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還原:2025年3月29日22時44分,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發(fā)生碰撞事故,車輛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后爆燃,導致車內(nèi)三名女性乘員(均為大學生)死亡。事故發(fā)生時,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tài),以116km/h行駛,檢測到施工路段障礙物后發(fā)出警報,駕駛員接管后仍以97km/h發(fā)生碰撞。

1、悲劇:這是一起巨大的悲劇。無論是否自動駕駛,無論是否電池起火,無論車門是否打開......即使是另外一個新能源品牌,甚至是傳統(tǒng)油車,這都是悲劇。

2、悲劇的避免: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盡最大努力減少悲劇的發(fā)生。如果你是罹難者的家人,你會讓她們仨深夜自動駕駛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嗎?她們仨都是應屆大學畢業(yè)生,高速駕駛的經(jīng)驗都不足,因此,“小白司機深夜上高速公路以智駕方式高速行駛遇到道路施工改道”,一下子湊齊了悲劇的全部要件......坦率地說,她們就是一開始手動駕駛,也不夠安全。

3、悲劇的責任:現(xiàn)在網(wǎng)上談論得最多的是責任問題。因為沒有準確的官方調(diào)查信息,“歸責”只能“盲猜”。我也試著盲猜幾個:

第一,關于自動駕駛,品牌方大概率已經(jīng)有詳細的免責聲明,車主購車時也應該簽過字,法律上留給受害人家屬的余地不多。

第二,車門打不開的問題很可能無解,因為高速撞擊時乘員很容易進入昏迷狀態(tài),究竟是門把手失靈還是根本沒有拉車門逃生的意識,現(xiàn)在看來沒有復盤的可能。

第三,電池起火,這個基本屬實。油車撞擊也可能起火。跟油車起火相比,電車著火是爆燃,根本沒法救。根據(jù)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在發(fā)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tǒng)應在5分鐘內(nèi)不起火不爆炸——按照這個標準來看,SU7大概不滿足這個條件。但是,什么叫“熱失控”?整車以近百公里的速度撞上水泥樁,這不叫熱失控,這叫“直接引爆”。

感慨:小米應該從造車的第一天起就想到過“事故”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悲劇性的“自燃”事故,但撞車導致電池爆燃是所有新能源車都會面臨的問題,小米并沒有幸免。

我無意借這起事故褒貶小米,我也不反對公眾對這起事故高度關注:關注度越高,越能引起所有造車者對汽車安全性的關注,共同推動行業(yè)的進步。

同時我也想提醒所有的駕駛者一個冷冰冰的事實:汽車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痛、傷殘和死亡,而我們又無法拒絕速度的誘惑......但請記住,自己永遠是自己生命的第一責任人。

我確信,過了某個臨界點,智駕一定會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率,甚至無限接近于零傷亡。

但不要像小白鼠一樣,倒在那一天來臨之前。

也就是說,社會的進步一定要付出帶血的代價,但不要讓自己成為那個血色的斑點。

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