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路燈在凌晨一點依然亮著,我盯著電腦屏幕,手指無意識地敲著鍵盤,文檔里密密麻麻的英語單詞和專業(yè)課筆記像一片片黑壓壓的烏云。耳機里循環(huán)播放著“專升本必背500詞”的音頻,可我的思緒早就飄遠了——這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翻開同一頁管理學教材,卻連一個知識點都沒記住。

“我真的能考上嗎?”
這個問題像一根刺,扎在每一個復(fù)習的間隙。刷手機時總看到“湖北公辦縮招”“錄取率跌破20%”的推送,手指一滑,又瞥見社交平臺上有人曬出模擬考230分的成績單。我低頭看看自己上周測試的167分,突然覺得桌上的咖啡酸得發(fā)苦。去年學長說“努力就能上岸”,可他沒告訴我,今年連民辦院校的熱門專業(yè)都要擠破頭。

“如果失敗了呢?”
這個念頭比做不出的閱讀理解更讓人窒息。室友上個月簽了家本地公司,月薪四千,他說“專升本不如早工作攢經(jīng)驗”。媽媽昨晚打電話,小心翼翼地問“復(fù)習錢夠不夠,要不要再給你轉(zhuǎn)點”,可她不知道民辦院校的學費一年兩萬三,抵得上她半年的工資。我盯著招生簡章里“畢業(yè)后授予普通本科文憑”那行字,忍不住想:如果考不上,我是不是連讓父母失望的資格都沒有?

“我的選擇對嗎?”
書架上擺著去年買的四級真題集,封面還嶄新著。當初決定專升本時,輔導員說“這是最后拿全日制本科的機會”,可當我真正開始備考,才發(fā)現(xiàn)這條路比想象中孤獨。朋友圈里同學們曬畢業(yè)旅行、聚餐合照,而我每天在圖書館從開館坐到閉館,連吃飯都在背作文模板。上周高中同學聚會,聽說當年成績不如我的小陳考上了211研究生,那一瞬間,我竟然不敢說出自己還在為專升本掙扎。

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江漢大學去年的錄取線——238分。桌角貼著的計劃表上,英語每日任務(wù)還剩兩篇閱讀沒完成,專業(yè)課思維導圖才畫到第三章。我忽然想起今天在食堂聽見兩個女生的對話:“我們專業(yè)今年只招30人,報名已經(jīng)突破300了?!彼齻兊穆曇艉茌p,卻讓我夾菜的手抖了抖,土豆排骨突然變得難以下咽。

關(guān)掉臺燈準備睡覺時,手機屏幕亮起,專升本交流群里跳出一條消息:“2024年考試大綱新增數(shù)字經(jīng)濟考點。”我默默把充電器插頭拔下來,重新坐回書桌前。窗外的夜色更濃了,可我知道,這座城市里還有無數(shù)個像我一樣的背影,在臺燈照亮的方寸之地,笨拙地、固執(zhí)地與不確定的未來較勁。

“再試一次吧?!?/strong>
凌晨兩點,我對著鏡子里掛著黑眼圈的自己說。至少此刻,我還能選擇成為那20%中的一員——哪怕只是為了在未來的某天,當有人問起“你是什么學歷”時,可以堂堂正正地說出“本科”兩個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