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深感幸運,在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要緊處”,遇到了兩位改變我職業(yè)生涯走向的師傅。

作者 | 劉元芝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痹诿總€人的職業(yè)發(fā)展歷程中,確實存在這樣的“要緊處”,這幾步往往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與寬度,左右著職業(yè)軌跡。

我深感幸運,在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要緊處”,遇到了兩位改變我職業(yè)生涯走向的師傅。他們拓寬了我的視野,提升了我的境界,激勵我朝著人生更高處奮進。

要做學習進取型教師——這是第一位師傅給我的忠告。

“你也會有很多證書的,不用羨慕?!蓖聦O玉章老師這句安慰又飽含激勵的話語,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那是我參加工作的第四年,當時我與孫老師對桌辦公。他是一名資深的專業(yè)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斐然。每次他參加先進評選,從文件袋中拿出一張張榮譽證書鋪在桌面時,我滿心都是羨慕。那時,我覺得他這句話不過是安慰我的玩笑話。畢竟,我已工作4年,依舊兩手空空,作為專業(yè)課教師,毫無建樹又怎么會擁有那些令人渴盼的證書呢?

剛入職的那幾年,教學任務繁重,每周要上20節(jié)課,而且涉及機械、電學、汽車維修等多個專業(yè)學科。我每天只顧埋頭熟悉教材,根本無暇精心備課,只是機械地重復著教材上枯燥的內容。那段時間,我找不到方向,沒有目標,對教學工作充滿了厭倦,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

幸好,孫老師不斷鼓勵我,耐心給予指導,讓我在掙扎中找到了堅持下去的力量。這時,職業(yè)生涯第一個“要緊處”的機遇悄然來臨。

當時,孫老師因為晉升為副主任,無法再兼顧一直負責的指導學生技能大賽的工作,此項重任交到了我的手中。我大學畢業(yè)后就投身教學,動手操作能力本就不足,對訓練內容更是一知半解,大學所學的化油器發(fā)動機知識也早已過時。好在孫老師前期的精心指導為學生訓練奠定了堅實基礎,并構建了相對完善的訓練體系。孫老師動手能力強,又善于思考。面對我的困難與挑戰(zhàn),他總是親自演示、悉心傳授訓練技巧與方法,不僅彌補了我的專業(yè)技能短板,更在精神上給予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我的專業(yè)技能得以飛速提升。

在指導學生訓練時,我有時會有所懈怠,覺得一些小動作無關緊要,不會影響成績,便常常忽略細節(jié)。孫老師嚴肅地告誡我:“能站到國家級比賽舞臺上的選手,水平都不相上下。參加大賽其實是跟自己比賽,能戰(zhàn)勝自己的選手才能真正贏得比賽?!?聽了這番話,我默默摒棄了“差不多就行”等與精益求精理念相悖的錯誤觀念。

孫老師課堂教學水平極高,我每次上公開課,既怕他聽課,又盼他聽課。怕,是因為他會毫不留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講課的不足;盼,則是因為經他評課,我的講課水平會大幅度提升。在孫老師的帶領下,我參與示范校材料準備工作,深入了解專業(yè)發(fā)展與課程體系建設,主持精品課程、編寫教材。在他的指導下,我逐漸體會到工作的滿足感與價值感。

如今,孫老師已成長為副校長,但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疑問或困難,仍習慣向他請教。其實,我從未正式稱呼他為師傅,可在我心中,他就是我專業(yè)成長路上的第一位恩師。在他的引領下,我對教師工作的態(tài)度從為稻粱謀的無奈升華到了真心熱愛。

多年來,我指導學生參加各級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斬獲全國大賽金牌5枚,4次榮獲全國優(yōu)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還成為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

要做反思寫作型教師——這是第二位師傅給我的忠告。

長期以來,讀書少、教研能力差、寫作水平低一直是我學習和工作中難以突破的瓶頸,嚴重制約著我的發(fā)展。

2024年6月,我因參加寫作訓練營而結識淮安技師學院院長朱延華。起初,因自覺水平太差,我不好意思請他點評我的文章。但朱院長的一句話讓我銘記于心:“知曉自己有多差,并非難事;但要清楚自己有多優(yōu)秀,可就難了。”于是,我鼓起勇氣向朱院長拜師,沒想到他欣然應允。在師傅的鼓勵下,我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開始對工作、學習以及教育孩子的經歷進行反思,梳理從教20多年來的點滴感悟。短短5個月,我的微信公眾號就有了50余篇原創(chuàng)文章。

寫作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讓我領略到教育的無限可能與深度,更加堅定了我為教育事業(yè)不懈奮斗的決心。

師傅常言不教寫作,可他卻以自身言行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范。師傅公眾號里的文章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上課、聽課、讀過的文章、看過的電影、學生的作文等,在我眼中那就是一座包羅萬象的知識寶庫。師傅的文章風格親切自然,娓娓道來。我每天都會閱讀師傅的聽課記錄,既能學習他如何精準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又能借鑒他對課堂教學的獨到見解。師傅常與師生聊天、拍照,還常在報紙發(fā)表文章,并經常與徒弟們分享學習資料、交流心得。他“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師者之心,值得我用一生去學習。

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我常因毫無章法、急于求成而犯錯,師傅總是耐心地為我指導。我與師傅的日常交流,也常成為他的寫作素材。我曾與師傅開玩笑說自己很幸運,即便常以反面教材的樣貌出現(xiàn)在他的文章里,也深感榮幸。其實,我與師傅從未謀面,一直通過線上交流,然而他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在開學典禮上對學生提出的“立大志、找榜樣、學中做”三點要求,同樣適用于我的工作,切中要害。

感恩在平凡的人生旅途中能遇到兩位杰出的師傅。他們成為我人生追求的標桿,在今后的學習生活與教育教學中,我將以實際行動回報師傅的教誨,并努力成長為像師傅一樣優(yōu)秀的人。

作者系特級教師,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圖片 | AI生成

編輯 | 白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