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蕪湖 鳩江區(qū) 柏琳家紡,科學養(yǎng)魚,淡水漁業(yè),浙江動物志,阜陽發(fā)布。
安徽女子河邊發(fā)現“淡水蟶”
3月31日,IP地址為安徽的博主@蕪湖 鳩江區(qū) 柏琳家紡發(fā)布了一則日常視頻,講述的是自己在河邊發(fā)現的雙殼類物種。視頻的配文是:“挖野菜的時候,河邊看到好多長長的河蚌,長得像蟶子一樣,不知道能不能吃?!?/p>
這個視頻引發(fā)了熱烈的關注,評論區(qū)1000多條評論里,得有一半的網友企圖將博主送去吃“免費飯”,他們紛紛@了安徽當地的公安機關和相關部門。
這博主到底干了啥“傷天害理”的事情,要遭至如此待遇?順便一提,我不是替博主打廣告的,只是博主的賬號就叫這個名字,本著引用他人素材要標注清楚的原則,我就如實寫出來了。
視頻的開頭博主單手拿著兩個巨大的形似蟶子的物種在手上,有她的手掌作為參照物,可以估測這兩個東西起碼有12厘米左右的長度。博主詢問觀眾:“像這樣長長的水菜你們見過嗎?湖邊好多!”她隨后將其放在淤泥上,可以看到那邊已經整齊地擺放了好幾個同類物種。


然后博主手指向旁邊,可以看到淤泥中有很多的小洞,依稀可見其中有白色的軟肉,顯然就是剛才博主手握的物種。鏡頭往上偏移,淺水中也有不少的洞。博主表示,非常多的洞,洞里面全都是,就是不太好抓。

視頻發(fā)出后,網友們都很激動,因為這個物種在淡水,而且看起來就是蟶子,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淡水蟶!近幾年,淡水蟶上過幾次新聞,每次都引發(fā)熱烈關注,因此很多人都認識了。
網友們懷疑博主的行為可能觸犯了法律,因為不知道她后來有沒有帶回家去做菜。雖然不排除很多網友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但在評論區(qū)指責加上@公安的行為確實挺嚇人的。

有網友問博主是在哪里找到的,博主嚇得都不敢說了,她直言:“不能說,評論區(qū)都要送我去吃免費飯了。”

但是已經發(fā)布3天了,視頻還是沒有下架,其實就說明有問題了。這些物種應該是橄欖蟶蚌(Solenia oleivora),并非二級保護動物中國淡水蟶(Novaculina chinensis)。兩者的差異其實非常明顯,橄欖蟶蚌體長可達10~18厘米,殼頂低矮,殼寬度和長度的比例明顯跟常見的海水蟶不同;而中國淡水蟶體長不足8厘米,外形跟常見的海水蟶幾乎如出一轍,可以依靠棲息地來跟海水蟶區(qū)分。

橄欖蟶蚌
橄欖蟶蚌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分布于河北大清河、安徽巢湖、江蘇太湖、江西鄱陽湖及德安博陽河等地。

有些網友認出這是橄欖蟶蚌了,但依然認為博主犯法了,他們甚至還曬出了相關的新聞舉例。

但實際上這些新聞中涉案人員的違法行為主要是在禁漁期和禁漁區(qū)域進行違法捕撈,在這個前提下,撈什么物種都是違法的,而不是單純因為撈橄欖蟶蚌而被抓的。
不過大家需要知道:2020年1月1日,阜南縣洪河橋鎮(zhèn)洪河入淮口至潁上縣關屯鄉(xiāng)王集村之間的淮河干流水域,這些區(qū)域被列為“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在保護區(qū)內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作業(yè)。湖北天門早在2018年就建立了天門市橄欖蟶蚌自然保護區(qū)。

因此說直白點:橄欖蟶蚌是保護動物,已被列入重點保護范圍,也設立了保護區(qū),在保護區(qū)內捕撈是違法的。
一般來說,普通老百姓在保護區(qū)外撿些橄欖蟶蚌并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但我建議不了解的話,不要亂撿。因為還得根據不同地區(qū)的保護政策來確定,比如湖北省將其列為了省級二級保護動物,但其他地區(qū)沒有。

橄欖蟶蚌是蚌科無齒蚌亞科蟶蚌屬物種,它們喜歡棲息在水域連接處的河口附近的湖泊的淤泥底里,在這樣的區(qū)域中,水流的交接會帶來大量的小型生物,比如輪蟲、鞭毛蟲、藻類等等,它們也會濾食水中的機質顆粒。

在其分布地它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蚌類,據說非常鮮甜,而且肉多,吃起來滿足感十足。網上隨便一查就有各種菜單可供參考,可見其確實是較為常規(guī)的食材?,F在市場上也都買得到。

根據2003《淡水漁業(yè)》中的一篇文章《橄欖蟶蚌含肉率及肌肉營養(yǎng)成分分析》所說,橄欖蟶蚌的肌肉中粗蛋白質占11.38% ,粗脂肪占120% ,17種氨基酸總量為4236mg/ g (干重 ) ,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9.3% ,鮮味氨基酸占37%。是營養(yǎng)非常豐富是物種!因此它們被稱作“淮河鮑魚”,最常見的叫法還是蜆子。
能吃但是也需要保護
農業(yè)農村部遴選發(fā)布的“2022年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名錄”,橄欖蟶蚌被列入其中。
2021年農業(yè)農村部啟動全國農業(yè)種質資源普查,計劃利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農作物、畜禽和水產養(yǎng)殖種質資源普查,搶救性收集保護一批珍稀、瀕危、特有資源。

上榜2022年十大特色水產種質資源名錄的物種,都是初步突破繁育技術并初具規(guī)模的水產養(yǎng)殖物種。上了這個名錄,說明作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物種,現如今橄欖蟶蚌減少的速度已經超出了種群自我恢復能力的范圍。

多年來過度捕撈和河水污染問題,導致橄欖蟶蚌的數量急速下降。而因為它們確實是分布地老百姓較為常規(guī)的食材,因此也不能直接列為保護等級很高的物種,直接改變老百姓飲食習慣。
因此急需突破橄欖蟶蚌的人工繁育技術,否則這個我過特有物種也許真的會完全消失!好在目前其實已經能夠人工飼養(yǎng)了,這個技術是在2018年才突破的,由阜南縣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攻克的。

通過人工養(yǎng)殖技術的攻克,以及保護區(qū)的設立還有增殖放流等措施的齊頭并進。在2022年3月,安徽阜南縣中崗鎮(zhèn)舉行了橄欖蟶蚌入市啟動儀式,這說明了什么?
橄欖蟶蚌已成功擺脫瀕危境地!
但并非說明它們數量很多,可以隨便抓了,它們依然需要保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