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膽固醇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但過高的膽固醇水平卻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據統(tǒng)計,全球每年有近18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是主要誘因之一。目前,他汀類藥物仍是降低血漿膽固醇的主流手段,其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合成,繼而激活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2 (SREBP2) 上調肝細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LDLR) 的表達,加速血液中LDL的代謝。

然而,對于一種罕見而致命的遺傳性疾病——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HoFH) 患者來說,由于LDLR基因突變,血液中“壞膽固醇” (LDL-C) 水平極高,而他汀類藥物的效果卻十分有限。即使使用最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LDL-C降幅也僅為10%-25%【1】。因此,尋找不依賴LDLR的降膽固醇新靶點成為科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于豪杰教授團隊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Depletion of Hepatic SREBP2 Protects Against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the ANGPTL3-LPL Ax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肝臟SREBP2通過調控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泌以及外周ANGPTL3-LPL通路,在不依賴LDLR的情況下降低血脂并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這一發(fā)現也為HoFH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膽固醇合成的重要調控因子,SREBP2全身性缺失會導致小鼠胚胎期致死【2,而肝臟特異性敲除SREBP2的小鼠能夠存活,并在不影響肝臟LDLR表達的情況下具有顯著降低的血脂和肝臟脂肪【3】。然而,這種降脂作用是否依賴于LDLR或由于發(fā)育影響還尚不清楚。為了回答上述問題,研究團隊構建了多種小鼠模型,并通過AAV病毒技術特異性降低肝臟Srebf2的表達。研究發(fā)現,在正常C57BL/6J小鼠和LDLR缺失小鼠中,抑制肝臟SREBP2均能持續(xù)且顯著降低血漿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的水平,且不會產生明顯不良影響,表明急性抑制SREBP2是不依賴于LDLR的降低血脂的有效手段。

在機制上,研究人員首先發(fā)現肝臟SREBP2缺失顯著降低了小鼠肝臟VLDL的分泌速率,但在西式飲食 (Western Diet) 喂養(yǎng)的LDLR缺失小鼠模型中,血脂的顯著降低并非因為肝臟的VLDL分泌調控,表明肝臟SREBP2在LDLR缺失時存在其他調控血脂的機制。

由脂蛋白脂肪酶 (LPL) 介導的外周脂解通路對于血脂的調控十分重要,肝臟分泌的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 (ANGPTL3) 是LPL的主要抑制劑【4】。然而肝臟SREBP2活性是否影響外周LPL活性仍不清楚。研究發(fā)現,在LDLR缺失的小鼠中,肝臟SREBP2缺失可以降低血漿ANGPTL3水平來增強外周LPL活性,進而降低血脂;但在LDLR+/+小鼠中,肝臟SREBP2缺失盡管降低了ANGPTL3的mRNA水平,但由于蛋白酶體介導的蛋白降解減少,血漿ANGPTL3蛋白水平并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此外,研究人員發(fā)現肝臟SREBP2缺失可協(xié)同PCSK9抑制劑增強降膽固醇效果;且在西式飲食喂養(yǎng)的LDLR缺失小鼠模型中,通過單劑AAV8-shRNA注射敲低肝臟Srebf2可以使得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少45%,壞死面積減少33%,進一步拓展了肝臟SREBP2這一靶點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的來說,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肝臟SREBP2通過ANGPTL3調控外周LPL活性,進一步完善了肝臟SREBP2在全身膽固醇代謝中的調控機制;同時證明SREBP2是有效且獨立于LDLR的降膽固醇靶點,為HoFH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yī)學院博士研究生王一凡為該文章的第一作者,于豪杰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本研究還得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Roger Foo教授團隊支持。

原文鏈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dvs.202412677

制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 M. Cuchel, E. Bruckert, H. N. Ginsberg, F. J. Raal, R. D. Santos, R. A. Hegele, J. A. Kuivenhoven, B. G. Nordestgaard, O. S. Descamps, E. Steinhagen-Thiessen, A. Tybj?rg-Hansen, G. F. Watts, M. Averna, C. Boileau, J. Borén, A. L. Catapano, J. C. Defesche, G. K. Hovingh, S. E. Humphries, P. T. Kovanen, L. Masana, P. Pajukanta, K. G. Parhofer, K. K. Ray, A. F. Stalenhoef, E. Stroes, M. R. Taskinen, A. Wiegman, O. Wiklund, M. J. Chapman,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o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Turk. Kardiyol. Dern Ars, 2015, 43, 1.

2. L. Vergnes, R. G. Chin, T. de Aguiar Vallim, L. G. Fong, T. F. Osborne, S. G. Young, K. Reue,J. Lipid Res.2016, 57, 410.

3. S. Rong, V. A. Cortés, S. Rashid, N. N. Anderson, J. G. McDonald, G. Liang, Y.-A. Moon, R. E. Hammer, J. D. Horton,eLife2017, 6, 25015.

4. S. Kersten,Nat. Rev. Endocrinol.2017, 13, 731.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會議資訊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戰(zhàn)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chuàng)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