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我會死在哪里?我準備埋在哪里?”
人到中年之后,這個話題就要好好琢磨了。
葬地的選擇
我爸2012年去世的,他生在安徽,當兵、工作、成家都在河北。
我這個筆名叫“太行”,就是在太行山下長大的意思。
我爸沒有告訴過我他希望葬在哪里,所以他去世之后,我媽買了石家莊紀念堂的一個格子,安置他的骨灰,這個格子說是永久產(chǎn)權,一勞永逸,其實也有個問題。
它在一座建筑里,所有的建筑,都有使用壽命的問題。
殯葬行業(yè)宣傳的移風易俗,說這叫壁葬,但大多數(shù)人存厝先人的骨灰,都是夫妻之間的另一方還在,準備另一位百老歸山的時候,一起再做安置。
我爸的骨灰存了十幾年,關于他的安葬地,我有過很多考慮:
一是就近在河北買公墓,好處是折騰比較少,費用也低,壞處是我已經(jīng)生活在北京,等我七老八十的時候,去給他掃墓就難了。
我媽曾經(jīng)希望我爸葬在河北,說她跟鄰居阿姨們聊天得知,有個處級干部專享墓地,有各種優(yōu)惠,風水也好。
我當時就反對,我說我爸一肚子不合時宜,仕途從來就很坎坷,和那群人做鄰居,肯定聊不來。
二是葬在北京,好處是我老了也方便祭掃,但是北京近處的公墓基本都滿了,買一個足夠遠的區(qū)域,就跟去河北差不多了,此外,費用也高。
三是送回家鄉(xiāng)去,進祖墳,壞處是我祭掃更遠了,好處是,如果揣摩我爸的想法,這可能是他最愿意的。老家的親人們,當然都希望我爸能回去安葬。
其實我最怕的是哪天老家的地被哪個開發(fā)區(qū)看上了,一聲令下給我們村都推了,或者哪天縣里調(diào)來一個平墳領導,像河南某地那樣。那時候我和幾個堂哥年紀都很大很大,一點去活動、去說情的能力都沒有。
這兩年我想法變了,因為我覺得形勢變了——再也不會有任何開發(fā)區(qū)了,蓋好的房子都賣不出去,小城鎮(zhèn)已經(jīng)不會擴張了。
我大哥(堂哥)跟我說:“平墳不用擔心,哪天如果上級說所有墳頭都要平,我們就把奶奶老宅子里都擺上老人們的牌位,我們做一個祠堂,上香祭拜就好了?!?/p>
我表叔和我爸從小一起長大,如今在北京退休,他跟我說:“少爺,這個事兒要考慮了,這么多年了,你孝順,聽媽媽的意見是對的,但是能做一些工作,說服她,也是好的?!?/p>
我是前天才覺得我表叔極其明智的。
背著骨灰能上高鐵嗎?
去年我媽決定了,讓我爸回老家祖墳。
做出逝者會喜歡的安排,我覺得我媽還是很愛我爸的。
接下來我就征求了兩位伯伯的指示、托了堂哥、姑夫來幫我去按照老家規(guī)矩安排具體的事情。
我接下來就做一件事,從河北接我爸的金盒去安徽。
我大哥說:“我開車過去接吧?!?/p>
我大哥也六十好幾了,這么遠的路,太折騰了。
我說:“我背我爸回去?!?/p>
我查了所有高鐵運輸攜帶行李的規(guī)定,沒有禁止攜帶骨灰的條款。
那就是可以帶。
但是有一個條款:請勿攜帶可能造成其他恐慌的物品。
換句話說,帶先人的金盒上高鐵,你只要包裝得好好的,不要讓別的乘客知道是什么,就夠了。
各位,千萬不要覺得背骨灰我們就會給人添麻煩。
1.有生就有死,攜帶先人遺骨乘車,就和攜帶嬰兒乘車是一樣的,不要覺得我們比別人矮一頭。
2.人這輩子,一火而凈,高溫過后的骨灰,是最干凈的東西,完全不會造成什么污染。
3.逝者不會害人,能害人的壞人都是有呼吸、有心跳的。
說說攜帶金盒(骨灰盒)上高鐵的注意事項:
1.合適大小的包
金盒不能側放或者倒置,這就使得我們不能使用雙肩背包,像圣斗士的那種圣衣箱子雖然可以,但金盒上面你就不能壓東西了,所以廂式包、桶包都不好用。
大多數(shù)金盒尺寸都在60cm以內(nèi),所以你買一個60大小的綜訓包,足夠了。
綜訓包本身是橫向、長方體形狀的單肩背包,裝匣子最合適。
大多數(shù)城市里的殯儀館都只給部分骨灰,如果先人留了全灰,那就是一壇子,就要采用更大的包了。
我選擇的是回力的一款綜訓包,129元。
這個包一般各地的規(guī)矩是要上山時燒掉。
2.保護物和填充物
金盒不能落地,一定要隨身帶一包一次性桌布,裝包的時候用得著。
包和金盒不可能正好裝得下,四面咣當就不好了,所以我們要找合適的填充物。
我買了迪卡儂的一款純黑色睡袋,130元。
把睡袋中段墊在包里,把用塑料袋包好(防水,火車站有的是端著水杯馬虎大意的乘客,根本防不勝防)的金盒放上去,睡袋的兩頭填滿包和金盒之間的空隙,就完全避免磕碰了。
用黑色睡袋有一個好處,大多數(shù)地方都講究金盒不能見日月星三光,抱著骨灰盒上下車,旁邊都要有個人打一把黑傘才行。
但是候車室里打一把黑傘,還要抽抽搭搭地流眼淚,大家肯定就都知道是做什么的了,這就容易起沖突。
黑色的睡袋包好,就不需要黑傘了。
這個睡袋一般也會燒掉,拼夕夕來一個就可以了。
3.重量問題
金盒都很重,本身就會選用比較重的木料,廠家還會在里面加重物,以便搬運的時候會顯得特別莊重。
再經(jīng)過包裝之后,這個包背起來就會比較吃力了,可能很難再攜帶別的行李。(這時候我贊嘆我表叔的明智了,我要再老十幾二十歲,這包可能就背不動了)
所以如果是女生,務必不要單人背負金盒,多求助,不逞強,女婿或者侄子來背老人,也是一樣的。
金盒能順利通過安檢,放心,咱們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乘客,鐵路上的同志們見多識廣,根本不用擔心。
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多做一手準備,比如身上揣一點現(xiàn)金。
比如,如果真的有人刁難,比如這個人就是頭一天上班,或者就是愛找人麻煩,要咱們開箱查驗,那就把他拉到旁邊,低聲告訴他是什么,給他塞兩張紅票子,就過去了。
背著金盒,一要不耽誤行程,二要不起口舌。
行程規(guī)劃問題
行程規(guī)劃上,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首先說一個總方針,就是盡量保持讓我們在車上。
帶著金盒,尤其是如果一個人背著金盒,最麻煩的就是要上廁所,你總不能帶著金盒進洗手間,不好的。
把金盒扔在候車室自己跑到洗手間,更不靠譜了,別人拿走了上哪里找去?
但是上了車,把金盒請上行李架,在咱們頭上面,就可以去洗手間了。
所以要避免在換乘站待太多的時間,盡量都在車上,哪怕往回坐兩站,也要避免長時間的換乘等待。
吃高能量但是少殘渣、不出屎的食物,就按照楊利偉上太空的那個食譜吃。
1.不要迷信12306
12306給你推薦的路線,不是“最快到達”,而是“不走回頭路的情況下最快到達”。
但是咱們帶著金塔,愿意多花點票錢,少一點等待時間,那就可以手工搜索一些路線,到你目的地遠端的高等級車站,再坐一站回你的目的地,有時候會更快。
比如12306給我推薦的路線是濟南換乘,我上了石家莊到杭州的高鐵準備去濟南之后,發(fā)現(xiàn)路上??磕暇┠希s緊就補了到南京南的票,然后往回返,省了兩個多小時。
這里要注意,盡量請乘務員來幫你辦理延長,不要自己用12306,雖然乘務員也是從終端上給乘客搶票,但是她能保證她買到的票在她的車廂里。
如果咱們自己買,系統(tǒng)很可能給你派到別的車廂,16節(jié)的動車組,前8節(jié)和后8節(jié)不能相通,要想過去得下車往另一頭跑,帶著金盒是沒法做這種高難動作的。
我這次就從16號車被派到了1號車,不過乘務員跟我說,雖然你這個位子后半段被賣掉了,但后半段這個車廂有很多空位,你就不要跑了,有空座就坐吧。
我們國際莊的大多數(shù)人,都像這位乘務員一樣,又熱情又樸實,我下車的時候認真地跟她說了一聲,“今天謝謝您?!?/p>
生活就是這樣,總能收到來自陌生人的暖意。
2.買一等以上的座位
主要是確保金盒能有一個行李架。
二等座車的行李架比較緊張,一等座或者商務座就能好很多。
此外,運送金盒的人,回鄉(xiāng)之后還要操辦老人的上山問題,能多睡一會兒就多睡一會兒,一等座和商務座列車員都會把到站乘客叫起來。
上山
二十多年前,我爸曾經(jīng)寫過一篇短文,發(fā)表在《河北日報》的副刊版上,寫的是家鄉(xiāng)的油菜花。
他把青春獻給了河北,但工作之余,總還是想念故鄉(xiāng)。
我覺得河北日報的編輯同志們也很好,看見一個人投稿來謳歌家鄉(xiāng)安徽,表達思念之情,居然照登了。
也沒有說他沒有歸化成河北人,要把他遣送回安徽。
這就是華北平原燕趙大地的胸懷。
火車過了淮河,田地里的油菜花就多了。
我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心里明白,這次送我爸回來的選擇,對了。

四十年前我爸抱我,四十年后我背我爸
我在爺爺奶奶的老宅子里,為我爸守了一夜,怹的喪事在十幾年前就已經(jīng)辦完,所以沒有火盆或者其他的環(huán)節(jié),燒燒香就行了。

前幾天,在中堂鏡匾的頂上,有個育雛的小鳥做了巢,我奶奶的老宅沒有玻璃,門框上面可以進鳥,又能擋得住貓,這鳥媽媽聰明的很,但是被回來的人一多,應該是嚇跑了。
我們告訴親朋好友,這不是辦喪事,這是我爸回家入土,是喜事。
我說不了家鄉(xiāng)話,也不懂得家鄉(xiāng)的習俗。

這臺電視留下來了,是環(huán)宇牌的,石家莊的牌子,這是當年我家換了彩電,我爸背回來的,他還要空出一只手來拉我。
不用急,只要承認自己是個傻子,聽長輩、哥哥、主持人的話,就不會有錯。
哪怕家鄉(xiāng)人笑話你幾句“讀了這么多書,不懂老家的規(guī)矩”也不要緊。
大大方方地承認:“是呀,就是不懂呀,我聽命令就可以了。”
我爸被安葬在我爺爺墳的左邊。
我爺爺墳前種了兩棵雪松,二十多年后,已經(jīng)長得有大海碗粗細。
表叔在遠處為我爸種了兩棵雪松,現(xiàn)在還是小樹。
等到它們也長成大樹,我也就老了,我也會自己籌備自己的身后事了。
我爸比我幸運,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也知道他想要去哪里。
我是飄零的80后,都市不屬于我,出生地已經(jīng)陌生,祖籍語言不通。
已知身后無憑無據(jù),因此生前必須努力。
在那兩棵樹長大的歲月里,還是要活出一點亮色來。
p.s
我媽經(jīng)常覺得,她身后應該給我少添一點麻煩。
她老家是南京的,但其實出生在國際莊,對南京她也很陌生。
她有一次告訴我:“回頭你就把我的骨灰,帶到南京長江大橋上,直接撒到江里去?!?/p>
“那您千萬活到100歲,因為您100歲我就70歲了,70歲以上就不拘留了,他們教育教育我就放了?!?/p>
人怎么可能允許啊!都像你這樣不準備買墓地經(jīng)濟怎么發(fā)展啊,內(nèi)需怎么擴大啊,地方債怎么還呢?
到底想啥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