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荒啦,朋友們!
3刷《哪吒之魔童鬧?!泛?,筆者對院線新電影的期待閾值增高,太多新片都提不起興趣。
春節(jié)后只看過王家衛(wèi)的“加長”版《花樣年華》。

為增加看電影的儀式感,該版新加的內(nèi)容只在電影院放映(后續(xù)也不會出現(xiàn)在流媒體)。
日前87版《倩女幽魂》重映,上映3天,票房就破了千萬,不得不說張國榮和王祖賢YYDS!

試想,如果有更多經(jīng)典電影重映,哪還有什么片荒?
下面盤點10部最值得重映的經(jīng)典華語片,片單和排名僅代表個人觀點。
第十名:《新龍門客?!?/strong>
豆瓣評分:8.7
上映日期:1992年
徐克繼承胡金銓的衣缽,在前輩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武俠,將孤臣孽子的故事演繹成大漠里永恒的經(jīng)典。

書生劍客周淮安俠膽仁心,俠女邱莫言不讓須眉,老板娘金鑲玉風騷入骨,宇宙最強廠公曹少欽,韃子廚師居然是絕世高手...

盡管本片上映20周年時在國內(nèi)院線重映過,可經(jīng)典的魅力在于經(jīng)得起歲月考驗, 如老酒愈久愈醇厚。
第九名:《精武英雄》
豆瓣評分:8.7
上映時間:1994年
導演陳嘉上,李連杰主演,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
翻拍自李小龍的經(jīng)典作品《精武門》,從劇情深度、動作設計和思想內(nèi)涵上,實現(xiàn)了對經(jīng)典的致敬和超越。

電影摒棄了傳統(tǒng)功夫片的花拳繡腿,追求真實的打斗風格。
在思想認知上不再拘泥于民族仇恨,而是展現(xiàn)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胸懷,并探討了武術的意義。
本片被譽為“世界級功夫片的教科書”,是李連杰及中國功夫片的一個高峰。

該片屬于典型的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在香港上映時票房不佳,在北美的碟片的出租收益卻高達1675萬美元。
如果重映,本片值得一張補票。
第八名:《血戰(zhàn)臺兒莊》
豆瓣評分:8.8
上映時間:1986年
本片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正面講述國軍為抗擊侵華日軍而浴血奮戰(zhàn)的全景式影片。

電影里既有李宗仁等將領指揮若定,也有普通中國士兵英勇無畏、視死如歸。
還有愛國華僑的慷慨相助,全景式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
本片上映后好評如潮,推動和改善了兩岸關系。
電影所弘揚的抗戰(zhàn)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抵御外侮時不怕犧牲、團結一心、共赴國難,這在當下依然值得被再次提及。

共同的記憶被尊重和認可,或可促進出走的孩子早點回家。
第七名:《橫空出世》
豆瓣評分:9.4
上映時間:1999年
這是中國影史上極具分量的主旋律史詩巨作,由陳國星執(zhí)導,李雪健、李幼斌和陳瑾等實力派演員主演。
影片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fā)為背景。

真實再現(xiàn)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學家、軍人和建設者在極其艱苦條件下創(chuàng)造“兩彈一星”的奇跡。
在沒有超級計算機的年代,中國人用算盤打出大國底氣。
西方有《奧本海默》,我們有不輸陣的《橫空出世》。
當電影里那聲原子彈的轟鳴穿越時空,在當下的IMAX影廳再次炸響,它已超越電影的意義。
那是中國人在絕境中沖破封鎖的吶喊,是荒漠風沙也掩不住的信仰之光。


重映是向經(jīng)典致敬,更是對當下中國年輕人的拷問:我們是否也有把帳篷扎進戈壁灘的孤勇?
第六名:《我不是藥神》
上映時間:2018年
這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題材電影的里程碑之作,由文牧野執(zhí)導,徐崢主演,改編自白血病患者陸勇的真實故事。

本片以“天價抗癌藥”為切入點,直擊社會民生最尖銳的問題“看病難、藥價高”,深刻揭露了底層人的醫(yī)療困境和人性掙扎。
該片打破了現(xiàn)實題材和商業(yè)片的界限,實現(xiàn)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贏,并推動“抗癌藥降價”等實際政策調(diào)整。
當銀幕再度亮起,程勇囚車外是長街上眾人目送他離開。

本片證明了:電影可以不是現(xiàn)實的避難所,而是劈向冰面的斧頭。
第五名:《功夫》
豆瓣評分:8.9
上映時間:2004年
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巔峰之作,周氏無厘頭喜劇的集大成者,也是后現(xiàn)代解構武俠的一次狂歡。
入選BBC“21世紀百大電影”更是證明其影史地位。

包租婆除了叼煙卷罵街還會獅子吼,包租公其實是太極高手,瞎子琴魔殺人于音波,周星星將“高手在民間”玩到極致。
“還有誰”、“洗地”、“你想學啊?我教你”、“別以為你長得帥我就不打你”...
這部電影創(chuàng)造的梗至今還在流傳,是短視頻時代創(chuàng)作者取之不盡的素材寶庫。
筆者問AI,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會進電影院看《功夫》么?

對于他的回答,筆者簡直拜服。
這個問題或許該反過來問:如果沒有在影院看過《功夫》,他們的觀影人生,算完整嗎?(這是AI的答案)
第四名:《讓子彈飛》
上映時間:2010年
如果你玩小破站,一定知道 “讓學”必須申遺。
一部電影能衍生出“讓學”,并產(chǎn)生眾多“讓學大師”,似乎無片能出其右。

15年過去了,張麻子那句“站著把錢掙了”依然是社畜們的終極理想。
年輕人分手也可以有黑色幽默,“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公平,公平,還是T M D公平”,早已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熱搜的萬用模板。
電影貢獻了超過50個出圈金句,是真正的“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梗庫”。
“讓子彈飛一會兒”不再是一句臺詞,而是對現(xiàn)實的預言和種子,早已在年輕一代的心里長成參天大樹。


若電影重映,影迷買的不只是電影票,而是一張加入“覺醒者聯(lián)盟”的入場券。
都2025年了,誰還在假裝看不懂《讓子彈飛》?
第三名:《鬼子來了》
豆瓣評分:9.3
上映時間:2000年(戛納電影節(jié))
25年后,這部姜文導演最深刻的作品和“禁片”,依然是一把刺向歷史與人性的“未解封之刃”。
本片在內(nèi)地未能上映,卻在國際上收獲了極高的評價(獲得僅次于金棕櫚的戛納評審委員會大獎),是華語影史上具有深刻思想價值的作品。


姜文打破傳統(tǒng)抗日片的“善惡二分法”,村民為保命私藏日本俘虜花屋小三郎。
從“殺人還是放人”的糾結,到與日軍聯(lián)歡的魔幻狂歡,最終演變成全村被屠的慘劇。
“我不是日本人,我是日本農(nóng)民”的臺詞,更是道明了軍國主義與平民的共生關系。
當馬大三滾落的頭顱在銀幕上定格,這場對歷史和人性的審判就注定無法終結。

《鬼子來了》或許永遠無法在內(nèi)地公映,但正是這種“缺席的存在”,讓它成為丈量社會思想水位的一把標尺。
第二名:《高山下的花環(huán)》
豆瓣評分:9.5
上映時間:1984年
由謝晉執(zhí)導,以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為背景,打破主旋律電影的“完美英雄”敘事。

直面戰(zhàn)爭的殘酷和軍隊的內(nèi)部矛盾,兼具尖銳的批判性和深沉的人道主義,是國產(chǎn)戰(zhàn)爭片不可逾越的高峰。
戰(zhàn)士們“英雄亦凡人”,他們有私心,會產(chǎn)生因家庭負擔想退伍的恐懼,有在遺書中留下“欠賬單”的。
可這些并不妨礙他們在戰(zhàn)場上迸發(fā)出驚人的勇氣。
個體的命運與國家使命交織在一起,更能讓人共情且催人淚下。


電影既歌頌了愛國主義,也追問戰(zhàn)爭的意義,“犧牲是為了讓后人不再打仗”。
如果本片能夠重映,其最大的價值在于提示國產(chǎn)片:主旋律敘事與人性深度本可共存。
第一名:《霸王別姬》
豆瓣評分:9.6
上映時間:1993年
陳凱歌執(zhí)導,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
以京劇名伶程蝶衣與段小樓跨越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xiàn)個人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幻滅。

影片不僅是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更是一部探討性別、藝術與政治的宏大寓言。
唯一斬獲戛納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并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大不朽電影”。
本片是豆瓣TOP250里排名第一的華語電影,加上西片的話,僅次于《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的偉大在于它既是個人悲劇,亦是民族的縮影。
如果重映,本片一定會震驚新一代的影迷,原來華語電影也曾達到如此高度。
總結
這是一份私人的片單,盡管參考了影片的豆瓣評分、影響力和影史地位,可依然有管中窺豹之嫌。
觀影本就是一件私密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想去電影院重溫的經(jīng)典,在光影里和無法再見的人重逢,和失去的愛人再次對話。
如果以上10部電影重映,你會選擇看哪一部?
或者,你的心頭好并不在其中,請在評論區(qū)寫出她的名字。(撰文:木未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