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從1956年后,開始實行戰(zhàn)士義務兵制度,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開始實行戰(zhàn)士轉志愿兵政策。

志愿兵,從本質意義上來說,還是士兵(當年叫戰(zhàn)士),但是他們已經不是義務兵了,而是介于戰(zhàn)士與干部之間的特殊階層。當年志愿兵的軍裝是“四個兜”,與干部軍裝一致;志愿兵領取的工資是40多元,比23級排級干部少幾元;志愿兵離開部隊不叫退伍而是轉業(yè),農村入伍的志愿兵回家鄉(xiāng)可以分配工作??傊斈甑闹驹副褪遣皇歉刹康摹案刹俊?。

當年部隊每年都有非常少的戰(zhàn)士轉志愿兵名額,技術單位多些,步兵連隊少些。志愿兵的身份大多數技術兵種和后勤人員。像駕駛員(汽車、坦克、裝甲車)、修理工、報務員、炊事員等等。

像原來我服役的通信站,戰(zhàn)士轉志愿兵的一般都是技工、駕駛員、報務員炊事員。這些戰(zhàn)士一般都是服役五六年以上,技術水平較高,能夠獨當一面,只是沒有提干指標,只好轉成志愿兵,繼續(xù)在部隊服役發(fā)揮作用。

在所有的志愿兵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志愿兵中都是清一色的男兵,基本找不到一個女兵。這是什么原因呢?據我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是部隊女兵本身就少,女兵多是從事衛(wèi)生、通信和內勤工作,這些崗位的女兵大都沒有必要轉志愿兵。像醫(yī)院的衛(wèi)生員可以參加護?;蚣栮爩W習當護士(干部),通信兵里的女兵可以經過培訓當技師,機關的從事內勤(機要、打字)工作有的提拔為干事。所以很多女兵不需要轉志愿兵就能成為干部。

二是部隊老兵轉志愿兵愿望強烈,指標很少,競爭激烈,女兵沒有必要與男兵爭搶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名額。很多志愿兵都是來自駕駛員、報務員和炊事員,這些崗位基本都是男兵的天下,女兵很少從事。所以這些崗位的戰(zhàn)士轉志愿兵,都是男兵,根本就沒有女兵的什么事。

第三部隊女兵基本來自城市或部隊大院,她們退伍后都能分配工作,生活優(yōu)渥,衣食無憂,所以都不想轉志愿兵,家里也不會同意她們成為志愿兵。再加上女兵們也好面子,在部隊,要么提干,要么退伍,如果轉成志愿兵,可能會被說三道四的。與其這樣,不如退伍回家,過上安逸日子。

最后就是下達轉志愿兵指標的軍務部門(師級單位),一般都是按照基層部隊的需要分配志愿兵指標的。基層單位上報給軍務部門的一般都是男兵,從來不會考慮女兵(女兵年紀大了結婚生子顧家)。所以呀,女兵轉志愿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還有一種說法,是上級規(guī)定女戰(zhàn)士不準轉志愿兵;這種說法沒有文件印證,不足為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就是我當年在部隊看不到有女戰(zhàn)士轉女志愿兵的先例。大家說說有沒有道理呢?

為提升可讀性,此文歷經加工與潤色。劇情演繹,僅供娛樂,萬勿信以為真,切莫對號入座。圖文素材皆源自網絡,若有冒犯侵權之嫌,請及時聯絡,我會第一時間修改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