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總覽——韓漢英
申明:本文資料搜集整理編寫不易,謝絕轉載。

編者說明:本篇是讀者朋友”d風格化 宋“提名,并由其他讀者從24日開始至25日下午十八點為止,通過留言、私信或其他方式投票累計排名第一者。讀者朋友們可以繼續(xù)通過《國民革命軍粵軍將官錄》的目錄進行投票,剩余九個待發(fā)布名額仍以排名第一者繼續(xù)發(fā)布。
韓漢英(1897—1966)
生于1897年2月6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初五日)。廣東文昌(現(xiàn)屬海南)人,字平夷。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畢業(yè)。官號:262。
1917年11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學習。
1919年1月軍校畢業(yè)后派任山西陸軍步兵第9團(學兵團,兼團長商震)第3營第12連中尉排長,后升任第12連上尉代理連長。
1920年2月辭職南下投效廣西陸軍,歷任廣西陸軍講武堂(堂長金永炎)上尉助教、步兵第2隊少校隊長。12月13日授陸軍步兵少尉。
1921年1月投效廣東陸軍,派任粵軍挺進隊(司令陳覺民)少校參謀。2月所部改稱粵軍第3路(司令陳覺民),仍任少校參謀,旋升中校副官長。
1922年1月調任廣東陸軍警備游擊第7隊(統(tǒng)領黃鳳綸)中校幫統(tǒng)。
1923年4月調任中央直轄廣東討賊軍第3師(師長鄭潤琦)步兵第5旅(旅長李雄偉)步兵第9團(兼團長何彤)中校團附。
1924年6月14日所部改稱粵軍第3師(師長鄭潤琦)步兵第5旅(旅長李雄偉)步兵第9團(兼團長何彤),仍任中校團附。10月13日所部改稱建國粵軍(師長鄭潤琦)步兵第5旅(旅長李雄偉)步兵第9團(兼團長何彤),仍任中校團附。
1925年10月所部縮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長李濟深)獨立團(團長云瀛橋)第2營,改任中校營長。

1926年1月6日所部改稱第13師(師長徐景唐)步兵第37團(團長云瀛橋)第2營,仍任中校營長。
1927年1月調升第4軍(兼軍長李濟深)補充第2團上校團長。8月18日所部改編為廣東省守備軍第2團,仍任上校團長。12月22日調升第4軍教導第2師(師長黃鎮(zhèn)球)少將副師長兼第1團(原守備軍第2團改稱)團長。
1928年3月奉派日本留學。
1929年5月回國后派任第4師(師長張發(fā)奎)少將參謀長。11月22日所部改稱護黨救國軍第4師(師長張發(fā)奎),仍任少將參謀長。
1930年1月5日所部擴編為護黨救國軍第4軍(軍長張發(fā)奎),仍任少將參謀長。3月所部縮編為護黨救國軍第12師(兼師長張發(fā)奎),改任步兵第36團少將團長。4月1日所部改稱第1方面軍第12師(兼師長張發(fā)奎)步兵第36團,仍任少將團長。7月14日調任第1方面軍第4軍(兼軍長張發(fā)奎)少將參謀長。12月17日調任第1方面軍第12師(師長吳奇?zhèn)ィ┥賹⒏睅熼L兼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校長薛岳)副校長。
1932年2月9日調任第90師(師長吳奇?zhèn)ィ┎奖?70旅少將旅長。
1933年11月25日所部擴編為第59師,升任中將師長。
1935年4月13日敘任陸軍少將。
1936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勛章。10月5日晉任陸軍中將。11月12日獲頒四等云麾勛章。
1938年3月10日調任武漢衛(wèi)戍總司令部(兼總司令陳誠)中將高級參謀兼軍事委員會軍官訓練辦公廳主任。8月1日調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分校中將主任。
1939年6月4日兼任中央訓練團中隊長,入黨政訓練班第三期受訓。7月5日結業(yè),免去中隊長兼職。
1944年6月27日晉頒三等云麾勛章。

1945年6月25日調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李中興)中將副總司令。7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深造。10月10日獲頒忠勤勛章。11月陸大畢業(yè)后仍任原職。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勛章。8月調任第4軍官總隊中將總隊長。
1947年11月28日調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宋子文)委員兼廣東省第9區(qū)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12月25日兼任廣東省第9“清剿”區(qū)中將司令。
1948年1月26日停役。
1949年4月12日專任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委員。12月28日調任海南防衛(wèi)總司令部(總司令薛岳)中將副總司令。
1950年1月兼任海南補給區(qū)司令。6月調任“國防部”(部長俞大維)中將參議。
1956年2月退為備役后定居臺北。
1966年8月12日在臺灣臺北病逝。
— 本文完 —
您還有其他想了解的將官履歷可以給我留言哦^0^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