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脈上只埋了3個帝王: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
古代“風水術(shù)”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這對于封建王朝崇尚家族功業(yè)千秋萬代的宗族來說,可謂是奉為圭臬,無論是興土木還是建墓穴,都引以為鑒。
而對于九五之尊的帝王來說,覓得龍脈就尤為重要,因為他們自詡真龍?zhí)熳樱匀灰獙⒛寡w于龍脈之上,保佑江山代代相傳,后繼有人。

而中國龍脈上只埋了3個帝王: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挖不開
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乾陵,至今仍是唐代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未被挖掘過的一個帝王合葬墓,埋藏著難以數(shù)計的珍寶,和不為人知的隱秘,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為什么這個墓仍然挖不開呢?

首先是選址精巧,唐高宗李治在世時曾派出當時極負盛名的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尋找自己壽終正寢后的墓陵歸處,兩人游歷全國,考察了各地的山水風向,最終在陜西梁山選定了一塊鞍部,意為富貴之地。
隨后李治在世時曾下令要將生前心愛之物一同陪葬,(據(jù)史料記載,高宗下葬時墓地的陪葬品價值達到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在他死后武則天和后續(xù)皇室繼位子嗣(李顯)也在此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大量珍奇異寶(約為全國財政的三分之一),來充盈這座皇家陵墓,以表示對這位先皇的追思悼念。

而墓地的設(shè)計也是非常巧妙,地宮入口被隱藏在主峰半山腰,用石頭封閉,鐵汁澆筑,并用土封固,極難發(fā)現(xiàn),而且地宮隧道以迷宮視圖設(shè)計,隧道中增設(shè)了多處致命機關(guān),即使進來似乎也難逃死路。
此外,這座墓穴“因山為陵”的設(shè)計,整體依托天然石塊和泥土塑造成形,非常之堅固,據(jù)記載,墓室內(nèi)還有一層金屬網(wǎng),將陵墓中的附葬財物一一包裹住,對其形成保護。
據(jù)了解,曾經(jīng)黃巢想要挖掘乾陵,好為他籌集東山再起的物資,但是他帶領(lǐng)眾多專家和軍士,他用火燒、用炮轟,乾陵仍然不動如山,他歷經(jīng)數(shù)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終是一無所獲。
不敢挖
秦始皇陵就是哪怕時至今日,考古學家仍然不敢挖的一座皇帝陵墓,考古學家究竟有何顧忌?為何至今仍不敢挖開這座皇陵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來一探真相呢?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秦始皇陵作為一代帝王之墓,不僅它本身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而且,內(nèi)部也蘊含著大量的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比如墓地內(nèi)外濕度、溫度不一,可能導致兵馬俑脫色或者是變形 ,而今天的文物保護技術(shù)有局限,還不能夠完整將挖出來的文物予以很好的保護。
其次,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而司馬遷的記載在上世紀80年代得到了印證,我國地質(zhì)礦產(chǎn)部數(shù)次檢測出秦始皇陵“汞異常現(xiàn)象”,而這些不但為挖掘加大了難度,而且開采不當還有可能造成周圍的資源污染現(xiàn)象。

最后就是秦始皇陵防盜機關(guān)極其復雜,“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記載了秦始皇陵地宮內(nèi)布滿了連弩機關(guān),再加上流沙層等防盜措施等更將秦始皇陵圍成一座“死亡牢籠”。
而且一旦開挖秦始皇陵,造成的損失可能是一時無法挽回的,在當今世界的考古技術(shù)還不太成熟的條件背景下,秦始皇陵作為座歷史文化瑰寶,專家團隊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挖的。
不能挖
黃帝陵被譽為“華夏第一陵”,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始祖的安息之地,更是凝聚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是中華綿延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是孕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土壤。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意義,不能貿(mào)然開采。

黃帝被世人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位期間,播百谷,促生產(chǎn),制衣冠,建舟車等,是華夏文明起源與發(fā)展的重要象征,黃帝陵成為了全球華人文化認同的核心,我們打心底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挖掘黃帝陵墓等同是在掘自己的根。
此外,祭祀軒轅黃帝已經(jīng)成為一項民族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祖先、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活動,也是全體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
而且黃帝陵時候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墓葬之一,內(nèi)部蘊藏著重要的極其重要的文物,譬如黃帝的衣冠等遺物,這些文物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此外,黃帝陵附近古柏環(huán)繞面積為89.1公頃,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約有3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如果貿(mào)然進行考古作業(yè),可能會破壞附近的古生物群落。

綜上所述,位于中國龍脈上的這三個皇家陵墓由于種種原因挖不開、不敢挖、不能挖,所以其中相關(guān)隱秘,還要留待后世技術(shù)成熟之日再對其進行相關(guān)探索。
信息來源: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中國社會科學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