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未散盡時,我已站在五臺山游客中心??諝庵懈又粲腥魺o的檀香,遠處傳來悠遠的晨鐘,這座千年佛國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喚醒每一位朝圣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日:在香火與梵音中穿行】

首站選擇顯通寺而非五爺廟,這座東漢古剎的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溫潤如玉。正逢早課時間,僧人們絳紅色的袈裟在晨光中流轉,誦經聲與檐角銅鈴的和鳴,竟讓站在殿外的我眼眶微熱。寺后的無梁殿令人稱奇,全磚石結構的建筑未用寸木,拱券頂部的藻井宛如蓮花次第綻放。

午間在十方堂素齋館,木格窗透進的陽光斜斜映在素三鮮上。臺蘑特有的松木清香在豆腐里化開,配著蕎麥面魚兒,連筷尖都沾了山野的靈氣。鄰桌的居士輕聲提醒:"碗底要留一口,這是對供養(yǎng)人的感恩。"

午后在塔院寺繞塔時,忽遇細雨。大白塔鎏金頂上的水珠串成水晶簾幕,轉經筒的銅面映著游人的身影。三步一拜的朝圣者從身邊經過,絳色僧衣被雨水浸成深赭,卻始終保持著穩(wěn)定的節(jié)奏,恍若移動的禪意 可以聯(lián)系本地向導小婷(173 35109 890)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日:云端之上的修行路】

凌晨四點半摸黑前往東臺望海峰。濃墨般的夜色中,手電光柱里翻涌的霧氣裹挾著青草香。當?shù)谝豢|金光刺破云海時,同行的攝影愛好者突然紅了眼眶——原來佛經里說的"琉璃世界"真的存在。

下山后直奔菩薩頂。踏過108級陡峭石階,在牌樓前回望,層層疊疊的寺院金頂在云氣中若隱若現(xiàn),宛如懸空寺閣。大雄寶殿前的滴水檐仍在演繹物理奇跡,千年不斷地滴水在石板上鑿出蜂窩狀的凹痕。

傍晚乘纜車登黛螺頂時,夕陽正為群山勾勒金邊。五方文殊殿前,遇見正在掃地的老僧。他停帚指著西天晚霞:"你看這云,多像文殊菩薩的獅子坐騎。"突然驚覺,此處的修行者眼里,萬物皆是佛法的注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旅宿禪意】

宿在龍泉寺旁的「云棲山房」,推開木窗就是滿山松濤。老板原是美院教授,每間客房都掛著親手繪制的菩薩造像。深夜抄經時,忽聞遠處傳來低沉的海螺號,管家說這是夜巡僧的報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味覺修行】

在鎮(zhèn)口「妙吉祥」嘗到的臺蘑餃子令人驚艷,菌菇的鮮美在齒間迸發(fā),配上沙棘汁的酸甜,竟是絕妙平衡。最難忘是顯通寺的過堂齋,用齋前維那師擊引磬三聲,眾人端碗的姿勢都有嚴格儀軌,尋常白菜豆腐吃出了神圣滋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朝圣手札】

  1. 各寺法物流通處的香燭價格更公道,五爺廟前的商販常會"熱心"遞香,記得微笑擺手 可以聯(lián)系本地向導小婷(173 35109 890)
  2. 帶件沖鋒衣比雨傘實用,山雨來得急,黛螺頂?shù)氖A遇水格外濕滑
  3. 周五晚菩薩頂常有辯經會,月光下的經論交鋒比白日更多幾分玄妙

當最后在佛母洞合掌時,突然懂得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