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開源情報社區(qū)”在去年底就通過衛(wèi)星照片發(fā)現(xiàn),中國廣州黃埔造船廠正在建造一批奇怪的大型自升式駁船,帶有可升降的“支腿”。從那時起,這些海外“開源情報分析師”們就開始猜測,這些自升式駁船將被解放軍用來登陸臺灣。到了今年3月中旬,互聯(lián)網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些照片和視頻,顯示在湛江附近的某個海灘上,三艘大型自升式駁船首尾相連,形成一條大型登陸通道,從岸邊大約一公里外的海面延伸到陸地上,這個景象在大霧中宛如西方神話中的“克蘇魯”怪物上岸一般。于是各種猜測和設想再次充斥了國內外媒體和自媒體。不過美國軍方尚未對這些駁船發(fā)表什么看法。直到3月20日,美國海軍戰(zhàn)爭學院的“中國海軍研究院”CMSI發(fā)表了一份報告,通過采購多張西方商業(yè)影像衛(wèi)星拍攝的高清晰度照片,對這些自升式駁船進行了定量分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類自升式駁船就像石油鉆井平臺那樣,支腿可以向海底延伸,讓駁船“站”在海底,并將船身撐起在水面之上,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平臺;與浮堤相比,這種平臺不受水流或波浪的影響,非常適合充當碼頭;同時這些駁船還帶有可翻起可收放的大型斜拉索橋,能夠形成一個通往岸邊的橋梁,讓車輛登陸。這種登陸裝備的出現(xiàn),讓臺灣能夠登陸的場所,從臺北、臺南的少數幾個海灘,擴展到遍及臺灣所有海岸,尤其是臺灣東岸那些以往被認為不適合登陸的海邊,駁船上的斜拉索橋甚至可以直接搭在沿海公路上。臺軍事實上已經無險可守。

在廣州黃埔造船廠里發(fā)現(xiàn)的自升式駁船共有3種型號,由小到大依次擁有4條、6條和8條支腿。在湛江海灘上試驗的正好是“一套”,包括了全部3種型號,而衛(wèi)星照片顯示黃埔造船廠正在建造另外“一套”3艘駁船。美軍將這類駁船稱為“水橋”,臨時歸類為“登陸平臺單元”(LPU),可伸縮的吊橋被認為是美軍登陸艇上曾經用過的“貝雷橋”。三種型號的貝雷橋長度分別為110米、135米和185米,再加上駁船的長度,在湛江海灘上形成的登陸通道總長度達到了約820米。這條通道可以讓解放軍大型登陸艦艇和臨時征用的民用滾裝船??坎⑿遁d車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軍通過衛(wèi)星照片發(fā)現(xiàn),在湛江試驗的這三艘駁船,固定位置、放置貝雷橋、互相連接可能發(fā)生在漲潮時,以使駁船達到最大工作深度。美軍猜測,三艘“登陸平臺單元”首尾連接時能夠??康?a class="keyword-search" >登陸艇數量,駁船側面也可以???a class="keyword-search" >登陸艦,三艘LPU最多可能???艘登陸艇,兩艘LPU的兩側各??恳凰?,海面最深處LPU后方可停靠一艘。這5個卸載點可以停靠從只能運載幾十輛車的小型登陸艦到能運載數百輛軍車的大型滾裝船。但是考慮到LPU車道的寬度大約只有6米,美軍猜測一個由150輛車組成的重型聯(lián)合兵種營可能需要至少30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從船到陸地的運輸。但是這些LPU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們可以留在原地連續(xù)工作數天甚至數周,因此這樣一個登陸橋就能承擔師級大部隊的登陸任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關于這種登陸橋的弱點,美國海軍戰(zhàn)爭學院提到了兩點:

一是吞吐量問題,如果戰(zhàn)術指揮不當,在登陸場附近可能會出現(xiàn)擁堵,完全阻礙登陸行動,并受到敵人攻擊。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初期,俄軍在通往基輔的公路上擁堵了幾十公里的軍車無法行動,結果被烏軍的炮火當成“活靶子”攻擊,損失慘重。解放軍在登陸時必須考慮到這點。

二是這些LPU可能遭受攻擊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最近幾個月臺灣網民用來自我安慰的最大借口,什么“一發(fā)雄風飛彈就能讓它報廢”之類。另外還有海上安全問題,比如水雷的威脅。我們相信,解放軍在登陸前必然會進行足夠的火力準備,并選擇出其不意的登陸場,讓守敵攻擊登陸部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