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深圳富士康園區(qū),45歲的質檢員王建國在宿舍翻來覆去睡不著。昨天車間新裝的AI質檢系統(tǒng),只用3小時就完成了他8小時的工作量。人事部含糊其辭的"轉崗培訓"承諾,像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心頭——這是過去十年里,他第三次面臨被機器替代的危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絕非孤例。牛津大學研究顯示,未來20年全球47%的工作崗位將面臨自動化威脅,客服、會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技術進步的代價。當馬斯克等科技領袖疾呼要警惕AI威脅時,此刻,寫字樓里噼啪作響的鍵盤聲,工地上的金屬碰撞聲,甚至直播間里的賣貨吆喝聲,都暗含著同一個叩問:在AI描繪的烏托邦藍圖上,普通人的容身之地究竟被標注在哪個坐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