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海自發(fā)布了一張12改反艦導彈打擊海上目標的示意圖,圖中直接將中國滑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當成了假想目標,考慮到這種導彈剛剛開始在九州部署,這就迫不及待的針對中國軍艦了,可真夠明目張膽的。

在示意圖中,為了更清楚的展示目標,還刻意對其進行了放大,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目標明顯是一艘滑躍航母,目前在東亞這塊能頻繁活動的滑躍航母,也就是遼寧艦與山東艦了。至于另一個目標,很容易就能認出是075型兩棲攻擊艦,日本這是唯恐別人看不出來啊!
12改是日本開發(fā)的新一代隱形反艦導彈,與AGM158C的定位差不多,采用后掠式上單翼布局,X形尾翼,彈體橫截面呈多邊形,全長約5米,直徑340毫米,翼展1米,發(fā)射重量只有700公斤,
戰(zhàn)斗部224公斤,但射程卻號稱達1000公里,比AGM158C還遠,堪稱全球射程最遠的亞音速反艦導彈。

但與AGM158C的半埋入式進氣道不同的是,12改采用了傳統(tǒng)的腹部方形進氣道,雖然這對其隱形能力造成了很大影響,但賦予了12改更強的機動能力。
另外,12改還采用了GPS+地形匹配+末端主動雷達的復合制導方式,與AGM158C的GPS/INS組合導航加熱成像的制導方式有很大不同,之所以要用比較落后的地形匹配,是因為12改只能用GPS的民用版本,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都比較差,很難通過與慣導系統(tǒng)交聯(lián)的方式做到超低空突防。

再者,12改主動雷達導引頭的隱蔽性也不如AGM158C的熱成像導引頭,但這種雷達導引頭可不是一般的雷達導引頭,而是毫米波雷達導引頭,可以對目標成像,精度極高,也正因為如此,12改才能在示意圖中準確鎖定075的薄弱部位,還能對地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
由此可見,12改紙面性能還是不錯的,但缺點也不少。
首先是速度慢。作為一種亞音速反艦導彈,12改的最大速度僅0.9馬赫,突防能力遠不及超音速反艦導彈。
其次是抗干擾能力差。12改的民碼GPS、地形跟蹤雷達、中繼制導、主動雷達信號都易受干擾,尤其是在遠射條件下,負責中繼信號的無人機很容易被壓制或摧毀。
面對12改這種亞音速反艦導彈,我軍航母和兩棲艦編隊的攔截手段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是護航軍艦用紅旗9B、紅旗16之類的防空導彈進行攔截,055還可用無人機攔截亞音速反艦導彈。
再就是紅旗10和1130之類的近防武器對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有很好的攔截效果。
最后,從福建艦近日的抗沖擊試驗來看,航母本身的防護力還很強的,即使12改僥幸命中幾枚,也無法造成多大損傷。
當然,一味的防守也不可取,我軍編隊發(fā)射的鷹擊21才是對付12改最有力的武器,前者平均速度6馬赫,是后者的6倍以上,足以后發(fā)先至,在12改來襲之前摧毀目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