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娃,閑暇的時候,通常就愛逛超市。一來打發(fā)時間;二來看看什么東西便宜,買回家劃算。三來還能跟娃共處,帶著娃長長見識,拓展下認知范圍。
不過,帶娃逛超市,也不是輕巧活兒,有的老人喊累,直呼體力跟不上娃。

娃進了超市,就四處亂跑,老人腿腳慢,還總得盯著娃的安全,身心俱疲。
還有老人說,帶娃逛超市,很容易發(fā)生意料之外的事兒,這讓人很難應付,特考驗老人的情商能力。
帶娃逛超市有多累?
那天,小區(qū)里的孫奶奶帶著5歲的孫女甜甜,在家附近逛超市。大概逛了半個小時,孫奶奶就累得走不動了,一個人坐在水果攤邊的座位區(qū)歇著。
小孫女甜甜卻活蹦亂跳,特別有精神頭,一會摸摸水果,一會又跑去玩玩具。奶奶喊她,她都不回應。
孫奶奶歇了一會,就主動去玩具區(qū)找甜甜了??商鹛饎偛胚€在那,眨眼功夫就不見了。

孫奶奶急壞了,邊找邊喊“甜甜,甜甜你在哪兒呢?”
此時,甜甜才玩完玩具,感覺口渴,正打開了一瓶娃哈哈奶,咕咚咕咚喝著呢。
因為離奶奶不遠,甜甜聽見了奶奶叫她,就放下了奶瓶,趕緊跑來跟奶奶會合了。奶奶看見甜甜,心里踏實了,就打算領甜甜回家。

娃在超市先喝奶被要求3倍賠償,奶奶做法顯露高情商
正在這時,營業(yè)員卻大喊了一聲:“喂,那小孩兒,你剛才是不是喝了一瓶娃哈哈AD鈣奶?”奶奶一聽,回頭看了一眼營業(yè)員,又看了一眼大孫女,就知道是自家娃做錯事了。
甜甜不吱聲,一個勁往奶奶后面躲。被人喊住了,奶奶也很難為情。
營業(yè)員態(tài)度很嚴厲,斥責了孩子幾句:“一點家教沒有,沒結賬能喝奶嗎?這叫偷,偷得挨罰,至少5倍賠償,拒絕賠償就得罪加一等,罰10倍。小妹妹,要不把你扣押在這吧,行不行?”
奶奶一聽這話,這語氣,心里就十分不樂意。
但是奶奶也承認,孩子不經(jīng)許可,沒買單,先動了人家的牛奶,那確實是偷拿,不是光明正大的買。
奶奶自知理虧,但又想給自己圓個場。

于是,就跟營業(yè)員說:“我家孩子喝的是娃哈哈AD鈣奶,這要是企業(yè)老總知道了,也只會摸摸孩子的頭,告訴孩子下次想喝先買單!人家才不會嚇唬孩子,更不可能抓著孩子不放,指責孩子偷喝奶。那還不是咱家奶好喝嘛!”
營業(yè)員被說的啞口無言,心里想著,老總確實是個大善人,如果是他面對這樣的事兒,可能不會罰這3倍錢。
所以,營業(yè)員也沒計較,而是放行了。
奶奶情商很高,見好就收,立馬掏錢買下了剩余的6瓶奶。
還當場告訴孫女:“下次不許偷拿東西,得先買單,才能喝。再渴也不行,知道了嗎?”
甜甜點頭,應承后,奶奶和甜甜終于離開了超市,順利回家了。
生活中,帶娃逛超市確實很容易累,更容易因為累忽視了孩子的動向。這就給孩子制造了獨處的機會,讓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搗亂。
那么,日常帶娃逛超市,家長該注意哪些細節(jié),才能避免孩子添亂呢?
帶娃逛超市,家長要注意這2點,避免娃添亂
1警告孩子,別亂動超市東西
超市里的東西,價格不等,成本價格不同。
不論孩子不小心碰碎了哪一個,吃掉了哪一種,都在無形中給家長添了麻煩,需要家長來花錢買單。

所以,在帶孩子進超市之前,先警告孩子,哪些東西不能動,要離哪些東西遠一些。
比如,不許動容易破碎的碗筷擺件等,要離雞蛋、水果等一捏易碎的物件遠點。省得娃一時好奇心作祟,給家長添堵。
2 禁止孩子,不買單先吃喝
在逛超市之前,家長要先告訴孩子,在爸媽等長輩沒買單的情況下,這些商品的所有權歸超市。
如果孩子嘴饞,或是太渴了,可以跟長輩說,然后得到了許可后再吃喝。
千萬不可以自己做主,私自拿超市里沒買單的物品,那等同于偷了東西。輕者是要罰款的,重者會被抓起來。

家長這樣跟孩子講清楚,就能避免孩子不經(jīng)許可拿了東西吃喝,被營業(yè)員指責,被人圍觀了。
另外,帶娃逛超市之前,最好可以先讓娃在家里喝些水,吃點東西,避免口渴肚子餓。
同時,帶娃逛超市,還要掌控好時間長短,逛的過久偏累,不太容易看顧好孩子,娃更容易發(fā)生突發(fā)情況。
所以,帶娃逛超市做好準備工作,做好規(guī)劃,這樣對孩子和大人都更好。
互動話題:帶娃逛超市時,有沒有發(fā)生過哪些尷尬事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