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換句話來說就是父母是沒錯的,有錯也是孩子的錯。
可生活中,是這樣嗎?顯然不是,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會犯錯,都有優(yōu)缺點,你不能說因為做了父母就只剩下優(yōu)點了,缺點就沒有了。
父母不是神,父母也是人,是人就會有缺點,關鍵是你錯了就要認,不能說自己錯了還說自己是對的,而這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顯然就是給那些犯了錯誤不想承認的父母鉆空子。
父母想怎么樣都行,無端打孩子罵孩子,都行,無端地想孩子發(fā)泄負面情緒等等,這樣是對的嗎?顯然不是,這樣能教好孩子嗎?顯然不能。
孩子只會有樣學樣,盡學父母那些負面的東西,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糟糕的父母無法教出優(yōu)秀的孩子的原因。
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孩子如果跟父母一個德行,跟著父母有樣學樣,那長大后就會像父母一樣糟糕。
心理學家扎采賓說: 不幸的家庭是向社會輸送道德和精神上畸形人的主要來源。
父母都難以自覺發(fā)現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更別提孩子了,意志力強的孩子也許可以改變那些不良的家庭習氣,但也過程的心酸是很少人能夠承受的。
善良的孩子不但要自己承受來自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為糟糕的父母糟糕的一生買單,還要被糟糕的父母持續(xù)不斷地索取,因為糟糕的父母總覺得孩子欠了ta們的,ta們不但傷害了孩子,才覺得自己虧本了。
這樣的父母,不可能愛孩子。
而那些糟糕的父母就這樣,總覺得生了孩子自己虧本了,所以總是在索取孩子,而且永不知足。
01愛孩子的父母常覺虧欠,不愛孩子的父母常覺虧欠
我相信,正常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當看到孩子過得不開心或者過得不好時,就回來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
因為這樣的父母,內心善良,充滿愛,見不得他人苦,更見不得孩子苦,ta們知道,自己可以選擇生孩子,但是孩子無法選擇父母,所以當ta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受苦時,內心是覺得虧欠孩子的,因此也更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真誠的感情,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一個內心善良、有愛的父母,孩子自然也受ta們的高尚的品質影響,當孩子看到父母為自己操心時,自然也在父母著想,更加地努力回報父母,不讓父母那么操心。
其實,愛是相互的,是由上到下傳承的,也是刻在基因和骨子里的,更是受原生家庭環(huán)境影響的,父母常覺自己虧欠孩子,孩子受有愛的父母的關懷,也會常覺虧欠父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體諒。
反觀,不愛也是相互的,就如同那些生了孩子常覺虧本的父母,ta們覺得生養(yǎng)孩子是虧本的,可ta們的孩子何嘗不是覺得碰到這樣的父母是倒霉的?
你不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也是能感受到的,孩子從小沒有被愛過,孩子身心受創(chuàng)傷,要么跟父母一樣自私,自然也做不到愛他人。
這就是為什么在糟糕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矛盾很大,因為不愛也是相互的,父母身為孩子的榜樣,竟然都做不到愛自己的孩子,甚至還想著不斷地索取孩子,孩子自然也覺得自己爹媽不愛的很倒霉。
02做一個善良、有愛的父母不需要多有錢,只需要有一個真誠、有愛的心
很多人會說,都說愛孩子,可是沒有錢,拿什么愛?照這樣說法的人,哪怕是有錢,也不會愛,有錢也是自己花了,也不會給孩子,因為ta們壓根就不懂愛。
愛孩子不需要多有錢,關鍵在于真誠地為孩子,讓孩子跟你相處是愉快的,而不是讓孩子怕你,恐懼你,更不是生孩子為了索取。
正所謂,子不嫌母丑,孩子能夠受到父母正常的對待,在有那么一點愛,就已經很知足了,因為畢竟在孩子那里認為父母給了ta生命,所以ta也不會對自己的父母要求些什么。
為什么孩子會嫌棄自己的原生家庭?就是有的父母壓根兒就不會做一個正常的父母,ta們生孩子是為了索取孩子,覺得生育孩子就虧本了,所以總是認為孩子欠了自己的,一輩子也還不上。
這樣的父母,會愛孩子嗎?根本不會,父母不愛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愛是相互的,不愛也是相互的,你口頭上也自己多么愛孩子,這沒用,行為出賣了你,你的言行都是在傷害孩子的身心,反而還雙標說為了孩子好,這不是虛偽嗎?
所以,你如果一邊打擊著孩子,對孩子施行精神虐待,道德綁架和pua,嘴里還喊為孩子好,這一點也不真成,反而很自私,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拿捏孩子,欺負孩子無法反抗孝道。
還是那句話,不愛也是相互的,身為父母都不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又如何學會愛他人和父母呢?
寫到最后:
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而不是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復制品。
身為父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愛你,尊敬你,你首先得有愛,你真誠地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能夠感受到你的愛,一個真誠、有愛的父母,就是孩子學會愛人愛世界最好的榜樣。
無論高峰低谷
活在當下
關注作者
更多精彩不迷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