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癌癥手術成功只是抗癌之路的第一步,后續(xù)恢復至關重要。有數據顯示,全球癌癥患者術后五年生存率在 20%-90% 之間浮動 ,而順利度過術后兩個關鍵階段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顯著提升 40% 以上。今天就來和大家講講癌癥術后的這兩個 “生死坎”,希望能引起患者和家屬的高度重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道坎:術后 6 個月

癌癥手術對患者身體的傷害是多方面的。手術過程中,醫(yī)生需要切除腫瘤組織,這往往會連帶切除一些周圍的正常組織和器官,對身體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造成破壞。比如,肺癌手術可能切除部分肺葉,影響呼吸功能;胃癌手術可能切除大部分胃部,影響消化功能。而且,手術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治療,術后患者會經歷傷口愈合、身體機能恢復等過程,這期間身體處于虛弱狀態(tài),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來修復受損組織。

其次,手術可能無法完全清除所有癌細胞。在一些情況下,癌細胞可能已經發(fā)生了微小的轉移,或者在手術過程中,一些癌細胞殘留在體內。這些殘留的癌細胞在身體環(huán)境適宜時,就會迅速生長,導致癌癥復發(fā)。有研究表明,大約有 30% - 50% 的癌癥患者在術后 6 個月內會出現復發(fā)跡象 ,尤其是那些惡性程度較高的癌癥,如胰腺癌、肝癌等,復發(fā)風險更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道坎:術后 2 - 3 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癌癥復發(fā)的概率確實會逐漸降低,但在術后的 2 - 3 年,仍然是復發(fā)的高危期。有研究統(tǒng)計表明,約 60% 的癌癥復發(fā)發(fā)生在術后 3 年內 ,這就像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 “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

為什么在這個階段癌癥仍容易復發(fā)呢?一方面,雖然手術和前期的治療對癌細胞進行了打擊,但仍可能有一些癌細胞隱藏在身體的某個角落,處于休眠狀態(tài)。在術后 2 - 3 年,患者的身體逐漸恢復,體內的激素水平、免疫狀態(tài)等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為休眠的癌細胞提供蘇醒和生長的條件。另一方面,患者在術后的康復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如生活方式不健康、心理壓力過大等,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怎么才能成功邁過這兩道坎呢?

1、緊密配合后續(xù)治療,術后輔助治療是降低癌癥復發(fā)風險的重要手段!

2、定期復查不可少,能夠及時發(fā)現癌癥復發(fā)和轉移的蛛絲馬跡!

3、擁抱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身體免疫力、預防癌癥復發(fā)的基礎。

4、中醫(yī)藥調理助力。

中醫(yī)認為,癌癥術后患者身體處于氣血虧虛、臟腑功能失調的狀態(tài),通過中藥調理可以補氣養(yǎng)血、調理臟腑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從而預防癌癥復發(fā) 。中醫(y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一人一方 。對于氣血虧虛的患者,常用人參、黃芪等中藥來補氣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等功效;黃芪則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等作用 。這兩種中藥常常搭配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

還可以將紅棗、桂圓和黃芪、人參等一起使用 。紅棗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桂圓則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它們與黃芪、人參搭配,能起到氣血雙補的效果,讓身體恢復得更快更好 。比如,可以用黃芪 15 克、人參 5 克、紅棗 5 顆、桂圓 5 顆,加水煮 30 - 40 分鐘,制成茶飲,每天飲用 。也可以將這些食材加入到日常的飲食中,如熬粥、燉湯等 。此外,中醫(yī)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如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添加其他相應的中藥進行調理 。例如,對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能會加入山楂、神曲、麥芽等消食開胃的中藥;對于睡眠不好的患者,可能會加入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養(yǎng)心安神的中藥。

我是腫瘤科王紅軍醫(yī)生,我知道很多病人看病不容易,為了不讓大家到處奔波,我利用工作之余,為大家提供線上問診服務,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人,讓大家多一份參考方案,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到我,我會幫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