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一句話,讓社會風氣倒退至少二十年(網(wǎng)友評論),誰有這么大的能耐呢?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2006年11月20日說起。

那一天,一個叫彭宇的26歲小伙子坐公交車上班,當他到站下車時,看到65歲的徐壽蘭倒在地上痛苦呻吟。

彭宇出于好心,趕忙上前詢問,徐壽蘭由于疼痛難忍,顧不上回答彭宇,彭宇見狀,也沒有多想,就將徐壽蘭扶起來。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不扶不要緊,一扶卻令他陷入了一場大麻煩。我們接著說,在圍觀的熱心群眾幫助下,120趕來將徐壽蘭拉往醫(yī)院,不放心的彭宇也跟著去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意愿,因為暫時聯(lián)系不上家屬,彭宇忙前忙后為老太太掛號、墊付醫(yī)藥費,并在確認老太太徹底安全后才離去。

麻煩是在幾天后找上門的,徐壽蘭的兒子給彭宇打電話,連罵帶說要求彭宇支付醫(yī)藥費13.6萬元。

彭宇強忍著怒火和憋屈從徐壽蘭的“罵說”中知道了原委:原來徐壽蘭進一步檢查后,發(fā)現(xiàn)是摔骨折了,徐壽蘭的兒子認為彭宇是現(xiàn)場的唯一嫌疑人,應(yīng)該負全責。

彭宇聽完后,連忙解釋了事情經(jīng)過,并拒絕了徐壽蘭兒子的要求。徐壽蘭的兒子干脆利落告知:那就法庭上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快,雙方對簿公堂,案子的主審法官叫王浩。雙方在法庭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彭宇堅稱自己沒有撞徐壽蘭,徐壽蘭責堅稱是彭宇撞倒了自己。

法庭判決是要證據(jù)的,此案的難點就在于缺乏證據(jù),事發(fā)路段偏僻,又無監(jiān)控,當時錄的口供筆錄也遺失了,所以,此案判決難度很大。

王浩再三詢問,彭宇一再堅持沒有碰徐壽蘭。令人沒想到的是,王浩竟然語出驚人:“不是你碰的,你干嘛去扶她?”

這個案件因為極富話題性,所以一開始就是是社會熱門案件,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一直關(guān)注此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浩作為主審法官,一言一行本應(yīng)該極為謹慎,依法依規(guī)公平公正判決即可,他卻說出這么一句話。

很快,這句話就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的爭辯炒作超越了案件本身,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

王浩在證據(jù)不充分的情況下作出判決:承擔徐壽蘭40%的醫(yī)藥費(4.5萬元)。

彭宇不服,提出上訴,并補充了新的筆錄證據(jù)。二審開庭之際,雙方在輿論的推波助瀾中精疲力盡,最終雙方在法庭的協(xié)調(diào)下進行了庭外和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jié)果就是,彭宇象征性賠償1萬元,徐壽蘭一家人不再追究。案子雖然結(jié)束了,社會輿論卻并沒有停止“擾動”當事人,帶給他們甚至社會的影響至今猶存。

彭宇如今已經(jīng)結(jié)婚成家,過起了新日子,此案曾讓他深陷輿論漩渦,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出郁悶心境。幸運的是,他最終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軌道。

徐壽蘭一家人則被大眾貼上了“反面典型”的標簽,一家人受不了別人背后戳脊梁骨,為此多次搬家,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徐壽蘭2010年去世的時候,罵聲還沒有消散,哎,真是一言難盡。

主審法官王浩,因為不當言論,名聲受損。其實,他名聲受損是小事,關(guān)鍵是作為公眾人物,他的言論讓社會風氣倒退了至少二十年(網(wǎng)友評論)。一時間,很多人不敢做好事,生怕做了好事反被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浩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響,被調(diào)到了一個偏遠的司法所,從主審法官到司法所,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才會懂得。

可以說,彭宇案的結(jié)局,各方?jīng)]有贏家,最關(guān)鍵的就是王浩說錯了一句話:“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

這句雷語從法官嘴中說出,對社會道德,社會風氣帶來的影響和破壞可算是核彈級別,人人想見義勇為,卻又不得不人人自危,一時間人人談“扶”色變。

然而,想要修復這種破壞和信任,那可是要費時費力,付出的代價可就大了!最后,我想說的是,社會上好人還是占多數(shù),法律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公平公正的,我們路見不平,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