國志·費詩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凱旋后,有一個曹魏投降過來的李鴻拜見諸葛亮,見到諸葛亮時提到了孟達,有人對孟達說諸葛亮想殺了孟達留在蜀國的家人,而孟達卻認為諸葛亮不是這樣的人。
諸葛亮聽完后,對蔣琬、費詩說:“回到京城后一定要給孟達寫信,互相通報消息啊!”費詩卻當場表達了反對的意見,進言道:“孟達這個小子,昔日對劉璋不忠,后來又背叛先主,這種反復小人哪里值得我們寫信給他!”諸葛亮聽后沉默而沒表態(tài)。

果然,當曹丕死后,諸葛亮知道孟達內(nèi)心不安,于是開始與孟達通信,開始誘降孟達。因為孟達和李嚴當年同在劉璋麾下,關(guān)系不錯,諸葛亮還讓李嚴也給孟達寫信。諸葛亮為了寬慰孟達,說當年不救關(guān)羽都是劉封的責任,還說早日盼望孟達歸來。于是孟達決計反叛。
諸葛亮惡其反復,又慮其為患。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晉書》
《晉書》中的記載,則顯得諸葛亮有些“腹黑”。其中說,諸葛亮確定孟達準備投降后,派了一個叫郭模的人詐降曹魏,同時把孟達準備投降的事泄露給了魏興太守申儀。而申儀素來與孟達不和,于是寫信告訴了司馬懿。

228年正月,司馬懿得知孟達即將反叛后,先寫了一封信安撫孟達,然后親自率軍自宛城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此前諸葛亮曾告誡孟達加緊防范,孟達寫信給諸葛亮認為:“宛城和洛陽相距八百里,離我處一千二百里,上表給天子,來回路程,少需一個月,那時我的城池已修固,諸軍都做好了準備。

而司馬懿先斬后奏,僅八日就兵臨城下,孟達又寫信給諸葛亮,驚嘆:“我想要舉事,而司馬懿八日就兵臨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環(huán)水,孟達在城外樹立木柵,加固城防。司馬懿揮師渡水,毀其木柵兵分八路攻城,僅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魏軍入城,擒斬孟達首京師,俘獲萬余人。

諸葛亮是否故意害死孟達
孟達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被司馬懿千里奔襲陣斬軍前。因此有人就認為,諸葛亮是在借刀殺人,他一面誘降孟達,一面卻又故意泄露孟達準備叛變的消息,當司馬懿大軍圍困之際,諸葛亮又不派兵救援,最終導致孟達被殺。

盧弼在《三國志集解》中評價道:“書詞動人,諸葛亮亦譎矣?!币馑季褪钦f諸葛亮也是很譎詐的,誘降孟達時甜言蜜語,但最后卻坑死了孟達。其實史書中的記載是比較矛盾的,這樣評價諸葛亮多少有些武斷。
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度龂尽べM詩傳》
《晉書》中記載諸葛亮故意泄露消息,但又說司馬懿派兵阻止了吳、蜀方面救援孟達的援軍,這說明諸葛亮是派兵救援孟達的。而《三國志·費詩傳》中卻說,諸葛亮因為孟達“以達無款誠之心”,所以沒有派兵救援孟達。兩處記載互相矛盾,必然有一處是錯誤的。

既然無法斷定孰是孰非,我們不妨站在諸葛亮的角度考慮問題。孟達被司馬懿斬殺是公元228年正月,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時公元228年春,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如果孟達不死,是不是對諸葛亮的北伐更有利呢?

我們進行一個假設(shè),如果司馬懿沒有先斬后奏,而是按照孟達所預計的那樣,從宛城上書洛陽,等待曹叡的旨意再出發(fā)征討孟達。那樣孟達就已經(jīng)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可以據(jù)城而守,而諸葛亮緊接著率大軍進攻曹魏,是不是能給曹魏帶來更大的麻煩?
因此,我認為不需要糾結(jié)于諸葛亮是否出兵救援,或者故意泄露消息。最起碼諸葛亮在即將出兵北伐之際,是不希望孟達死的,雖然他是個唯利是圖、為人唾棄的小人,但他活著制造混亂,對諸葛亮、對蜀漢更有利!

政治就是團結(jié)盡可能多的力量,孤立瓦解敵人的行為!諸葛亮本想誘降孟達,讓他的叛亂牽制曹魏,給自己的北伐增加勝利的籌碼,這是一著好棋,差點就成功了??上s被司馬懿的千里奔襲,破了局!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三國史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