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在牡丹之鄉(xiāng)長大的人,小時候,我并不喜歡牡丹??傆X得牡丹太俗了,在年畫里,在被單上,在臉盆中,處處透露著俗艷。青春對這種俗艷格外鄙視,受所讀的西方經(jīng)典影響,覺得玫瑰才是殿堂里的花朵,高雅、圣潔,又象征愛情,和愛情一樣令人神往。
長大后,對牡丹的情感越來越深,絕不僅僅是因為成長在牡丹之鄉(xiāng)。而是發(fā)現(xiàn)牡丹之美,不僅能大俗,而且能大雅。既能俗到百姓家,又能雅到廟堂上。難得有這樣一種花,俗的可親,雅的可愛。別說玫瑰,就連中國傳統(tǒng)文人推崇的梅蘭竹菊,和牡丹比起來,也多少顯得有些矯情。
牡丹身上,還有許多可貴的品質(zhì)。比如“不凍花不開”,一棵普通的牡丹,從栽種到開花,要經(jīng)五年時間。和“香自苦寒來”的梅花相比,牡丹也經(jīng)歷四十天以上的冰凍,花才能開好,每次熱烈的盛開,其實都經(jīng)過了漫長而又寒冷的忍耐。
再比如“舍命不舍花”,牡丹一旦開花,養(yǎng)分就會全部耗在花上,為了開放竭盡全力,哪怕整個植株萎縮,也要讓花開到最好。所以,在春天移植牡丹不容易成活,那些帶著花蕾的牡丹,會拼著命開花,而難有余力生根。百花當中,或許只有牡丹才會如此。
我最欣賞的品格,是牡丹的“不爭”。每年春天,等桃花、梨花都開過了,牡丹才開,不于百花爭艷,一旦盛開,就獨冠群芳,成為百花之王。
我的家鄉(xiāng)也像牡丹,在各地飛速發(fā)展時,總讓人感覺其步履緩慢,面容陳舊,近些年來,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其深刻的變化,除了機場、高鐵、現(xiàn)代化的城市建設(shè),更能看到人們的精神面貌也在改變,笑容多了,干勁足了,更加熱愛生活了。讓我不由感嘆,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終于迎來了厚積薄發(fā)。
誠然,家鄉(xiāng)還有一些不足,還需要更多人努力,去耕耘,去改變,去追尋。但我看到了,在家鄉(xiāng),有很多人在努力,在耕耘,在改變,在追尋。
就像這次我回去拍這部城市宣傳片,就遇到了很多這樣的人,在片中,他們在菏澤種植,在菏澤書寫,在菏澤精雕細琢;在生活中,他們種植著菏澤,書寫著菏澤,把菏澤精雕細琢的像牡丹一樣盛開。
特別感謝拍攝團隊,那一天半的時間,我們?nèi)タ戳它S河在菏澤最大的彎;去百花園找到了明代的牡丹樹;去曹州古城領(lǐng)略了巧奪天工的非遺;去水滸好漢城體驗了“武術(shù)之鄉(xiāng)”的豪邁……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這部宣傳片的主題:“不爭春者,自有春秋”。
與君共勉。
這部宣傳片我還用家鄉(xiāng)話配了一版獨白,過幾天在我的視頻號發(fā)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識別下面的二維碼,關(guān)注一下我的視頻號,該號是我唯一一個自己打理的能發(fā)視頻的平臺,特點就是更新特別慢,更沒有固定時間發(fā)布,就一張老臉,也沒啥好看的……
實在不行還是算了吧。
歡迎轉(zhuǎn)發(fā),點贊,點在看。
另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請將公眾號加星標置頂,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感謝大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