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澤東是什么人?是共產國際指定的領導人?不是。是上一任領導人指定他接班的嗎?也不是。

他長期處于中國共產黨的邊緣,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到1935年遵義會議選擇毛澤東,經歷了多少領導人?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fā)、李立三、王明、博古,我們按照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蘇俄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導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撞得鼻青臉腫,磕得頭破血流。

1935年遵義會議對毛澤東的選擇,不是山頭妥協(xié)的結果,不是利益集團平衡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對勝利的選擇。

朱德入黨以前已是國民革命軍準將旅長,在眾人都以為他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之時,他卻毅然決然千里迢迢自四川赴上海找到時任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提出入黨要求,陳獨秀認為其乃舊軍閥,借故婉拒勸走,朱德終于明白在國內入黨已無可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2年9月上旬,朱德離開上海前往歐洲

爾后,朱德打聽到有個旅歐支部在法國,他意念強烈,立刻遠渡重洋前往法國入黨,從巴黎到馬賽,尋至法國支部,卻被告知支部的負責人周恩來、張申府去了柏林,朱德再次追趕黨的腳步,乘車趕至柏林,終于在柏林千里圓夢入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2年周恩來與他的入黨介紹人張申府(左1)、劉清揚(左2)及好友趙光宸在柏林

朱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奠基人,大家總以為朱德是南昌起義重要負責人,但是實際上南昌起義的領導班子里根本沒有朱德。

朱德只帶領了相當于南昌市公安局不到500人的隊伍,南昌起義南下之時,這支隊伍一哄而散,全部逃離,朱德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因此無法在南昌起義中謀得重要位置。

周恩來當時評價朱德說:“朱德是一位很好的參謀和向導?!标愐阋舱f:“朱老總在南昌起義中地位并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strong>

毛澤東曾評價:“中國共產黨懂得直接準備戰(zhàn)爭組織軍隊的重要性是從1924年參加黃埔軍事學校開始的”即從周恩來開始。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位軍事部長,中共中央軍事部長他成立了中共第一支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后擴建為著名的“葉挺獨立團”。

朱毛會師后產生了很大矛盾,簡單來講,關鍵就在于軍隊指揮是應該集權還是分權。

毛澤東主張集權由一人指揮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帶來的隊伍,朱德主張分權分別指揮各自的隊伍,相互配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毅從中調和,但陳毅本身更贊同朱德分權配合的方式,陳毅借紅四軍大會通過批評朱、毛兩人,以達成新的團結,他批評毛澤東有七點錯誤,朱德有三點錯誤,結果紅四軍選舉,朱、毛兩位主帥雙雙落選,陳毅反而當選了紅四軍前委書記。

周恩來聞訊不僅沒有支持交情深厚且一同赴法勤工儉學的陳毅,以及親自介紹入黨,在南昌起義中的下級朱德,反而支持了曾反對過自己起草的“二月來信”的毛澤東,并指出毛澤東的方向是正確的方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6年3月4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在延安機場

朱德:靠南昌起義敗后800將士力挽狂瀾保存火種

朱德亦是一位極富歷史自覺的偉人。

▋“舊軍閥”為入黨:遠赴法國,追至德國,被逐出柏林

朱德入黨以前已是國民革命軍準將旅長,在眾人都以為他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之時,他卻毅然決然千里迢迢自四川赴上海找到時任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提出入黨要求,陳獨秀認為其乃舊軍閥,借故婉拒勸走,朱德終于明白在國內入黨已無可能。

爾后,朱德打聽到有個旅歐支部在法國,他意念強烈,立刻遠渡重洋前往法國入黨,從巴黎到馬賽,尋至法國支部,卻被告知支部的負責人周恩來、張申府去了柏林,朱德再次追趕黨的腳步,乘車趕至柏林,終于在柏林千里圓夢入黨。

▋南昌起義中“打雜”:灌醉駐軍團長,沖前殿后防滇軍

入黨后朱德在德國學習,不久被從柏林驅逐出境,他轉至蘇聯(lián)學習,1927年回國后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朱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奠基人,大家總以為朱德是南昌起義重要負責人,但是實際上南昌起義的領導班子里根本沒有朱德。

關鍵的原因是朱德帶領參加南昌起義的隊伍人數(shù)太少。與葉挺十一軍8個團,賀龍二十軍6個團相比,朱德只帶領了相當于南昌市公安局不到500人的隊伍,雪上加霜的是這不到500人的隊伍都上了年紀成家立業(yè)有了牽掛,且不是專業(yè)受訓的野戰(zhàn)部隊,以至于在南昌起義南下之時,這支隊伍一哄而散,全部逃離,朱德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因此無法在南昌起義中謀得重要位置。周恩來當時評價朱德說“朱德是一位很好的參謀和向導?!标愐阋舱f:“朱老總在南昌起義中地位并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

南昌起義當天,大家都忙著指揮調動部隊,而朱德領到的任務只是灌醉當?shù)伛v軍的兩個團長;起義部隊南下,朱德被指派在前面開路,這是因為周恩來考慮到當起義部隊穿過江西之時,前面會有滇軍把守,而朱德曾是滇軍旅長與滇軍相熟,可為起義軍開路,如果是重要領導人,又怎會放在最前沿最危險處呢?同理,進入廣東后又讓朱德末尾殿后,以便與追擊的滇軍周旋。

可見實際上,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朱德整個南昌起義中都是在做“打雜”的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到達陜北后合影

▋歷史轉折:借兵死守三河壩殿后,但主力部隊全軍覆沒

后召開的三河壩會議,這不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重要節(jié)點,也成為了朱德人生的轉折點,三河壩會議決定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帶領兩萬主力南下作戰(zhàn),建立新的根據(jù)地,朱德帶領原屬葉挺的25師3000多人負責留在三河壩殿后,頂住敵人追擊3天3夜。整個南昌起義中,朱德就獲得了這三天的指揮權,正是這三天使朱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終身總司令。

三天里,朱德率部完成了任務,損失六七百人,還剩兩千多人,正收攏部隊與主力會和時,一位連長匆匆跑回,朱德沒想到主力已全軍覆沒,當時的領導人全部分散突圍,自己手上的兩千多人成了最后的火種。

聞訊,猶如晴天霹靂,部隊大亂,軍心渙散。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是朱德,他高喊:“不要散,我們有人有槍,我們一定有辦法?!备鶕?jù)當時的老同志后來回憶,當時朱德也是“勉強”穩(wěn)住軍心,“大家想看看他究竟有何辦法,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們再解散?!毕⑻^突然,士兵都茫然無措,只有跟著朱德尋一條出路。

8月的南昌猶如火爐之地,士兵們都著短衣短褲,一直走到10月底依然只能著短衣短褲,因為沒有補給,部隊越走,人越少。從2000多人走到江西安遠天心圩只余了800多人。此時,中央接到報告“師長團長均皆逃跑,各營連長亦多離開,師級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個不剩。

團級軍事干部只剩王爾琢,政工干部只剩陳毅,隊伍成一哄而散之勢?!碑敃r的干部離散不算叛逃。由今回首,真是中國革命千鈞一發(fā)之際,若是這800人散了,南昌起義的隊伍便是片甲不留。武裝斗爭絕不可能勝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tǒng)一和團結。圖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在七大主席臺上

▋力挽狂瀾留住800將士:我們就是今天俄國的1905年

正是這危難之間,朱德站了出來,就在稻田的一個土坎子上,高聲說:“大革命失敗了,我們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我們還是要革命,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了,1907他們成功了,我們今天就是俄國人的1905,總有一天我們會迎來屬于我們的1907。”據(jù)臺下官兵回憶,當時沒有幾個人知道所謂的1905與1907究竟是什么。

但是,就是在朱德的激情與信心中火焰一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那一個時刻,沒有人相信革命還能成功,就是這一位曾經被陳獨秀認為是軍閥的舊軍人仍然堅持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這800人是丟了魂的隊伍,正是朱德給了他們一個魂。陳毅回憶道:“在這最黑暗的時刻在群眾情緒降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光明前途。這是總司令偉大的地方?!?/p>

這就是真正的力挽狂瀾,這支800人的隊伍沒有人能想到22年之后百萬雄師過大江,但每一個留下來的人都從朱德身上感受到革命一定勝利的信念。我們從不反對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在關鍵時刻,領導人的信念當是中流砥柱。群眾可以如樹葉隨風搖曳,但是領導人必須如樹干般巋然不動。

如同朱德這樣堅如磐石,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才是合格的領導人。南昌起義雖然遺憾告敗,黨遭受滅頂之災,但是使得原來那個“打雜”的朱德的價值全然展現(xiàn),也就是“危機毀滅權威,危機誕生權威”的真實寫照。

▋譚震林回憶:800人隊伍上山后決定了井岡山的實力

就在那支800人的隊伍中,誕生了日后的新中國軍隊奠基人。中國共產黨埋葬蔣家王朝的基本軍力貫穿在整個解放戰(zhàn)爭中,最主要的指揮者——東北戰(zhàn)場林彪,華東戰(zhàn)區(qū)主將陳毅、粟裕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中脫穎而出:十大元帥之首朱德、十大元帥之三林彪,十大元帥之六陳毅,十大大將之首粟裕。

古語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800人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核心戰(zhàn)斗力的發(fā)源。解放后譚震林同志有段非常珍貴的回憶,“假如朱老總不把南昌起義隊伍拉上井岡山,光憑我們秋收暴動的力量很難堅持下去。

秋收起義的隊伍多由工人、學生組成,戰(zhàn)斗力弱,很難去打贏戰(zhàn)斗;而南昌起義的隊伍不同,士兵均由黃埔軍校畢業(yè),士兵清一色北伐鐵軍的隊伍,井岡山自此戰(zhàn)力大增。朱德在其中居功至偉?!敝袊嗣窠夥跑姂?zhàn)史中這樣評價朱德:八一南昌起義的隊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能夠保存下來,朱德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4年11月,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紀念活動后回國,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到機場迎接

人的一生縱然漫長,但關鍵時刻只有幾步,而朱德正是在關鍵時刻把握了機會,使之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魂。朱德的堅決的斗爭精神、必勝的革命信念就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韌性。

毛、周、朱三人對于紅軍的建設思路、革命應該走的道路等等有許多不同看法不同意見,爭論比比皆是,比如,1929年紅四軍七大、八大“前委”、“軍委”之爭,朱德取代毛澤東領導;1932年10月蘇區(qū)寧都會議“反傾向斗爭”,周恩來取代毛澤東領導。

但在核心目標上,中國共產黨怎么樣獲得勝利?怎么樣完成民族救亡?三人是完全一致的。他們三人不是同一年出生,卻是1976年同一年去世。有一些矛盾與誤會甚至直到他們同一年去世后也沒能化解,沒能超越生命。并不是如今想當然的親如兄弟,不分你我。共產黨的力量來自真實,無需矯飾。

那又如何?中國乃至西方評論中共黨史都稱:毛、周、朱是最佳的中共領袖搭配。他們三人憑借強烈的歷史自覺達成了近乎完美的歷史和諧。

他們所追求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諧,毫不隱諱共產黨內的互相批評與自我批評。三人相互補充:毛澤東對黨的路線方針的制定;朱德的堅決斗爭精神,革命必勝的信念;周恩來大量高超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他們使中共臻于完善。

先有偉人后有偉業(yè),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如今我們可以算計薪資、職位,但是我們算計不出偉大,因為夢想是不可估量的,我曾寫過:懷抱理想主義做事業(yè)多數(shù)時候會頭破血流。如果能夠成功必定是一個偉大的事業(yè)。正如這三個人所達成的一樣。

加主編微信TZBB668,備注進群,可進大觀粉絲群(本群為邀請制,謝絕空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注:除本平臺聲明的原創(chuàng)外,其它內容源于網絡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讀者多種文化視角的探討與解讀,并不代表“新大觀”的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后臺留言,將第一時間處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