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奴嬌·井岡山》寫作背景

1965年5月,毛澤東主席巡視大江南北時,重上了井岡山。老人家故地重游,撫今憶昔,感慨良多,便以“井岡山”為題,一口氣填了兩首詞,一首是《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另一首是《念奴嬌·井岡山》。

毛主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

那首《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詩人定稿后,發(fā)表在1976年元旦出版的《詩刊》上,而這首《念奴嬌·井岡山》,詩人生前并未發(fā)表,而是后人從他的遺稿中揀理出的草稿,在1986年9月,為紀念老人家逝世十周年,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次刊出的。

二、《念奴嬌·井岡山》原詞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參天萬木 飛上南天奇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天萬木 飛上南天奇岳

三、《念奴嬌·井岡山》翻譯

參天的大樹,滿山遍嶺,千百里綿延不絕;又隨著雄偉的山勢,直入云霄,飛上南天的井岡奇岳。我舊地重游見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來車往、疾馳飛躍。如今江山美麗如畫,但是在遠古這里卻是滄海。

三十八年猶如一瞬間,人間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還記得當年戰(zhàn)火紛飛,九死一生的壯烈情況,都好像昨天才發(fā)生的一樣。特別是將士們越戰(zhàn)越勇,懷著的一腔豪情,似天上一輪明月,氣勢如風雷磅礴,他們前仆后繼,艱苦卓絕,終于消滅了反動派,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這就像雄雞一聲高唱,太陽升起,普照大地,什么妖魔鬼怪,全都灰飛煙滅了。

手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手跡

四、《念奴嬌·井岡山》內(nèi)容和結(jié)構〔上〕

《念奴嬌·井岡山》,通過寫景懷舊,描寫了當前的井岡山美好新貌,回憶了當年的井岡山革命事跡,贊美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表達了詩人的深沉感慨,既有宏偉壯麗的革命內(nèi)容,又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是一首氣勢磅礴、意蘊醇美的記游詞。

井岡新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井岡新貌

全詞為“念奴嬌”長調(diào),20句,分上下兩闋。

上闋、10句,寫當前井岡山的美好風景和建設新貌。詩人寫景狀物,點面結(jié)合,開篇3句,以“參天、萬木、千百里”,極寫山上樹木高大眾多,林山樹海,綿延千百里,簡直是鋪天蓋地,廣闊無邊,令人驚嘆,總寫出井岡山風景的雄偉和秀麗特點;還不僅僅如此,這一派生機勃勃,綠波翻卷的森林,還隨著高低起伏的山勢,直入云端,“飛上南天”的井岡山,裝點著這座傳奇的山岳,詩人以一個帶有感情色彩的神奇動詞“飛上”,讓井岡山的大自然風光,又兼有了中國革命的人文色彩,彰顯出有別于其它“三山五岳”,而切入詞題“井岡山”,突出了此山風光的“雄偉、秀麗、傳奇”的獨特特點。

接著、5句,運用對比寫法,具體寫井岡山新貌。如今是和平年代,革命圣地嘛,當然要在景觀中修建交通、觀賞、休憩等設施,詩人“故地重來”,為了突出這些人文景觀,先以“何所見”設問,自然引出“多了樓臺亭閣”,建筑了許多高樓大廈和景點亭閣。還有“五井碑前,黃洋界上”,當年據(jù)險御敵的關卡,以及生活休整的地方,都汽車往來,如“飛如躍”,成為人來人往的旅游勝地,當然都“舊貌變新顏”了。

詩人撫今憶昔,兩相對比,滄桑感慨,滋生心頭,他化用了古詩、典故:“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祖國的江山,美如畫圖,世世代代,有多少英雄豪杰,推動著時代的大潮滾滾向前,才有了今天的歷史,人世間的一切總是向著美好的方面轉(zhuǎn)化的,你看,如今的井岡山變化有多大?我曾聽人說過,在遠古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滄海呢。詩人采用浪漫筆法,化用典故,以“古貌”映襯“今顏”,同時,也暗示一個道理:大自然都發(fā)生了滄桑之變,人世間還不應該變得更加美好嗎?革命必勝,人民當家,實乃天理昭然!

五、《念奴嬌·井岡山》內(nèi)容和結(jié)構〔下〕

下闋、10句,回憶當年井岡山的革命事跡。

換頭三句“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緊承上闋,抒發(fā)觀感,慨嘆變化之大,自然引出回憶。詩人自1927年,毅然改變奪取長沙的計劃,及時率領秋收起義余部,避開敵人力量,來到井岡山,創(chuàng)立第一塊革命根據(jù)地,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38年了,說得夸張一點,好像一彈指一揮手的功夫似的,轉(zhuǎn)眼就過去了,可是人世間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如此短短的時間內(nèi),我們不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國,而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是質(zhì)的飛躍,滄桑巨變!

九死一生的戰(zhàn)斗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九死一生的戰(zhàn)斗畫

接著、5句“猶記當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回憶當年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舍生忘死、艱苦卓絕的具體情況。用“猶記”承上句,正式導入回憶。這時,詩人運用前后對比的手法,首先,描寫當年戰(zhàn)火紛飛,斗爭慘烈的具體情況:現(xiàn)在還記得,將士們出生入死,舍生取義,在槍林彈雨中,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一生,血戰(zhàn)拼殺,好像就發(fā)生在昨天一樣,仍然歷歷在目,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實在難以忘懷;然后,詩人激情噴涌,連用比喻與夸張手法,酣暢高歌:幸存的將士們踏著烈士的鮮血,前仆后繼,越戰(zhàn)越勇,獨有的滿腔豪情,似天上一輪明月,氣勢如風雷磅礴,他們高舉紅旗,拼搏廝殺,艱苦卓絕,所向無前,一直把革命進行到底!“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通過對比,贊美了革命烈士的犧牲精神,歌頌了革命戰(zhàn)士的壯志豪情,深化了主題,增強了藝術效果。

井岡巍巍 紅旗飄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井岡巍巍 紅旗飄飄

最后、2句“一聲雞唱,萬怪煙消云落”, 詩人化用典故,又采用比喻辭格,描寫井岡山第一塊革命根據(jù)地的星星之火,已經(jīng)燃成了燎原之勢,中國革命消滅了一切反動派,最終迎來了全中國的偉大勝利,就像“一聲雞唱”,太陽升起,光芒萬丈,普照大地,什么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全都灰飛煙滅,“煙消云落”。

詩人重游革命圣地,目睹故地今昔巨變,回憶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喟嘆九死一生的艱苦情景,感慨創(chuàng)立新中國的滿腔豪情,彰顯出革命事業(yè)的壯烈與輝煌,道盡了人類歷史的艱辛與厚重,感慨深沉,氣勢恢弘,發(fā)人深省,啟迪后人。

這首《井岡山》詞,跟上首《重上井岡山》,是詩人同期填寫的,盡管一為草稿、一為成品,但兩詞內(nèi)容相同,結(jié)構相似,先寫所見,后寫所感,前實后虛,寫法幾乎一樣,而兩者的區(qū)別是:寫景觀,上首側(cè)重寫自然景象,這首則側(cè)重寫人文景象;寫所感,上首重點抒發(fā)豪情,這首則重點懷舊記事。其實,都是上乘之作,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六、《念奴嬌·井岡山》藝術特點

第一、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寫景抒情,回憶往事,融寫景、記敘、抒情與議論于一體,具體地描寫了井岡山的英雄事跡,贊美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喟嘆了深沉的無限感慨,井岡巍巍,紅旗飄飄,意象非常鮮明,意境特別深遠,表達了革命事業(yè)輝煌壯麗之意;感情濃烈,真摯感人,盡顯出英烈之風山高水長之情,從而展現(xiàn)了宏大的革命主題和堅定的革命信仰。

第二、全詞都采用對比的手法,深化思想內(nèi)容,增強藝術效果。譬如,上闋寫景,點明景點,描寫新景,以永恒的自然與人世的滄桑的對比,突出舊貌換新顏的歷史縱深度;又譬如,回憶革命斗爭時,以烈士們的流血犧牲與壯士們的前仆后繼對比,突出革命人民繼往開來、生生不息的雄心壯志和英雄氣概,極大地增強了革命歷史的厚重感。

另外,詞中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上闋寫景連用兩個夸張的“飛”字,一個描寫自然風景,一個描寫人文風光,無不帶著詩人的欣喜之情,給風景抹上靈動之光、神奇色彩;詞中還化用了古詩、典故,以“江山如畫”與“古代曾云海綠”,增強了作品的哲學意蘊和宏偉氣勢,令人入勝。

同時,這首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前后呼應,結(jié)構嚴謹,是詩人晚年的一首杰作。陳存選2025、03、30

參資:百度百科《念奴嬌·井岡山》。

井岡山精神熠熠生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井岡山精神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