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宜豐縣新莊公社根據(jù)其他公社的經(jīng)驗以及自身知青狀況,決定把分散在各個村莊插隊的知青集中起來,成立知青隊,讓知青們一起生活,一起勞動,自己管理,自食其力。公社選擇了湖城大隊作為試點。
各項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選址,劃撥田地,造宿舍……新莊公社湖城知青隊終于成立了。為了讓知青隊辦的更好,大隊選派了兩位曾擔任過生產(chǎn)隊長的老農(nóng),擔任了知青隊的生產(chǎn)顧問。

知青隊成立之時,正好是秋季。知青們自己動手,壘土坯,揀塊石,建造了養(yǎng)牛和養(yǎng)豬的棚舍,以及廁所。劃撥給知青隊的20多畝水田,因都是在離村莊較遠的山坑里的冷漿田,土質(zhì)瘦脊,靠天種植,產(chǎn)量很低。為了改變土質(zhì),知青們用自己的雙手,靠人工開挖了排泄冷水的深溝,深翻土壤,種上了綠肥,并在田埂邊挖深坑漚肥撒在田里。

忙完這些,已近冬天,為了解決缺少資金的問題,知青隊決定兵分兩路。除了幾個女知青作為留守人員,其他三個男知青都在老農(nóng)的帶領下,去深山燒木炭搞副業(yè)。

在深山老林里,條件非常艱苦,住在自己搭建的茅草棚,睡在被窩里,可看見天上的星星月亮。下雪天,雪花飄到了被服上。伐木時,人在山林里陡坡上,不停的伐木搬送;燒炭時,日夜不停燒火;尤其是木炭出窯時,低矮的窯里又悶又熱,沒待多久,便大汗淋漓,而一出窯洞,又冷風瀟瀟,真是冰火二重天啊!讓這些知青們嘗到了:“再累再苦,苦不過燒炭磨豆腐”的艱辛啊!

在山里燒了二個月的木炭,為知青隊積累了第一筆可觀的資金。
在公社支持下,知青隊把公社的廁所和養(yǎng)豬場掏了個底朝天,把肥料全都送到了田里。由于挖溝減低了冷坑田里的冷水水位,加上肥料充足,合理密植,早季水稻就喜獲豐收,單季畝產(chǎn)200多斤,一下就增收到了700斤。

這一年,上海知青慰問團來宜豐慰問,并給湖城知青隊送來了一輛拖拉機。打這之后,知青隊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如虎添翼。拖拉機的投入使用,不僅節(jié)省勞力,更有助于田里的土壤深翻。知青們用拖拉機在山上開荒,種植了蔬菜、芝麻等,并栽上了桃樹、梨樹。經(jīng)過他們的辛勤勞動,田里,水稻長勢喜人,山上,蔬菜自供有余,果樹成林,呈現(xiàn)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

(字數(shù):850字)
作者簡介:丁群,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2015年江西省青年作家改稿會學員。作品在《北京文學》《名作欣賞》《詩潮》《長江叢刊》《散文百家》《散文選刊》《參花》《詩江西》等文學刊物發(fā)表;有詩集《耶溪》散文集《嶺上白云》等出版發(fā)行;作品入選多個選本。
來源:宜豐縣林業(yè)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