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至1940年靜坐戰(zhàn)爭期間,法軍在東北部邊境防線上部署的一門155毫米1917年式GPF(Grande Puissance Filloux)加農(nóng)炮。這種大炮最大射程達到19.5千米,即使在二戰(zhàn)時期也不能小覷。德軍也將繳獲的GPF火炮留作己用,其中相當一部分用于海岸防御。








日本中島橘花特殊攻擊機的第一架原型機。該機于1945年8月7日,也就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第二天首飛,滯空時間20分鐘,但這無論如何也太晚了。四天后的第二次試飛,該機起飛失敗受損。然后又過了四天,日本就宣布投降了,終究無所作為。



見過熒光綠涂裝的謝爾曼嗎?這可不是PS的效果。這輛車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奇諾市的飛機名人航空博物館的藏品。2014年時,一支美式橄欖球隊西雅圖海鷹隊打入超級碗,他們有個球員叫理查德·謝爾曼,于是就用這個名字玩梗,出錢讓博物館把謝爾曼坦克漆成和海鷹隊隊服顏色相同的熒光綠,以此拍攝了若干廣告。結(jié)果那年他們打輸了,于是一個月后坦克又被漆回了橄欖綠色。



蘇軍步兵沖過一列被擊毀的德軍裝甲列車,1944年4月攝于敖德薩附近的拉茲杰爾納亞車站。這列火車看來受到攝影記者的青睞,以它為背景的照片不少。對我們來說最有價值的是能從破損處看到裝甲列車側(cè)壁的厚度,這種BP42型裝甲列車我記得國內(nèi)某本軍雜上曾提到過裝甲厚度達100毫米,可把我給嚇死了,要知道虎式的前裝甲也不過如此啊?,F(xiàn)在我們能看到最多也就30毫米,再重它的軸系也承載不起了。



1944年9月13日,美軍艦載航空兵空襲菲律賓宿務(wù)島的日占港口設(shè)施,這些照片即是參戰(zhàn)飛機上拍攝的,照片右下方可見被擊中后冒出濃煙的油輪。從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美軍對臺灣、沖繩和菲律賓各島進行了連續(xù)大規(guī)??找u,為萊特島登陸作準備。



1941年被擊毀在哈爾科夫市中心百貨大樓前的蘇軍KhTZ-16裝甲拖拉機,后門處可見戰(zhàn)死的乘員,與第二張居民圍觀的是同一輛車。 KhTZ-16是哈爾科夫拖拉機廠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用STZ-3拖拉機改裝的戰(zhàn)斗車輛,在固定式戰(zhàn)斗室內(nèi)裝有一門45毫米反坦克炮或其他能找到的輕型火炮以及至少一挺機槍。這種車可能生產(chǎn)了幾十輛到一百多輛,大都在圍繞城市的攻防戰(zhàn)中消耗了。當時敖德薩的一月起義工廠也生產(chǎn)了類似的“敖德薩坦克”,不過是用STZ-5拖拉機改裝的。


一群美軍士兵保養(yǎng)繳獲的德制Sd.Kfz.10/5自行高射炮。美國第五集團軍1944年5月在意大利繳獲了若干輛Sd.Kfz.10/5并留為己用,你可以注意到車體上已噴上了美軍的白星標志。


1982年馬島戰(zhàn)爭后,阿根廷軍隊遺棄在斯坦利港的法制潘哈德AML-90裝甲車。當時阿根廷陸軍在島上部署了第181裝甲騎兵偵察中隊的12輛AML-90和第10裝甲騎兵偵察中隊數(shù)量不明的同型車,它們一炮未放就被俘了,一些乘員倒是以臨時步兵身份參加過戰(zhàn)斗——我也不知道他們怎么回事,鑒于阿根廷一向很偉大,想來必有深意吧。博文頓坦克博物館陳列的AML-90就是英國人從斯坦利港運回去的,如第二張照片所示。

見過這個坦克嗎?據(jù)說是俄羅斯2008年發(fā)布的科幻電影《黑暗星球》(Обитаемый остров/Obitaemyy ostrov)及其續(xù)集中使用的道具車,用T-64坦克改裝的。我沒看過這片子,不知是否屬實。



塞爾維亞的PASARS-16近程防空系統(tǒng),主武器是一門許可證生產(chǎn)的瑞典40毫米L/70博福斯高炮。這幾張照片可能是在樣車測試時拍攝的,因為定型后的車輛采用全封閉炮塔,并且可在火炮右側(cè)安裝多種防空導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