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問政江西”平臺出了一則回復。
里面,萬年縣政府辦說2025年將暫停英語教師招聘,理由是:他們科學測算出學生規(guī)模將逐年縮減、教師規(guī)模將剩余。

看看,出生人口從2008年的近8000人下降到2024年的2478人,非常震撼的一個數(shù)據(jù)。
就這樣每年有兩萬左右中高考學生的縣城,做出了變化。
江西進賢縣更進一步,2025年直接暫停教師招聘。理由還是生源下降。

而這并非個例,放眼江西全省,大抵如此。
中小學招聘老師數(shù)量在過去五年縮減程度是84%,這還算好的。
特崗教資招聘人數(shù)的縮減更是達到99.5%。

老師減得快,是因為學生少的快。
但學生少的快,不只讓老師失業(yè),還可能迫使幼兒園歇業(yè)。
澎湃發(fā)布過一個數(shù)據(jù),叫:比人口減少更快的,是幼兒園的消失速度。
2023年幼兒園關停比例最高的十個城市里,江西占了三個,是數(shù)量最多的省份。

時代的風變了方向,從來不打招呼。
而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被吹得昏頭昏腦。
其實,縮編的事真不新鮮。
以最近一年為例。
濟南市平陰縣說受教師超編、省市嚴控進人計劃的影響,2024年不組織社會招聘。

衡陽市衡陽縣也宣布向其他事業(yè)單位分流教師。

鶴崗的教師分流,分流去了社區(qū)街道。

寧波、北京、貴陽等地也有教師退出機制。
這其中有的末位淘汰,有的讓教師待崗、轉崗、降級,各有各的辦法。

老師實在太多了,未來只能少招、精招。
有的少招,少招到學校干脆消失了。
最近,洛陽伊濱區(qū)就打算將13 所小學注銷。

擁有八十多年校史的嵊山鎮(zhèn)小學,有海景心理咨詢室,有藝術教室,但在去年夏天,這所“中國最美海島小學”也撐不住了。
網(wǎng)友爆料僅剩的70名學生被送到了隔壁島的新學校。

這種哀愁寫遍了小紅書。
一則4萬贊的筆記《不會再有孩子來上課了》里,作者不免深情地回憶:
一塊黑板上,寫滿了孩子們的名字:劉必輝、黃新超、林美雪……這是他們的班級,是他們簽署的童年協(xié)議。另一塊黑板上,滿滿當當?shù)貙懼膫€大字:“慶祝六一”,除此之外再沒別的,就像童年純粹的快樂。

可少子化時代不就如此嗎,人少了,幼兒園就少,緊接著小學也少下去,沒什么新鮮的。
據(jù)教育部官方數(shù)據(jù),2018—2022年,全國小學數(shù)從16.18萬個減少到14.91萬個,減少7.85%。
這時候你可以說:教師過剩。
但你真的知道時代浪潮的變動細節(jié)嗎?看最近幾年計劃招聘特崗教師的數(shù)量:
2020年,10.5萬;
2021年,8.4萬;
2022年,6.7萬;
2023年,5.2萬;
2024年,3.7萬。
教育格局深受人口結構變化,這樣的話翻譯一下,就是教師招聘跟著時代走。
但奇怪的是另一邊教資考試似乎依舊火熱。
2020年,報考990萬人;
2022年,報考1144萬人;
2023年,報考1256萬人;
(惡搞教資面試場面的段子)
當教師資格證都比研究生文憑還爛大街時,教師就進入了地獄開局:
他可能比自己教的那批去讀大學的學生,還早失業(yè)。
這時候有人松了一口氣。
生育率下降了,生源少了,老師工作量少了,所以縮編理所應當了吧。
但老師工作真輕松了嗎?
初看似乎如此。
畢竟有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只有零星幾個學生。

翻翻類似帖子,你會發(fā)現(xiàn) 老師數(shù)量都比學生多了,那就算不克扣體育美術音樂課,還能累到哪里去呢?
我都能干了!

但來自一線的聲音還是四個字:分身乏術。
他們說:
“這農村一個老師一周20多節(jié)課”

“老師到底哪里過剩,我體育教育專業(yè),現(xiàn)在一周30節(jié)課!”

個人吐槽的背后有數(shù)據(jù)支撐。
一份31省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情況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每周實際工作時間平均為54.5小時,遠超勞動法“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規(guī)定。
一份教育部督導組2021年專項檢查顯示:65%的縣域學校教師需參與政策宣傳、拆遷動員等非教學事務。
一份學術論文里指出,鄉(xiāng)村老師還要參加精準扶貧、巡邏防溺水等等村務工作。

換言之,你到鄉(xiāng)鎮(zhèn)當老師,你就不只是教師;
你還得是鄉(xiāng)鎮(zhèn)府工作人員,KPI一點不少,獎金可能一點不多。
問題來了,為啥老師過剩了,反而老師更累了?
很多吐槽指向一個方向:行政班子占了有編老師的名額,而且不干活,只負責拿榮譽。

那就招一些便宜的沒編的老師。

這時候教育質量問題也擺在臺面上了。
小紅書上很多筆記表示,自己有點管不住孩子了,孩子學不進去,語文都可能大量的不及格。
這算好的。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翹腳睡大覺,你打不得罵不得。

評論區(qū)的同行告訴這位女教師:
“所以啊,教師這個行業(yè)真的要靠熱愛和信念支撐了。”

更別說考核往異化老師的方向發(fā)展。
把教師工作細化到師德都能打分,那老師光為了考核就付出了大部分精力,這時候又有多少時間關注孩子成長。

慢慢地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教育質量有所拉大,這就是教育現(xiàn)狀:稍微不均衡。
是不是不好說,但這揭露了教育的割裂。
你表示,我小時候去少年宮上興趣班,一年也就花四五千,不貴??;他會反駁,我當年買不起教輔,更沒聽過少年宮三個字。

你倡議小班制,覺得二十人小班制能解決老師過剩問題,也能提升孩子成績;他表示,地方都沒錢,而且誰說小班制就能提分的。

多久能達成共識,多久能改善呢?
都不知道。
好在這些現(xiàn)象多少在被扭轉。
抖音上很多視頻高呼,雙休的風吹到了自己這邊。

爆款視頻背后是多地推廣的“風潮”:
浙江杭州高一、二年級全面停止周末返校; 江蘇揚州、南通等地高一、高二實行雙休,高三調整為單休; 山東多所高中宣布實現(xiàn)雙休。

為啥突然風向變了?
因為隨著生育率的下降,新科技創(chuàng)造新崗位,未來很多人不用靠卷死對手這樣的方式生存下去了。
所以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休息的時間。
孩子有了休息,打工人也能休息,老師也能休息。
未來,不要下班了,還端著牛馬吃草的姿態(tài)。

也不要把教育的本質理解為創(chuàng)造神話。
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老師、校領導都像人一點,而不是相反。

我們花了很多年明白這個道理。
與其說大家相信 結婚率和生育率會出手,不如說更渴望回歸正常生活罷了。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fā)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體等等。
現(xiàn)在發(fā)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fā)的,現(xiàn)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750個小伙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jīng)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wǎng)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