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老白第62篇原創(chuàng)筆記

前言

前言

昨天刷到一條短視頻,內(nèi)容是對蘇州交通的調(diào)侃。

有人說,在蘇州買車,轉(zhuǎn)向燈是選配;

有人說,蘇州交規(guī)只有一條:紅燈停;

還有人說,蘇州沒有機場,但蘇E蘇U車主全是機長。

每天開車70公里的我,早已對這些情況司空見慣。

但觀察了很多同事的開車風格后,我倒是領悟了一點:

職場上,永遠不要成為“龜速開車”的人。

01 慢不等于安全,龜速自身就是一種風險

01 慢不等于安全,龜速自身就是一種風險

2006年,我剛拿駕照沒多久,有一次,被叫去送領導開會。

開到半路,正自我感覺良好時,領導開始吐槽:

“你沒事帶一腳剎車干嘛?你掛著空檔為啥還踩著離合器?綠燈不踩油門趕緊走,等著交警請你吃飯?”

我心想:你是領導你說啥都對,我新手開得慢還不是為了安全?

開完會后,他坐上駕駛座,讓我好好看著學著。

回去路上,他行云流水的駕駛技術(shù),我倒是沒啥印象,無非手熟而已嘛。

但他說的一句話,我銘記至今:

“你記住,開得快能集中注意力;但開得太慢反而容易影響別人,引發(fā)風險?!?/strong>

將近20年后,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在職場的含金量。

一個邊慢悠悠開車,邊刷短視頻的人,別指望他的精力能專注在工作上;

一個明明限速80卻開著50碼還并排占道的人,別期待他會懂團隊合作;

還有那種綠燈了也不踩油門,緩慢起步的人,時間觀念往往接近于零。

他們嘴上標榜“安全”,追崇“謹慎”,深深影響別人卻不自知,其實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自私”。

生活中,我并不排斥和這類人做朋友;但在職場上,我絕對不敢放心把后背交給這種隊友。

02 職場上,效率永遠優(yōu)先

02 職場上,效率永遠優(yōu)先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慢工出細活?!?/p>

于是,不少人追求“謀定而后動”,領導布置任務時,他們永遠需要“再想想怎么做”;同事推進項目時,他們總是會說“先等客戶的反饋”。

甚至別人催促時,他們也會慢條斯理的說“欲速則不達”,卻完全不在意那句話的原文是:

“只要不限辰光,慢工出細活,一定的道理?!薄哧枴逗r全傳·燈火樓臺》

然而,職場哪有那么多時間可以消磨?

很多時候,職場如戰(zhàn)場,戰(zhàn)機稍縱即逝,效率才是永遠擺在第一位的。

多年前做銷售時,公司規(guī)定,去外地出差必須先申請,層層審批后才能預支費用。

有一次周五臨近下班時,產(chǎn)品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客戶要求我們第二天就去現(xiàn)場處理。

當時已來不及走流程,我和同事自行墊付了所有出差費用。回去后,財務部以缺少手續(xù)為由拒絕報銷。

為此,兩個部門經(jīng)理,將官司打到了總經(jīng)理面前。

據(jù)說,面對兩個心腹愛將,總經(jīng)理沒有糾結(jié)對錯,而是說了一句后來在公司廣為流傳的名言:

“你們兩個部門都在快車道,安全當然重要,但你們也沒有慢的資格?!?/p>

就像現(xiàn)在很多人吐槽,客戶要了8版方案,最后定下來的,卻還是第1版。可見,慢工或許能出細活,但職場的關鍵永遠是:先出活。

03 敢于換檔超車,才能掌握快慢原則

03 敢于換檔超車,才能掌握快慢原則

開過手動檔車的朋友,應該都懂這個技術(shù):

想超車時,降低檔位,反而能爆發(fā)更強的動力。

前段時間讀到《人民日報》的一段話:

記住,你可以摸魚,可以不卷,但別真的“菜”,需要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要讓別人服氣;
你可以內(nèi)向,可以慢熱,甚至可以不合群,但輪到你上臺發(fā)言時,一定要勇敢。

在我看來,開慢車,本身沒有問題。

但沉迷于龜速的自我陶醉,本質(zhì)上就是用戰(zhàn)術(shù)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的懶惰。

職場上,一定要明白什么時候該快,什么時候可以慢,才能游刃有余的掌握方向盤。

就像開車,最好的速度,永遠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踩油門,什么時候該踩剎車。

寫在最后

寫在最后

電影《飛馳人生2》有一句臺詞:

“人生就像賽車,有時候需要沖刺,有時候需要剎車,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br/>

職場既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松,也是一場考驗技術(shù)的拉力賽。

兩者有一個相同的關鍵點,就是:

懂得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而不是一味求慢,求穩(wěn)。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